第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華西列夫斯基也站起來表態:「這種未戰先怯的想法不能縱容,我可以承認我們相比法西斯在兵力、兵器上處於劣勢,但這難道是我們放棄戰鬥的理由?明天曼施坦因向我們進攻,如果他要史達林格勒、要莫斯科,實力不如對手的我們是打算投降還是後退?這本來就是一場法西斯強加於我們的戰爭,我們唯有堅決抵擋到底,沒有第二條退路可言!」

  伏羅希洛夫看看滿臉憤怒的朱可夫與華西列夫斯基又轉過頭看看古井無波的史達林,言不由衷地和稀泥道:「這個……我們並沒有表示同意這個意見……史達林同志只認為要多討論一下……畢竟……怎麼說呢……」

  老滑頭!這是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兩人的一致觀點。

  鐵木辛哥也開了口:「我看不如這樣……鑑於敵情和當前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原先『天王星』行動計劃的條件與環境已不適用,是否可以請朱可夫同志和總參謀部重新擬定一個合適的作戰計劃。」

  海軍統帥庫茲涅佐夫是深知內情的,同時也同情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的遭遇——如果沒有史達林指手畫腳的橫加干預,這場頓河河曲部的戰役根本就不會打成這樣,當然在公開場合不能指責最高統帥的不是,他斟酌著用詞,緩緩說道:「我認為我們必須對敵我雙方的實力和戰略意圖有更清晰的認識,只有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戰役計劃才有意義,我們當前最主要的作戰目標不是急哄哄從德國人手裡奪回這座或者那座城市,我們必須首先讓部隊鍛鍊成長起來……」

  莫洛托夫的態度相對超脫,他沒有拘泥於戰役本身,只闡述了這場戰役的國際觀感與盟國動向——「……最起碼一點是打消了英美兩國對蘇聯與德國靜默戰爭的懷疑,消除了他們認為我們可能與法西斯單獨媾和的懷疑,這對於維護與鞏固聯合戰線有積極意義,他們表示願意進一步採取各種措施加強我們的力量,有關坦克、飛機、火炮的補充已在路上了——英國人從北極航線運來一批,美國人準備從中東方向運來一批。」

  眾人欣慰地點點頭,總算是有點好消息。

  「我的意見是這樣……」史達林忽然開了口,但他的話卻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第058章 力量對比

  「首先我們要重視這封信,從層級與渠道來說,由沃利斯基同志直接寫信給我是不合適的,因為他的直接領導是第51集團軍司令員特魯法諾夫,戰役領導是葉廖緬科同志,他繞過他們直接向我反映問題,說明我們部分同志對下屬意見是持有粗暴與不耐煩態度的;其次我們不要太過於看重這件事,這畢竟只是一個軍長的來信,參加這次戰役的方面軍司令員有5個,集團軍司令員有20多個,軍一級指揮員多達60幾個,從人數比例來說是少數——有不同聲音完全是正常的,我和康斯坦丁、華西列夫斯基同志之間還有不同意見呢……」

  朱可夫只有對此報以苦笑:史達林一邊說不要過於看重這件事,因為只是六十分之一的軍長意見,一邊又說沃利斯基反映問題是正常的,還說不能對下屬「持有粗暴與不耐煩態度」,這明著是敲打葉廖緬科,實際是指責自己和華西列夫斯基「一觸就跳」,史達林同志還坦然承認自己與兩個主要下屬之間存在「不同意見」——這都沒錯,可問題是有不同意見的時候都是您的意見最後落實了下去好不好?

  華西列夫斯基也很沮喪——戰爭打了一年半,他本以為自己的神經已足夠堅韌,卻沒有料到最高層依然還是這番死氣沉沉的表現,打了勝仗大家都爭著攬功勞、表姿態,打了敗仗就千方百計推卸責任、洗清自己,遇到困難大的方略與前景不明的話題要麼只顧揣摩史達林同志的意見,要麼竭力迴避問題而給個模稜兩可的答案。再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扭轉局勢?

  史達林似乎沒注意到兩個手下的怪異表情,依然自顧自地說下去:「……這封信我會親自與沃利斯基同志交換意見的,希望負責戰役指揮的同志不要受此影響;同時,我贊同鐵木辛哥同志的意見,請朱可夫同志和總參謀部考慮對『天王星』作戰計劃進行修訂——我們的目標還是羅斯托夫,但策略與方針應該進行重大調整。」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只能同時應諾。

  就在紅軍舔舐傷口、商討下一步應對策略的同時,曼施坦因也在為下一步作戰積極調整思路,海因里希終於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對曼施坦因那略顯粗糙的防禦計劃進行修正,用他最想要的方式來進行陣地構建與防線布局,曼施坦因樂得輕鬆,一高興就做了甩手掌柜,不過他沒有忘記第一時間向柏林方面通報情況,對這份高交換比的戰報,霍夫曼給予了高度評價,不但應曼施坦因所請對南方集團軍群此次作戰有功人員進行表彰與嘉獎,還答應加大支援力度。

  11月25日,總參謀部為南方集團軍群送來了盼望已久的補充,分別通過海、陸、空三個渠道抵達前線的一共包括26000名補充兵(其中含300多個後備坦克車組),193輛4號G型坦克和一個全部裝備虎式坦克的裝甲營——國防軍第503重裝甲營,該營轄有54輛虎式坦克,排在該營之前的501、502重裝甲營此刻已在古德里安麾下效力。

  除裝備與人員補充外,總參謀部還就實際部隊部署與曼施坦因的請求對作戰指揮體系進行了調整,霍特大將指揮多國部隊的名頭一炮打響,大家互相開玩笑地稱呼他為「聯合國軍」總司令,現在他手下不但有義大利人、羅馬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伐克人,又多了烏克蘭人——額外收穫了一個烏克蘭第一師作為增援,他的任命也有了調整,正式委任為南方集團軍群北翼集群(簡稱霍特集群)司令官,萊因哈特上將接任第四集團軍司令官;克萊斯特大將接任南翼集群(簡稱克萊斯特集群)司令官,埃貝哈德·馮·馬肯森上將接任第一裝甲集團軍司令官。曼施坦因仍然是南方集團軍群的最高統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