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曼施坦因?」史達林在回味這個名字,「是占領黑海和克里木的那個德國元帥?」

  「就是他!」

  史達林忽然想起來,貝利亞報告上寫了這個人事變化的,現在聯想起來一考慮,德國人很多動作都讓人奇怪。

  「曼施坦因有什麼新動作?」

  「沒有,或者說,我們暫時看不出來。」

  「這情況倒是讓人出乎意料啊。」史達林仔細看了一眼地圖,總結道,「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整個作戰態勢在2周內發生了特別重大的變化,本來是呈現鉗形攻勢包夾史達林格勒的敵軍主力——第6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忽然縮了回去,他們利用1周的時間邊打邊撤退主動撤離了阿克塞、科捷利尼科沃、科特盧班等地區,並主動脫離了與我軍接觸。換句話說,敵軍對史達林格勒的威脅其實已經解除了?」

  「您的判斷完全正確。」朱可夫不露聲色地恭維了對方一句,「目前德國大致沿著頓河流域形成了一個面向史達林格勒的弓形大突出部,這個突出部的南部邊緣在羅斯托夫,北部邊緣在沃羅涅日,裡面至少有70萬以上的德國及其僕從軍,他們背後是頓涅茨河走廊,不過德國人沒有爭奪頓河兩岸登陸場的意思——他們一個月前明明已獲得了兩岸地帶,結果現在又隨意地還給了我們。我甚至有一種大膽的想法,德軍對這個地區也沒有堅守意圖,倘若我們攻擊力度再大一點還能夠繼續向前推進。」

  「這個情況你們應該早點向我匯報。」史達林面露不悅,「如果你再不說,我還以為我們依舊在史達林格勒沿線與德軍緊張對峙呢。知道敵人步步後退,我們就應該抓住機會及時向前進攻而不是傻乎乎地和他們眼瞪眼。」

  「情況可能並非如此簡單。對史達林格勒方向的德軍行為總參謀部一開始判斷是曼施坦因收縮當面兵力而準備增援高加索戰場,但從高加索方向的敵情來看,這個判斷也要打很大一個問號。」朱可夫沒有接史達林的話,反而巧妙地岔開了話題,「李斯特的A集團軍群已占領克拉斯諾達爾,他們本來是向高加索山區和格羅茲尼方向加速推進的。但據可靠情報顯示這些德國部隊同樣在收縮,特別是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團軍將重心放在穩固從克魯泡特金到格奧爾吉耶夫斯克鐵路沿線一帶,這一地段大約還有30-40萬左右德國部隊。如果將兩者聯繫起來看待,則形成了一個圓弧度更大的突出部,其主要支撐點北起羅斯托夫,南到索契等黑海沿岸城市和高加索山口一線,裡面包括斯塔夫羅波爾、邁科普、克拉斯諾達爾等重要樞紐,背後是刻赤半島和克里木半島。」

  第006章 史達林的困惑(2)

  新任總參謀長、史達林格勒最高統帥部代表華西列夫斯基上將在朱可夫的示意下進行補充發言:「從當前態勢觀察,北部史達林格勒突出部和南部高加索突出部已初步形成,像兩座連續起伏的山峰中間夾著我們的突出部。而羅斯托夫作為其中的關鍵樞紐是敵人連接兩個突出部的核心,是山峰間的山谷。如果敵軍由此向前推進300公里,就能把戰線拉平,將南北兩個突出部合併形成一個較大正面的突出部,那時這條連綿戰線大約1200公里,中間蝟集了敵人南方集團軍群130萬以上兵力。反過來,如果我們能夠奪回羅斯托夫,則就可以割裂敵軍兩個突出部的聯繫。」

  史達林點點頭,表示他從地圖上看出來了。

  按照原先希特勒給德軍的夏季作戰命令,南線作戰的主要方向一個是史達林格勒,一個是高加索山區的「藍色行動」,前者以占領城市為目標,後者以奪取邁科普、格羅茲尼的石油為目標,最終指向巴庫。但由於蘇軍節節抵抗,這兩個均成了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拖到8月底B集團軍還在史達林格勒郊區以外,高加索油田也只占領了邁科普——這還是蘇軍主動摧毀石油設施後撤離的,距離格羅茲尼至少還有100公里以上,巴庫油田作戰目標更是遙遙無期。霍夫曼穿越後,這些目標全部叫停。

  華西列夫斯基又道:「我原先和朱可夫同志擬定了一個反攻計劃,即將德軍進攻集團緊緊鉗制在史達林格勒城下,同時在其兩翼實施強大突擊,建立起對德軍史達林格勒集團合圍的對內正面和保障消滅被圍集團的對外正面,計劃代號『天王星』,目前看來已無實施可能,我們需要新的部署。同時,在高加索地區我們原先以爭奪各山口,保衛格羅茲尼和巴庫油田為目標,現在德國人沒有推進動力,只把力量放在平原上,這些作戰部署也缺乏執行可能。」

  「您的意思是,敵人可能放棄了向地勢崎嶇不平的高加索山區的推進願望,轉而守衛一望無垠的北高加索地區(主要指卡爾梅克草原),這是什麼情況?法西斯匪幫不要我們的石油了?」史達林站在地圖前仔仔細細地看了一眼,自己也感覺很困惑。

  「一直以來總參謀部都在分析敵人的下一步舉動,我們認為德軍夏季目標有3個可能:一是全力向史達林格勒進攻;二是全力向高加索方向進攻;還有一個是A、B集團軍群分別進攻上述兩個地區。截止到8月底時這種判斷還是很可靠的,但現在敵人的進攻方向讓我們有點失去把握——從他們不斷收縮戰線但又不是乾脆撤退的情況來看,德軍應該在醞釀一次大的行動。」

  聽了朱可夫的一席話,史達林老臉一紅,半天沒說話。剛才這位大將的話給「偉大領袖」留了很大面子:在夏季戰役開始前,蘇軍總參謀部判斷德軍作戰主力在南翼,但史達林堅持認為還在莫斯科方向,特別是勒熱夫突出部的反覆爭奪更讓他堅定這種信心,他決定把主要兵力都配置到莫斯科方向,南翼只留下了一部分兵力。結果在德軍發起「藍色行動」和史達林格勒戰役後,南翼兵力明顯不足,直到8月27日他才在朱可夫的反覆勸解下從莫斯科方向調遣了3個集團軍進行增援,並讓崔可夫擔任史達林格勒方面軍的統帥,讓華西列夫斯基擔當史達林格勒最高統帥部代表。事實證明史達林對於夏季德軍攻勢的判斷完全是錯誤的,只是因為手下應對得力才沒有釀成去年一樣的後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