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第二天鄭定公聽到消息,特意派車接了太子建和伍子胥進宮敘談,還設宴款待,禮數甚周。伍子胥心道,子產之遺風仍存麼?聽說子產在日,鄭定公每有朝政大事,事關治國方略,皆與其商議,所以禮賢下士,頗有賢明之聲譽,看來此事不虛呢。席間鄭定公不止一次提及丞相子產,說子產是他的臂膀,股肱之臣哪!而今賢臣謝世,朝中無人,這國計民生大事,就都壓在孤王身上了。他甚至還說到子產死時,差不多舉國之民,都極盡哀悼。看他說得卻也誠懇,伍子胥突然想,瞧鄭定公為人為政,也許向其借兵攻楚一事還有希望。一定是太子建舉措不當,又不會給人以信心,這才沒能得到鄭定公的支持吧。伍子胥不由得就看了太子建一眼,發現他就像缺了水的花草蔫著,甚至在鄭定公說到子產的時候,竟然還打了個哈欠。
突有一陣香風拂面,鶯鶯燕燕,娉娉婷婷,移玉步,拋水袖,玉人魚貫而入,隨即繞屋廳一周,歌舞開始。這一下子打斷了伍子胥的沉思。太子建卻仿佛變了一個人,蒼白的臉顯然有了神采。鄭定公那雙眼睛也放了光,不再因為子產的過世而暗淡。他喝酒的興致更加高了,一再地舉酒邀飲。或按著拍子,神遊於歌舞之中。有一綠衣姝麗,,鼓琴而歌: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此時鄭定公醉眼看伍子胥,說道:“聞說伍公子文韜武略,智勇雙全,且又精通音律,琴簫俱善。今夕何夕,不如吹簫一曲,一抒懷抱,以盡逸興!”
此時的伍子胥,不知是何滋味,他已經完全明白了。鄭定公,太子建,他們的身上,是都不能寄託什麼夢的,希望通過他們推倒暴君實現復仇,那無異於痴人說夢罷了。
但是他還得裝點自己的笑容,取出自己心愛的紫竹簫,說道:“在下較熟悉楚歌,貴國雅樂,美不勝收,只怕難達其趣。”鄭定公說,“公子不必過謙!”
於是伍子胥憑歌舞而勁吹,依律動而伴奏。又有紅衣妙齡,出而舞之,姿容婉絕。那鄭定公突然吟誦道:“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偏偏那太子建,也一時興至,說:“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鄭定公大悅,便又吟道:“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太子建馬上湊趣說:“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然後兩人都有些醉意,互飲又復歌。此時場中歌音也一變,改為演奏鄭國另一流行歌詩《野有蔓草》,伍子胥也只得調變了音調,他看到那綠衣女遙遙與他注目,似是對他的簫音伴奏甚是稱許。鄭定公又滿飲一爵酒,嘆道:“王子與伍公子盡知我鄭國詩樂,真是奇才呢!”
於是,鄭定公向那個紅衣女打了個手勢,讓她過來,然後說:“今夕良夜,可願陪侍王子?”紅衣女羞赧而笑道:“奴願遵王命!”
鄭定公大笑:“王子意下如何呀?”
“在下願意!多謝大王!”太子建道。
“王子,樂此否?”
“樂此哉,此樂也!”
太子建帶著醉意上了馬車,現在他和那個紅衣女擁在了一起。鄭定公剛才也有意將綠衣女賜予伍子胥,但伍子胥決意不從,最後慷慨陳言:“除非大王願意借兵伐楚,伍員或可從命!”這正觸到鄭定公之痛處,鄭國雖恨楚國,但更怕楚國。於是鄭定公沒再相強。
伍子胥坐上了馬車,夏夜的月卻只讓他感到清冷。他沒有和太子建同行,鄭王安排了另一府邸,作為他的安歇之所。這樣他和太子建也就分開了去。他覺得這也許就是天意,他的心情反而還好了許多。他讓馬車上的御者,將馬車駛往子產的墳地。他沒有喝醉酒,但那御者卻以為是。過不多久,他們就隨著馬車來到了子產的墳前,這裡是一個素樸的土墳,埋葬的方式完全是依照子產生前的遺願。要不是親自到此,真不敢相信這裡就是一代賢相子產的最後靈魂棲息地。伍子胥在這裡待了一些時候,從這邊看過去,還可以看到對面的一個頗有些奇怪的建築物,御者指著說,那就是當年鄭莊公的望母台。他突然也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善良的母親太早走了,現在父兄和愛妻又都走了,自己真得是舉目無親了。這浩浩天地,自己從此只是孤鴻零雁了。於是愈感覺月光下天地的冷清。
子產在這樣的月光下面,枕著這一方土,他會不會也覺得太冷清了呢?舉國百姓的心都向著他,他怎麼會冷清呢?想到這一節,伍子胥不禁又一次對他神往了。
又是幾日過去。伍子胥都覺得連自己也已被安逸所麻醉了。他儘管不是很情願,但還是要去見太子建,要不,他辛辛苦苦跑到鄭國來又為何?他進府上之後卻看到太子建在左擁右抱,面前是美酒,身邊是美人。那兩個女子,正是那天夜裡頭看到的紅衣女與綠衣女。
乍眼見這綠衣女,他心裡就有一種疑惑,心道那夜卻沒見鄭定公賜綠衣女與太子呢,那又為何,莫非太子建後來又與鄭王會晤?再看看那曾經對自己脈脈含情的綠衣女,而今又欣然入了另一男子的懷抱。也許鄭國是個生產妖姬艷女的國度,這樣的女子,又談何廉恥與真愛呢?再瞧瞧她現在這種光景吧,目光還是盈盈而至,這真是不可解呢。
突有一陣香風拂面,鶯鶯燕燕,娉娉婷婷,移玉步,拋水袖,玉人魚貫而入,隨即繞屋廳一周,歌舞開始。這一下子打斷了伍子胥的沉思。太子建卻仿佛變了一個人,蒼白的臉顯然有了神采。鄭定公那雙眼睛也放了光,不再因為子產的過世而暗淡。他喝酒的興致更加高了,一再地舉酒邀飲。或按著拍子,神遊於歌舞之中。有一綠衣姝麗,,鼓琴而歌: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此時鄭定公醉眼看伍子胥,說道:“聞說伍公子文韜武略,智勇雙全,且又精通音律,琴簫俱善。今夕何夕,不如吹簫一曲,一抒懷抱,以盡逸興!”
此時的伍子胥,不知是何滋味,他已經完全明白了。鄭定公,太子建,他們的身上,是都不能寄託什麼夢的,希望通過他們推倒暴君實現復仇,那無異於痴人說夢罷了。
但是他還得裝點自己的笑容,取出自己心愛的紫竹簫,說道:“在下較熟悉楚歌,貴國雅樂,美不勝收,只怕難達其趣。”鄭定公說,“公子不必過謙!”
於是伍子胥憑歌舞而勁吹,依律動而伴奏。又有紅衣妙齡,出而舞之,姿容婉絕。那鄭定公突然吟誦道:“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偏偏那太子建,也一時興至,說:“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鄭定公大悅,便又吟道:“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太子建馬上湊趣說:“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然後兩人都有些醉意,互飲又復歌。此時場中歌音也一變,改為演奏鄭國另一流行歌詩《野有蔓草》,伍子胥也只得調變了音調,他看到那綠衣女遙遙與他注目,似是對他的簫音伴奏甚是稱許。鄭定公又滿飲一爵酒,嘆道:“王子與伍公子盡知我鄭國詩樂,真是奇才呢!”
於是,鄭定公向那個紅衣女打了個手勢,讓她過來,然後說:“今夕良夜,可願陪侍王子?”紅衣女羞赧而笑道:“奴願遵王命!”
鄭定公大笑:“王子意下如何呀?”
“在下願意!多謝大王!”太子建道。
“王子,樂此否?”
“樂此哉,此樂也!”
太子建帶著醉意上了馬車,現在他和那個紅衣女擁在了一起。鄭定公剛才也有意將綠衣女賜予伍子胥,但伍子胥決意不從,最後慷慨陳言:“除非大王願意借兵伐楚,伍員或可從命!”這正觸到鄭定公之痛處,鄭國雖恨楚國,但更怕楚國。於是鄭定公沒再相強。
伍子胥坐上了馬車,夏夜的月卻只讓他感到清冷。他沒有和太子建同行,鄭王安排了另一府邸,作為他的安歇之所。這樣他和太子建也就分開了去。他覺得這也許就是天意,他的心情反而還好了許多。他讓馬車上的御者,將馬車駛往子產的墳地。他沒有喝醉酒,但那御者卻以為是。過不多久,他們就隨著馬車來到了子產的墳前,這裡是一個素樸的土墳,埋葬的方式完全是依照子產生前的遺願。要不是親自到此,真不敢相信這裡就是一代賢相子產的最後靈魂棲息地。伍子胥在這裡待了一些時候,從這邊看過去,還可以看到對面的一個頗有些奇怪的建築物,御者指著說,那就是當年鄭莊公的望母台。他突然也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善良的母親太早走了,現在父兄和愛妻又都走了,自己真得是舉目無親了。這浩浩天地,自己從此只是孤鴻零雁了。於是愈感覺月光下天地的冷清。
子產在這樣的月光下面,枕著這一方土,他會不會也覺得太冷清了呢?舉國百姓的心都向著他,他怎麼會冷清呢?想到這一節,伍子胥不禁又一次對他神往了。
又是幾日過去。伍子胥都覺得連自己也已被安逸所麻醉了。他儘管不是很情願,但還是要去見太子建,要不,他辛辛苦苦跑到鄭國來又為何?他進府上之後卻看到太子建在左擁右抱,面前是美酒,身邊是美人。那兩個女子,正是那天夜裡頭看到的紅衣女與綠衣女。
乍眼見這綠衣女,他心裡就有一種疑惑,心道那夜卻沒見鄭定公賜綠衣女與太子呢,那又為何,莫非太子建後來又與鄭王會晤?再看看那曾經對自己脈脈含情的綠衣女,而今又欣然入了另一男子的懷抱。也許鄭國是個生產妖姬艷女的國度,這樣的女子,又談何廉恥與真愛呢?再瞧瞧她現在這種光景吧,目光還是盈盈而至,這真是不可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