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問明所在猛安,各自孛堇和郎君為誰,願為嚮導者單獨監禁,給以酒肉。”高強簡單地向花榮交代了幾句。便轉過頭來,對婁室笑道:“邀天之倖,兒郎們尚未尋到令郎的金牌。只是兩日戰罷,孛堇所部已傷折過半,料想再有兩日之功,城中便當寧靖也。到了那時,本帥便放孛堇自便,只須將我一封書信交於貴國狼主便可。”

  婁室不語,看著營地中在宋軍地刀斧下畏縮的自己舊部,高強適才對花榮所說的話只在他腦海中迴蕩:“不意有這許多人被擒,其中豈無失節之人?這廝昨日說什麼自有引路之人,莫非便是指的這些人麼?”

  “相公。若許我去時,卻恐單身上路,到不得國中,可否容我帶些舊部同行,也好做伴?若蒙發還些軍器防身。實是感激不盡。”

  高強聞言大笑道:“些許小事,何足掛齒?孛堇若要時,便將十餘伴當同行便是,兵器馬匹,與及路上乾糧。本帥自當支吾。”說到這裡。他忽地傾過身來,壓低了聲音道:“只要孛堇你敢帶回去。你這些舊部,任憑挑選!”

  說罷一聲長笑,逕自起身回帳去了。婁室默然無語,高強這最後一句話,正打中他的要害,把這些被俘之人帶回去不打緊,萬一他們聽了宋軍的言語,在暗中交接女真諸部,待到宋人大軍殺來時,不肯與完顏部併力死戰,那就大事去矣!

  轉念一想,又是一層擔憂:“縱然我不攜此輩同行,這高強寧不縱放些人回去,使其攪亂我國中?今日被擒之人已然數百,待城中事定,降者只怕有今日數倍之多,若是盡皆縱還我國中時,如何了得!為今之計,我須得儘速回返國中,勸狼主速速設法與大宋講和修好,不論如何,先渡過今日劫難再說。搜書網”

  當下主意已定,便即央託身邊看管的牙兵去說與高強,道有要事求見。哪知這幾名牙兵一口咬死,都說宣撫相公今日已然安睡,天大的事也不容打擾,只叫他少待一夜,明日再言。婁室無計可施,只得又在城中隱隱傳來的喊殺聲中渡過一個不眠之夜。

  到得第三天一早,剛剛見到高強之時,婁室便提出想要儘早回國。高強大為詫異,說道令郎還不知下落,你這作父親地如何便要走?婁室咬牙不理,只是請辭,並聲言不須一人隨行,只借一匹良馬便可。

  高強作無奈狀,只得命記室修書一封,蓋上自己的宣撫大印,交付婁室帶去,且命人一路送過混同江邊,看著婁室躍馬江中泅渡而去,方回。

  這邊宋軍又用了兩天功夫,才將黃龍府中的金兵大致清理乾淨----有些房舍被震天雷炸地牆倒屋塌,也不曉得下面有沒有藏人的地洞,宋軍一時也沒辦法察探仔細,只要他們出不來,也就是了。那婁室的長子活女,一直堅持到了最後一刻,見事不可為,開了北門想要逃出,卻被等待已久的張暉率部一舉全殲,活女本人死於陣中,終於沒有見到婁室最後一面。

  黃龍府既下,宋軍一面整修城池,一面分遣諸軍掃蕩左近,將混同江左的大小城寨盡數攻滅,西北進抵斡鄰泊的沼澤邊,東北則毗鄰混同江而止,就此停下了進軍的腳步,在各地開始修築城寨,囤積糧草,一副住下來不走的架勢。

  卻說婁室出了宋營,身雖得自由。心中卻猶如火焚一般,仗著精熟水性,坐騎也是女真良馬,泅渡過了夏季水漲的混同江----當年阿骨打率軍攻打黃龍府時,曾在此處玩過一個玄虛,命人在江中築起暗堤,大軍得以徑渡,時人以為神助。婁室身為金國高層。自然曉得此事,只是事隔兩年多,這暗堤早已被水沖的無影了,縱使還有時,身後有宋軍地耳目盯著,他也不敢走這條暗堤過江。

  過了混同江之後,便是昔日遼國邊城寧江州治下,此處離完顏部地故地只有百里之遙,是以成為金兵當日起兵後首選的攻擊目標。現今卻是金國大將婆盧火的猛安所在。宋軍進至黃龍府,婆盧火自然也已知曉,每日多遣邏者在江邊巡查。婁室過江不過數里便即與邏者相遇,一起到了寧江州,具道黃龍府已被宋軍攻克,他有要事須得急速稟報狼主。

  婆盧火聞訊大驚,一面遣人護送婁室登程,一面四處徵集人夫甲士,加固城防,囤積糧草,以為守備之計,復增加騎兵往江邊巡視。候俟宋軍過江。他這裡兵力不及黃龍府,城牆堅固也不及,婁室一戰而敗,他自然也曉得宋軍一旦過江,自己決計守不住。當下便吩咐人將各族婦孺和牛馬家什盡皆向國中遷移,只留下糧秣和騎兵,打定了腳底抹油的主意。

  那婁室馬不停蹄到了會寧府,見此處亦不復往日繁忙景象,許多族人正在打點行裝。向北遷徙。心中暗自神傷。金國草創,自然沒有什麼宮室建設。吳乞買被推選為狼主之後,仍舊在他自家住所中居住,婁室到了他屋子外面下了馬,大老遠便哭了起來。

  眾人多有識得婁室地,見他這般情狀,曉得黃龍府大事不妙,慌即飛報吳乞買得知,過不片時,吳乞買便出來,將婁室接了進去,隨即吹起號角聚將。

  “……誠能順天應人,俯首聽命,實生民之幸,惟大王思之!”一份地道的勸降書讀罷,吳乞買的大屋中登時沸騰起來,眾女真貴人無不憤慨莫名,只因高強這封書信委實太過傲慢,對吳乞買只稱為足下,且直呼其名;對於金國則是無條件投降的要求,除了要金兵解除武裝,聽候大宋發落之外,竟沒有作出任何承諾。金人起兵擊遼以後,好容易翻身作了主人,好日子還沒過幾年,眼看著頭上又壓下一座大山來,怎不氣惱?只是罵歸罵,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拍胸脯說一句,願領兵去殺敗宋軍,保家衛國地。在座眾人泰半都經歷了開州會戰,對於宋軍地戰鬥力深有體會,誰也不敢說有正面擊敗宋軍地能力,何況今日宋軍十餘萬大軍,金兵在國中的卻只有三萬?自打吳乞買退回國中之後,雖也向治下諸部調兵,然而號令所到之處再也不是以往那一呼百應地盛況,只有三分之一的部落作出了響應,並且這些部落的兵員中,有半數在半路上又退了回去,最終能來到會寧府,加入女真大軍者只有數千兵而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