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古人以美玉譬喻君子,素來以為人之修德,當如美玉一般,故而有“洵洵君子,溫涼如玉”之語。高 這麼一說,趙 也覺得有理,索性便解了那方玉下來,命中官持了下丹 去,賜予高強佩帶。

  高強暗叫老爹厲害,不愧是大宋頭號球星,這門前捕捉機會的嗅覺當真了得!忙雙手高舉過頭,將那方玉接過戴上了,而後憋了一口氣,硬是憋得兩眼通紅,好似有淚一般,謝恩時語聲都有些哽咽了。

  君臣一番酬答做作,這事就算是揭過了,童貫看看高強,心說算你本事!此事若是就此作罷,其實對他這個始作俑者才是好處最多,起碼如此一來,童貫所率西軍這希功貪賞的罪名基本上就沒人會再追究了。

  童貫一力主張對

  ,其實也是擔了這份心事。倘若宋遼和好如初,遼  半要拿這件事出來。就算不能追究大宋背信的責任,好歹也是談判時討價還價地一個籌碼。這 子若是等到那個時候才出膿,惹得趙 震怒的話,童貫多半要吃不了兜著走,而若是兩國交惡,這事自然也就無關大局了,橫豎是要打的,殺些遼兵算什麼過錯?無過有功咧!

  現今這般揭過了,雖然禍根未除。童貫卻也不必擔心高強抓著這件事來和他為難了。自知這也算是高強向他示好地一個表現,童貫亦是老辣之輩,當下悶聲大發財,先行受落了。只當是高強搶了他入燕京地功勞,以此賠禮罷了。

  見童貫默不作聲,高強要緊順風行船,向趙 道:“陛下。適才童大王說道聯金攻遼之事,庭議原也說及,當時乃以收燕地民心為先,不可師出無名。故而不許此策。今燕雲既復,然畢竟其民淪落北虜二百年,如今降順之官左企弓、劉彥宗等。皆燕地望族。而八九世仕遼為官。食彼俸祿,豈不思其世恩?倘若本朝先雲固盟結好。待收取燕雲之後卻又壞盟北犯,臣恐失信於民,燕地人心難安矣。即今燕雲旬月即下,當地尚有契丹、奚人等遺民數十萬不暇北歸,方懷惶恐之情,若聞國朝懷盟北伐,自必以為己身難保,勢必嘯聚一方,鋌而走險以求僥 幸,是乃橫生事端也。故而臣以為,縱使契丹有可滅之狀,亦不當經由我大宋之手而滅之,所謂弔民伐罪,王師之名,今契丹曲意事我,何來罪狀?”

  趙 聞言,點頭稱是,這等師出要有名,無故不得興兵地論調,正是儒家經典所一貫強調的,宋朝皇帝都是從小經受儒家經典地薰陶和訓練的,怎不聽地入耳?便道:“如此說來,卿家亦是主張當存契丹,發兵助其平滅女真的?”

  高強忙道:“卻又不然,臣以為,契丹固然當存,女真卻亦不妨並存,使二虜相鬥,我中國居中操權,得令二虜爭先南面事我,方為正 道。昔漢唐時設官都護塞外,皆以此道,分裂虜為數部,挑動其仇恨相鬥,中國始得安坐。如今難得女真起兵擊遼,其勢甚張,契丹數敗,諸道有瓦解之勢,其必恨女真入骨髓,兩者為難解之死敵,正我中國用事之機。觀乎前者女真浮海遣使來求夾攻,今日遼國失燕雲十六州不以為憾,反更發還我使節,求我出兵援手,皆可知彼二虜相爭,我中國方能坐收其利。”

  趙 聞聽,連連點頭,問道:“然則以卿家之意,當如何居間而得利?”

  “陛下,方今遼勢日衰,女真步步進逼,若不得我中國援兵,則遼將危亡。故而今日遼使前來求和,臣意便可許之,除正式交割燕雲等州之外,並須求彼借道遼東,使我大宋得以與女真之地相接,方可有以援遼擊金。如此一來,便可收取郭藥師等遼東降人獻地,且令女真有所忌憚,必不敢輕易興兵擊遼,而將以使者來聘我中國,求我夾攻遼國。如是者再三,我中國居間,可定二虜之和約,往後百年之間,我大宋北疆便有泰山之安。”

  解決遼東常勝軍的問題,是高強目下的頭等大事,故而趁著這個機會提出來,也不愁趙 不答應,那是多大地一塊蛋糕,誰不垂涎!況 且,有了這一方土,這一支兵,高強憑著自己對遼東常勝軍的影響力,更足以鞏固自己在朝中的權柄,倘若有人想要取代他的地位地話,只須讓花榮和郭藥師那裡鬧出小小亂子來,朝廷還敢不請他出來主持大局 麼?當然,這等行為基本上等於是擁兵自固了,須得百般隱秘行事才 好。

  果然趙 聞言大悅,又向朝中群臣問計。這段時間何執中病重,大家的眼睛都盯著左相這個位子,形勢沒有明朗之前誰都輕易不敢亂動,怎好得罪了現今炙手可熱的高強?看剛剛趙 和高家父子之間君臣相得的樣子,好似高樞密這位子一時半會還是穩固不搖地,群臣都是善觀風色之人,當即皆稱高強謀國老成,能知北疆利害,之前既然能獻上平燕之策,成此大功,如今這條計想來亦是不錯。

  趙 見朝堂上一派和諧場面,便即點頭,命三省擬旨,俾樞密院可以與遼使磋商盟事。又錄葉夢得兩番出使功,進位他為金紫光祿大夫,職尚書右丞,將原先兩相兩參的格局又變成了兩相三參。

  下得朝來,眾人皆向葉夢得道賀,高強亦雜在其中,正說著話,忽然覺得自己被人踩了一腳,眼光一瞥間,就見鄭居中從自己身邊若無其事地走了過去,正向扶著拐杖的左相何執中噓寒問暖。他心裡明鏡似 地,這鄭國舅多半是也惦記這大宋首相地位置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