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出使,他心下倒不似前次一般慌張,只是心跳加速,說話要多咽幾下口水方得:“下,下官得令,還請,還請相公命人佐助。”

  你這廝是不能單獨派出去地,誰知道你和人作什麼交易……高強想了想,便命劉晏為使副,率本部敢勇百人與秦檜同行,此人忠心可恃,由他在旁,不怕秦檜會搞什麼花樣。其實他冷靜下來以後,也知道這時地秦檜和歷史上不大相同,蓋其未曾陷敵之時。身家前程都和大宋綁在一處,大概連一絲賣國地念頭也不曾有過。然而高強就是看其人其名不爽,總是要讓他直接站到兩國交往的最前沿上,看看此人到底會露出什麼樣的面孔來,若是果真忠勤國事,也算是為他另一個時空中的作為贖罪一二,如果被高衙內捉到了什麼把柄,哼哼。那就對不起了。高衙內的腰間寶刀可是許久不曾發市了!

  秦檜領命。便與劉晏出去收拾起程。這邊高強又道:“救兵如救火,便請種公領兵,史統制、韓統制一旁相助,點馬步兵四萬,出居庸關以助我師。種公既行,若不見秦節判還報時,即是那蕭乙薛不肯退避塞外。當即行殄滅,不得貽誤軍機。”

  种師道一聲得令,上前領了令箭,便與同行諸將出殿點兵去了,劉光世忙上前謝過了高強,追著後面亦去。

  原來高強攻下燕京之後,所部半數駐紮在宛平城內,半數駐紮燕京城中。今次种師道所領之兵便是宛平城之兵。當下諸將馳至城中。不一刻傳出將令去,各軍即時拔營起行,沿途自有參議司新近設立的兵站供應糧草。不煩再行籌措。

  劉光世問明此節,嘖嘖讚嘆道:“小將在軍中時,人都說高相公理財聖手,能點石成金,揮手落米,小將還不肯信。今日見到常勝軍許多兵馬,一得將令便即登程,絲毫不以齎糧為憂,又燕地本是新得州郡,沿途就有兵站供應糧草,方信人言不虛,若非高相公有此能為,如何能得此?”

  諸將聞之一齊大笑,种師道較為老成,只是微笑,向劉光世道:“爾自西軍中來,說起來這參議司應付糧草之制,還是自西軍始,當日老夫率軍攻打臧底河城,便興此制。為何爾今日卻不識其妙?”

  劉光世搖頭道:“我軍雖亦有參議司支吾糧餉,卻只及軍下便止,渾不似常勝軍這般,當真是兵馬未動,糧草已先行。只不知大軍出塞之後,這糧草當如何集運?”

  种師道笑而不答,竟是賣了一個關子。劉光世一肚子地不解,只隨著大軍次第起行,三日後便到了居庸關下,卻見道旁一路擺放著無數大小袋子,有許多大嗓門軍士打著參議司的三公白旗(上書公開公平公正六字,故此軍中稱為三公白旗),反覆叫嚷“人攜小袋,馬攜大袋”,行軍中地軍士們亦各守秩序,皆隨手拿起一袋來系在身上,有馬者則多拿一個大袋綁在馬鞍上,如此且行且取,行軍隊列絲毫不亂。更有許多馱畜已經背負了糧袋在那裡等候,只待領兵將帥持了參議司地令牌便可依例關領。

  劉光世一時好奇,便也取了一大一小兩個袋子,就馬上打開看時,見小袋子裡面裝著地是炒好的小米,大袋子則是裝的生穀子,顯然小米是人食,生谷則是馬料,不由點頭道:“人馬俱是二斗有餘,攜此行軍,十日之內不煩饋糧矣!此制我西軍亦有之,只是高相公差兵之時,預先已於途中應用各處備好糧草,行軍不煩,實屬了得。”說話時嘖嘖有聲,顯然對於高強有什麼關於錢糧的秘技是堅信不疑。

  時人多有迷信,因此諸將也不來笑他。大軍腳步不停,出了居庸關之後便要分兵,統領官劉唐率了五千兵去打儒州,大隊進取懷來,可汗州。此處乃是遼國奚王府投下軍州,所謂投下者,乃是因為遼國北面官並無俸祿,隨所治之處取民戶為投下,可隨意役使索取,如同部曲,契丹謂之投下。這制度乃是北地遊牧民族地傳統,後來一直延續到蒙元之時。

  既雲奚王投下,自然有許多契丹地忠實民眾,种師道之兵倉促就道,又不曾有大批輜重,故而招降不下之後,只得權且砍伐樹木,打造攻城器具,直至兩日之後,方始諸軍齊攻,一舉而下此城。

  休兵一日之後,种師道正欲將兵起行,當有兵士來報,說道秦節判奉使歸來,同行又有契丹使者一員,正在城外求見。

  第六十四章

  人芳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特此加更一章,普天同

  月票來兮,美人來兮!嗟乎~~~

  种師道領兵出塞之時,只從居庸關下取了十日糧草,人自攜帶,迄今已過五日,幸得打破可汗州,得了些粟米,又多有肉食,軍賴以安。只是中原士卒原吃不得這些塞上糧秣,須得軍中火頭兵趕製為炒米肉乾等中原做法,方可隨軍,是以在此歇馬也是無可奈何,當亦遣人回返居庸關下,催促關勝速押運糧秣前來。

  此時接報說秦檜回來,諸將皆有喜色。自出居庸關後,這戰鬥強度比之在燕京境內大大提升,當地契丹人和奚人部落甚多,幾乎每日都有戰鬥,其中大多數都是和一些小部落的遭遇戰,宋軍由輕騎驅逐招降為主,大隊且戰且行,艱苦殊甚,直至攻下可汗州之後,方得歇息。此處不比燕京州縣,沒有多少樞密院的細作活動,因此种師道格外謹慎。

  當下种師道命人將秦檜請了進來,只見他面有得色,左手邊是隨行出使的劉晏,右手邊則是一名契丹舍利郎君,三人上前,依次見禮,种師道亦欠身答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