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下整理了一番思路,將自己對女真地看法簡略說了一遍:“女真之族,人數雖少,其俗勇勁,閒居則漁獵,窮困則劫掠,以故人習於戰,若聞出征時人人踴躍,戰時則不顧生死,並力向前,其戰力甚強。方今阿骨打為其魁首,以完顏部親族子弟為大將,舉旗以抗遼兵,遼兵自昔與我朝盟好以來,久不習干戈,道宗朝以來國中內鬥不休,政事不整,兵甲不練,故此無力與抗女真。我觀如今形勢,遼國若無外援,則必被女真所滅。”

  “女真既滅契丹,便雄長北地,與我朝接壤,以你之見,我當如何應對?”

  馬擴見問,遂道:“女真之人,不學禮義,不似遼國習於中原王化,頗染南朝風流,倘若我朝與女真毗鄰,勢必須先以兵力折之,方可議盟好。而若欲靖邊,燕雲之險至關緊要,故此小人以為,若趁女真攻遼之際,出兵攻取燕雲,亦是上策,只是今方受了遼國四州之地,重結盟好,若是貿然出兵,恐怕師出無名,人心不服,卻是為難處。”

  高強聽他言下之意,不由一哂:“馬兄,你敢是說我貪圖四州之小利,不趁時收取燕雲?”馬擴會有這樣地想法,他也不意外,以當時地情勢而言,但凡了解女真實力的人,都能判斷出孰強孰弱,再加上遼國又是大宋的敵國,占據燕雲漢地垂二百年,所謂趁他病,要他命,趁機攻遼正是再自然不過的選擇了。

  可惜的是,這種看上去順理成章的選擇卻偏偏被歷史證明了是錯誤的,而且是不止一次,當南宋面臨要選擇新興地蒙古還是將亡的金國時,他們的選擇仍舊是遵循了這一邏輯,不禁叫人感嘆,這人啊,怎麼就是不長記性呢?

  馬擴見高強意似不屑,曉得自己大概說話不中他意了,喚作尋常的馬屁文人,這時候好該趕緊低頭認錯,然後向高強虛心請教,以求挽回自己的前程。可馬擴將門之後,又是胸懷大志之人,他若肯用這樣的手段,也不會當日武舉落榜了,是以雖見高強語氣不善,卻仍舊梗著脖子道:“不錯,小人身在北地,不知燕雲情事,此番回宋才聽聞相公收取四州之事,竊以為失計。若我在相公左右,自當力諫相公大舉集兵,一舉攻克燕雲,以遼國目下之孱弱,縱使不與女真夾擊,取燕地亦不為難。到時得燕雲故地而守,與女真劃長城而治,自有泰山之固,何必如今日一般,被一紙盟約所限,進退兩難?”

  高強聽了這番話,心情卻反轉好,馬擴肯直接把心裡的想法

  ,最起碼說明了兩人之間的溝通不成問題,大可不必不一,陽奉陰違。當下笑了笑,道:“馬兄,你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來問你,一旦滅遼之後,若欲守長城而拒女真,首重者是燕民還是漢兵?若我輕易背盟北侵。那燕雲之民久為遼屬,還肯為我盡心守邊否?”

  這個問題也就是歷史上北宋對燕雲形勢判斷最大地失誤,背盟北伐導致了燕地地動盪不服,幾年都不能安定下來,再加上女真先入燕雲,又大肆擄掠人口牲畜,極大傷害了燕京的實力,使得常勝軍一敗之後。燕京戰局立時爛。竟無一城能為宋守。女真鐵騎長驅南下,打了大宋一個措手不及,靖康之恥由此而來。

  馬擴面對這個問題,亦是瞠目以對,若是按照他的思路進行下去,最終必定會導致這樣地結果。就算憑藉中原的支援能守住燕京,由於遼國並未對燕京五關的守備下多少功夫。反而極力加強塞內外的交通,客觀上就方便了北地異族對燕地的進攻,燕京地這些關口短時間內並不足以提供足夠地防禦,未來十餘年中燕雲各地勢必戰火連綿。想起女真兵力之強,一旦戰勝後殺戮之慘,馬擴不由得打了個冷戰,不敢再往下想,忙向高強恭敬道:“相公深謀遠慮。某不能及也。敢問相公何計以應之?”

  高強見他知錯能改,亦是欣然道:“過譽且不敢當,只是我深思此事。若要一舉而保北邊安靖,滅遼卻不如存遼,只須遼國一息尚存,女真便不敢南侵,兩方皆弱,彼此為死敵,則我朝便可有泰山之固,此乃前漢時分匈奴而治之故智。”

  馬擴乍聞此說,深覺有理,只是稍一細想,卻覺結果雖然是好,中間地道路卻曲折難明,別的不說,首先這燕雲漢地是必須要收取的,失了這片地勢,中國根本就無法干涉塞外事務,談什麼左右逢源?可是若要收復燕雲,就必須向遼進兵攻伐,這卻又與如今兩國的盟好相悖;若是要固守盟好,勢必要絕女真之交,又何必延引女真使節入京,又早早派了自己前往熟悉女真情勢?

  一想到自身,馬擴卻忽然明白過來,高強早在兩年前就派了他北上,更早前又派了花榮等率軍跨海入遼,其謀蓋不止於今日,以自己所處的這個位置,最多是看到女真一隅之地,又怎能窺見他的全盤布置?一想通此節,馬擴倒覺著自己身上輕鬆了許多,忙向高強笑道:“此中雖然多艱,然以相公之遠慮,必已善加籌謀,小將卻是淺薄了。但不知相公將如何應付眼下這女真來使?”

  見馬擴反應如此之快,高強大是歡喜,心想到底是歷史上曾經留下名姓的人物,畢竟有兩把刷子,不枉本衙內栽培你!“燕雲要收,遼國不可亡,是以女真所議夾攻之事,我自然不能答允了。然而若是一口回絕,卻恐女真轉去與契丹議和,若是契丹能忍一時之辱,封冊女真立國,則燕雲又無機可乘矣。是以我熟計此事,最好不過是女真大舉去攻打遼國,圖滅契丹而獨大,契丹力不能支,則向我求援,那時我以割讓燕云為條件,出兵助遼立國,為女真和契丹解和,方才稱我心意。馬兄熟知女真情事,可否教我如何應付女真使節,方能得此情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