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樁過橋稅地奏議提出過於倉促,梁士傑事先沒有和何執中、鄭居中等同黨通過氣,因而參與辯論的只有他一人,鄭居中在旁邊干著急插不上嘴。他好歹是跟著高強賺了幾年大錢,一聽梁士傑提出的奏議,就知道此事和高強脫不得干係,拿眼睛去看高強時,沒看到他險險打的哈欠,卻看到高強古怪的笑容,還以為他要出來說話,忙趕著給高強鋪路:“陛下,本朝理財聖手,莫過高樞相,何不諮詢於他?”

  高強看了看鄭居中,心說你倒靈光,不用對台詞就能串場,了不起!當下亦出班道:“陛下,臣適才聽諸位台端之奏議,多謂這過橋之稅,不合古制,臣今請問諸台端,漢時家累萬錢則人目為富戶,而今雖中人之家,藏錢五十萬者不以為奇,敢問古制何以治之?夫三山浮橋,奪天地之造化,黃河天塹自此變為通途,國家為此行大役,靡費錢糧無數,兩河與京畿百姓皆受其大利,此為用之於民者,自當取之於民,何謂譏而不征?”

  在理財這個問題上,當朝無人敢與高強對辯,當年張商英為相不久氣勢正盛,卻因錢法和田制這兩件事吃了高強的大虧,就此止步於中書侍郎,最終黯然下台,這前車之鑑,臣僚如何不思?因此一看他出來,那幾個諫臣竟是不敢再說,這也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趙登基以來國內屢興大役,對外又頻事征討,若沒有高強連年的理財妙手,隨便換什麼人上台,都是一籌莫展,趙對高強的信重亦是大半來源於此,誰敢與他爭競?

  趙適才聽梁士傑和幾個諫臣對辯,也是聽地索然無味,今見高強出來,精神亦為之一振,笑道:“高小愛卿雅善理財,所論必是妙地,願聞其詳。”

  高強抖擻精神,將這過橋稅的計劃解說一遍,大抵是原先這黃河兩岸人貨往來,都由擺渡,中間冬季枯水時可用浮橋,不過用幾個月,隨興隨廢,每歲靡費船資無算,而今建立永久浮橋之後,百姓皆受其利,不但省卻許多資財,過河的效率亦大為提高,其惠民之處無慮億萬,當可計其半而徵稅,則民不煩而官受其利。

  然而過橋稅易收,卻難以在短期內回收大筆資金,因此高強建議朝廷發行三山浮橋國債,以三山橋稅償還,而為了保證這筆錢能專款專用,不在以後地漫長歲月中被挪用,高強索性奏議由大通錢莊一體承銷,三山浮橋的橋稅收取和有關國債的還本付息,皆由錢莊為之,不需朝廷添一員差,增一文俸。

  趙聽了半天,好似與當初高強發行債券以應付招安梁山軍費的舉措也差不了多少,既然有前例,便可照准,他所關心的只是此事能生錢多少。高強事先也沒有派人調查這浮橋的人流和物流量,當下只得按照昨夜梁士傑所說的,報了個四百萬貫上去,就只是這個數字,已經足以讓趙大大驚喜一下,這可是大宋全國一年官俸的四成啊!

  實則高強此時心裡盤算的還不止於此,如今燕雲戰事方起,軍費已經吃緊,按照趙這皇帝的輕佻個性,花起錢來手心都是漏的,誰知道他以後幾年要搞出多少事來?這理財猶如打仗,一定要留預備隊,而如今短期內尋覓不到大宗的財源,就得從國內挖潛上想辦法。債券,這個在現代仍然被視為集合群眾資金、形成資本的良方,經過梁山軍費、三山國債這兩件事之後,勢將深入人心,將大宋國民手中龐大的資金調動起來,他日若是燕山有事用錢,只須大通錢莊一發債券,那些被歷代君臣惦記了無數次的百姓手中藏錢,自可以最快的速度投向需要它的方向上去。這才是金融機制最大的力量所在,亦是儒家治國理念中所絕難及者。

  當下朝議已定,委任大通錢莊設立三山浮橋司,專責國債發售與過橋稅徵收之事,其餘官司皆不得過問。趙並大筆一揮,又給這個浮橋司題了一個匾,此乃其個人一大愛好,高強自須湊趣,好在趙的書法好過後世某個糟蹋山水的辮子皇帝太多,此舉也不算捏著鼻子拍馬屁。

  此事議過,有尚書左丞張克公出班奏議,說道登州守臣王安中遣使來報,有北地女真與東夷高麗奉表入朝,因此二國皆為遼之舊屬,王安中不敢擅專,已將二國使者皆置於館舍,一面飛請朝廷指揮。

  趙聞報,便問群臣該當如何。這朝堂上幾乎沒有一個糊塗蛋,一聽是遼國的舊屬國奉表來朝,眼光齊刷刷都看高強,燕雲大略都是你一手主張,不問你問誰?

  高強剛剛退回右班,此時責無旁貸,只好又出班來,奏道:“陛下,頃聞遼國與女真相爭,其國主親征,七十萬大軍敗於女真之手,國中震動,士民離心,往往有舉州軍而降女真者,今二國遣使送款,亦為此征,料想遼國之大勢已去,雖化外之民亦得其實也,斯誠本朝幸事,亦陛下之洪福也。”

  趙如今方才三十多歲年紀,登基以來四海宴平,用兵於西北、西南乃至燕雲皆獲其利,未曾遭遇什麼挫折,因此最喜事功,聽見高強說遼國這個百年大敵大勢已去,當時喜不自勝,笑道:“如此說來,卿家以為當受二國之款?”

  哪知高強卻搖頭道:“卻又不然,我朝與那遼國百年盟好,新近又收四州之地,皆以盟好為名,今若公然受款,其敗盟之意甚明,勢必失信於人,非但令北地之人不直國朝,且亦無信義著於新交之國,能望其日後畏威懷德,事我國以禮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