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長長的隊伍,就以這一柄馬鞭為指向,一天之內長驅百里,到了鴨子河畔。入夜時分,眾女真人正在休養馬匹,阿骨打卻又跳上了馬背,手中舉著火把,在諸軍間遊走,口中大聲喊著:“適才,我已經要入睡了!但是木枕卻三次拒絕我的頭!希尹,你告訴我這是什麼!”

  希尹也舉著火把站出來,高高瘦瘦極為醒目,大聲回答道:“郎主,此乃神明警示,我們不當在此歇息,應當繼續進兵!”

  阿骨打大吼一聲:“你們聽到了,這是神明的警示!我們繼續進兵!”說罷又上馬,高舉火把向鴨子河方向衝去。眾女真聽了,益發勇氣百倍,也紛紛點起火把來奮勇向前,口中的話卻變成了“看著火把!看著郎主的火把!”

  黎明時分,阿骨打率先趕到鴨子河畔,身邊只有粘罕等寥寥十餘騎,餘眾悉數散落在後。馬擴仗著坐騎是蘇定所贈的好馬,又只披著掩心甲,輕裝前進,因此居然也在這十餘騎當中。阿骨打向河上看了一眼,回顧看見馬擴也在身後,不由得笑道:“也力麻力,神明警示果然不欺我,你看那是什麼?”

  馬擴看時,只見河上薄霧中有人影晃動,再仔細一看,卻是一夥遼兵正在那裡鑿冰。他喘了兩口氣,點頭道:“果然來的好,若是晚幾個時辰,遼兵將冰道鑿開了,咱們便過不得河,只能眼看著遼人集結大兵了!”

  阿骨打大笑,還未說話,粘罕、吳乞買,以及阿骨打幾個兒子紛紛請戰,阿骨打便命自己地次子斡離不當先,率十餘騎踏著冰面沖了過去。那伙遼兵猝不及防,只兩個回合便逃散開去。

  待天色全亮,阿骨打率軍渡河,點檢士卒,不過一千五百甲士而已。然而有了神明徵兆在先,成功渡河之後,所有的女真戰士俱都勇氣百倍,全然不顧一比五以上的兵力差,直衝遼國駐軍的所在——出河店而去。

  這一戰殺得天昏地暗,女真人勇猛異常,悍不畏死,而遼兵氣為之奪,只是仗著人多苦苦支撐。正戰到分際,忽有大風從西北而起,卷塵揚沙,正對著遼兵迎面刮來。遼兵本已支持不住,現在更是連眼睛都睜不開了,如何迎敵?當即大敗而逃,女真乘勝一路追殺百里,陣斬遼軍來流路都押官崔公義、大帳控鶴軍指揮邢穎等大將數十員,遼國全軍八千人,僅有都統蕭嗣先等十七人得以逃歸。

  當花榮接到馬擴關於這齣河店一戰的情報時,信尾一行大字格外醒目:“至此,女真兵已過萬也!”

  作品相關

  高俅隨筆

  按:這是朋友書蟲的作品,因斬空寫了這本書,便去討了來,與大家分享一下。今晚會發一章。

  作者:書蟲

  凡是看過《水滸傳》的,無一不會對其書中的頭號反派人物高俅——高太尉印象深刻。把林沖搞得家破人亡的是高俅和其義子高衙內,發兵三打水泊梁山的是他,最後陷害宋公明等諸好漢的還是他。總之,高俅是個壞透了傢伙。《水滸傳》是小說之言,當然不能以此為史,不過高俅在北宋末年確有其人,可惜在以龐雜而著稱的《宋史》中卻無傳,不能說不有點意外。那麼歷史上的高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俺不揣淺陋,梳理一下史料,也寫上一點兒,望諸方家指正。

  (一)高俅的平步青雲

  在《水滸傳》中,第一回出場的就是這位高俅。書中說高俅原被人稱為高毬,後來因為此名稱實在不雅,發跡後被他改為了高俅。這應當是小說家的醜化,實際並不是如此。因為他的兄弟名字分別是高伸、高傑,都是人字旁,顯然他的真名就是高俅。《水滸傳》中說高俅是通過開賭坊的柳世權、開生藥鋪的董將仕輾轉推薦到小蘇學士(即是指蘇軾)手下的,這過程史無記載,大概也只能當成齊東野語了。不過再往後面的過程,高俅從小蘇學士手下轉到小王都太尉,再到端王(後來的徽宗)手下,卻不是空穴來風。此段系出於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卷七中的“高俅本東坡小史”,這裡不妨抄上此節:

  “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帥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元符末,晉卿為樞密都承旨時,祐陵為端王,在潛邸日已自好文,故輿晉卿善。在殿廬待班,邂逅。王云:“今日偶忘記帶蓖刀子來,欲假以掠鬢,可乎?”晉卿從腰間取之,王云:“此樣甚新可愛。”晉卿言:“近創造二副.一猶未用,少刻當以馳內。”至晚,遣俅齎住。值王在園中蹴踘,俅候報之際,睥睨不已,王呼來前詢曰:“汝亦解此技邪?”俅曰:“能之。”漫令對蹴。遂愜王之意,大喜,呼隸輩云:“可往傳語都尉,既謝蓖刀之況,並所送人皆輟留矣。”由是日見親信。逾月,王登寶位。上俊寵之,眷渥甚厚,不次遷拜,其儕類援以祈恩,上云:“汝曹爭如彼好腳跡邪!”數年間建節,循至使相,遍歷三衙者二十年。鎮殿前司職事,自俅始也。父敦復,復為節度使。兄伸,自言業進士,直赴殿試,後登八坐。子侄皆為郎。潛延閣恩倖無比,極其富貴。然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靖康初,祐陵南下,俅從駕至臨淮,以疾為解,辭歸京師。當時侍行如童貫、梁頗成輩皆坐誅.而俅獨死於牖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