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試之下,台下眾軍士采聲如雷,但見這萬人統制官左右馳射,箭無虛發,開弓竟達三百斤!劉和自嘆不如,等韓世忠按照式格一一射畢,下馬來到切近時,不待韓世忠開口,已是倒身下拜,口稱:“小人狂妄,不識統制神威,願受軍法處置!”

  第五十六章

  既見眾軍士都已敬服,便輪到高強說話了。他來到台前,掃視台下羅拜眾軍士,大聲道:“爾自雲願受軍法處置,可知干犯了那條那項,當杖當斬?”

  那劉和幾人不意高強有此一問,彼此看了看,都有些傻眼。宋時軍士大多不識文字,軍規亦背不全,加上宋朝文人治軍,軍規弄的複雜無比,最簡約的版本也有十七條五十四斬,他們哪裡記的全?再者,今日這件事又較為特殊,是高強在原有的宋軍校閱式格上加碼,軍法自然不載,是以又哪來的處置?

  劉和見無人接口,他橫豎已經到了這地步了,只得硬著頭皮道:“小人冒犯相公和統制虎威,不服階級之法,自當受罰。至於其餘,當問軍吏。”

  高強心中暗暗點頭,這劉和自身射術甚佳,本來眾軍士縱使鬧事也與他無關,卻被推選出來說話,為人甚有擔當,此時又甘願受罰,那是將鬧事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了,區區一個軍士,願意為了袍澤這般委屈自己,煞是難得。

  便將手一指台下諸軍,喝道:“爾等聽真!式格不同,自是本相主張,爾等不知,何過之有?至於校場喧譁,乃軍法之禁,奈何法不責眾,今將爾等原屬各軍應得恩賞減去一等,以為懲戒,爾等可心服了?”

  眾軍士見既不殺也不打,只是扣了各人軍將所應得的賞賜,自然個個服膺,大叫得令。只是這下卻惱了領隊的軍將,當即有一個將官跳出來,向上道:“相公如此處置,小將不服!既是軍士犯事,為何降責各軍?此地須是校閱兵士,不是各軍受命之戰場!”

  高強看他服色,卻是一員指揮使。一問之下卻巧了,正是劉和那一隊的領隊將官,看來是劉和等人射術出眾,他本該受上賞,如今卻見財化水,利益交關,便即跳了出來。心中不免暗喜,本衙內正要尋你的岔子。這般跳出來豈不正中我下懷?

  當即提氣喝道:“軍士校閱,皆有式格可依,本相自行升降式格,兵士不解亦是人之常情,既然韓統制獻技,諸軍皆服,此事便已無礙,何須處置?所以降責各軍者,乃是因爾等軍將不守本分之故!”

  那軍官一愕,還沒反應過來。卻聽高強喝道:“爾等軍將。職責統率兵士,當上下一心,為何方才眾軍士不服式格。爾等不出,直到此時黜減各軍恩賞方出?分明是但惜己身,不顧軍士死活安危!於軍法,則下情上達自有階級,爾等不為軍士伸張,上官有恩則歸於己身,下軍有怨則諉過於上,如此緣奸犯事,如何做得軍將?若論軍情,則爾等平日不恤士卒。一旦臨陣,白刃相交,敢望軍士捨身向前,與爾等共生死休戚乎?”

  一頓痛罵,那些軍將個個低頭不敢言語,只覺得周圍兵士們投來的目光中充滿鄙夷不屑,有的軍將把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剛剛出頭來說一句話也好,何至於現在這樣被罵的頭也抬不起來?這往後還怎麼統領這些兵士?

  高強罵了一陣。算是過了癮了,又指著劉和等幾名出頭的軍士道:“數千人不服,只得你幾個出頭,卻又都是本不關己事的,足見爾等都是有肝膽的好漢子,今本相不但不怪罪爾等,並進爾等官各一階,加賞錢每人十貫!”劉和幾人喜出望外,台下磕頭道謝不已,當有參議司的軍吏上前記下姓名等項,現場便發下賞錢去。

  到此人人都以為這事就算完了,哪知高強卻意猶未盡,命人下台去傳令,不一會只見李逵和幾個大力士舉著那面白布大旗上台來,照著高強的吩咐,將大旗插在台前。高強指著旗上那“公開公正公平”幾個大字道:“諸軍看了!本相閱兵,便以這六字為重,校閱高下悉依式格,無人例外,諸軍但有疑意,許向各處參議司軍吏告訴,只須不是栽贓誣告,便言者無罪!”那李逵也不曉得高強說些什麼,只覺得上萬官兵的眼光都在看向自己這裡,當即挺胸凸肚,越發顯得李鐵牛煞是威風。

  這一道令倒是新鮮,須知宋時軍中最重階級法,上官對下級直可予取予求,下級若是上告時,即便告的有理也要受罰。到了和平時期軍紀廢弛,這形勢卻又有所變化,上官因為指望著下級為他賺錢,又要上下串通占缺吃餉,以至於有些上官反而不敢得罪下官。

  凡此種種,都不是一支健康的軍隊所應有的。是以高強在練常勝軍時,第一要點就是重申階級法,建立上級對於下級的權威,使得令行禁止,號令專一。原先常勝軍領兵大將都是高強的親信,後來收編梁山後,這些招安的頭領與其部屬又都是多年相處的,因此更加強調階級法,俾以軍紀洗去其江湖氣。

  但今次校閱之後,常勝軍勢必大舉擴編,新補充進來的兵士要重新適應新的部隊和軍規戰法,自然有許多衝突齟齬之處。這時候倘若一味用階級法的權威壓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因此高強便擬將參議司的軍吏派到營一級去,以此作為下情上達的管道。不過現在還處在校閱期間,因此也不即明言,只當是參議司軍官主持校閱,順便為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