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童貫便出言告辭,免得在這裡惹眼,梁師成大概已經和他商量的差不多了,也不挽留,只拱手相送。高強自然也跟著拱手,童貫卻向他道:“來日某家中設宴,請西北幾位故人,令尊和種承旨都在其中,高相公其有意乎?”

  高強連忙答應了,說道明日必到。童貫這便去了。

  剩下樑師成和高強兩人,有這厚禮開道,高強便單刀直入了:“梁世叔,實不相瞞,小侄此番來見世叔,有一事相求。便是如今蔡公相還朝,倘若再度秉政,小侄恐怕己身不保。皆因如今朝中宰執,右相、左丞都是出自公相門下,再加上小侄,若是公相秉政,必定有言者論列我等擅政,到那時小侄根基最淺,勢必首當其衝。還望世叔救我!”說著作勢要跪。

  梁師成拉了他起來,嘆道:“莫說是你,如今眼見蔡京要回京,朝中哪個不自危?賢侄與蔡京有姻婭之親,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無親之人?適才童節帥到此,與為叔說及此事,也深以為憂哩!”

  高強心中大喜,面上卻訝道:“蔡公相自來與中貴人相善,常說貂鐺相輔相成,世叔為何如此?”所謂中貴人也就是大宦官了,至於貂鐺,貂是指宰相,因為宰相的帽子上有貂尾,稱作相貂,而鐺即是宦官腰間佩帶的玉鐺,因此宦官的頭兒便叫做鐺頭。明時宦官擅權,於是鐺頭這個詞便大為後世所知,不過大多人不明來歷,還道是東西廠的專用稱呼。

  梁師成冷笑道:“蔡公相為人險刻,用時對人如珠似寶,其實哪裡有過真心?賢侄,你須謹記,自來我等近臣便是外朝文官們地眼中釘,彼等既要用我,又須忌我。倘若他權勢滔天,再也用不著咱們,那時便看得見彼輩的真面目了!”

  高強聽了這話,心道我計售矣!

  第二十六章

  梁師成所說的話,其實代表了當時很大一批人對蔡京的心理。蔡京侍從前朝,三朝元老,文采治道皆有可觀,而為人又精於謀略,對付政敵心狠手辣,官場上幾乎是所向無敵的巨人,周圍的臣僚對於他實際上是又恨又怕,也帶著幾分佩服。須知他既不是皇室的親故,也不是天子門生,能達到現在的這個高度,幾乎全是蔡京自己在政壇上幾十年拼殺得來的,倘若不計後來北宋滅亡歸咎於他,此人的平生經歷大可編成一部類似大長今的勵志大片,也難怪當時許多士子都以蔡京為目標了。

  如果有的選擇,這些親貴大臣當然不希望蔡京重新出山,須知權力這東西不像天地所產,只要你播種耕耘就有收穫,那是要看誰的意志更能得到執行,蔡京倘若權重,就意味著許多人都得仰賴他的鼻息生存,權力的結構就得重新整合。適才高強所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蔡京入京秉政,象高強和梁士傑這類當政大臣很有可能要因為避嫌和權力重新分配而下台。當然了,這是在蔡京沒有使出類似“總領三省”這類劃分權力的妙著,以安撫各方大員的前提之下。

  梁師成與高家的關係,自然比和蔡京那裡要親近的多,加之高強上位前後,三不五時就給他送上厚禮,明堂造作這件事更是讓他升官又發財,賺的盤滿缽滿,如今在內侍省已經穩穩壓過楊戩一頭。所謂飲水不忘挖井人,內臣想要有所成就,不和外臣交結如何辦得到?

  因此聽高強說的可憐,梁師成便決意助他。待聽高強將個中打算條分縷析地說出來,梁師成始則驚愕,繼而大笑:“賢侄啊,你當真是天縱之才,如此布局直是天衣無縫,既可令今上打消蔡京重新輔政之念。又可趁機削除楊戩這廝,真虧你如何想的出來!”

  楊戩和梁師成同領內侍省,彼此間別苗頭不是一天了,高強正是鑑於梁師成的這種心理,才請他從宮中設法造勢。

  見梁師成答應的爽快,高強已知此事必成,大喜拜謝,隨又問道:“適才曾見童節度來與世叔商議。可也是為了這蔡公相入京之事?”

  梁師成斜了他一眼,拿手指戳了戳高強的肩窩,道:“你莫要見了童貫與我商議,便當他也與我一般。須知那童貫與蔡家有親,他那如夫人徐氏,便是蔡京夫人之侄女,這徐氏聞說甚得童貫歡心,又對蔡家用心甚深,不可等閒視之。”

  高強心說原來是這事,悄聲道:“世叔。你有所不知。小侄在東南杭州布有耳目,曾探聽得這徐氏與蔡京夫人本非親眷,乃是買來的樂戶人家女子。特意送與童貫為妻的。這還罷了,此女嫁了童貫之後,房中不能人道,常與我那丈人私通……”

  梁師成接口道:“還生了一個兒子,叫做童師文,對否?”

  高強大驚,心說大太監果然不是白當的,打聽起八卦來那叫一個厲害。忙虛心求教,梁師成一副恨鐵不成鋼:“賢侄啊,你須知。當日崇寧初蔡京從杭州起用,便是童貫從中為之,你道童貫為何要為蔡京起用如此不遺餘力?童貫為人有大志,豈在於區區房中之事?”

  高強(炫)恍(書)然(網)道:“童貫志在開邊,建立不世功勳,恐怕宰執大臣不得其人,軍用和國策都時生反覆,因此才一力襄助蔡京上台,倆人之間正是各得其用。”從崇寧間童貫和王厚率大軍收復河澶青唐之役來看。蔡京在中樞運糧饋餉,始終贊襄其役,功不可沒。要知道大宋以文人治國,又沒有後世這樣民族國家地意識,因此從來都是算經濟帳,道德帳多,算政治帳的少,象什麼“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這類喊起來很爽,作起來卻要付出極大代價的事情,大宋的文官們基本上都是當作笑話來看的,邊臣倘若要有所作為,立時就有無數人上書,一頂開邊生事的帽子扣上去,不死也叫你脫層皮。因此蔡京這樣的宰臣對於志在開邊的童貫來說,正是不可或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