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朝之前的進門次序也讓他很是有些尷尬,無他,今日他老爹殿前太尉高俅也得面聖。按照宋禮,太尉雖然是武臣之首,見到宰相都得參謁,而且要由閣門使橫杖於前,帶有些侮辱性的意味。這本是宋初文人重新掌握大權之後,為了壓制武人的跋扈而想出來的玩意,不過落到這對父子頭上,就成了老子要向兒子參謁,而且兒子還不能還禮,還禮就成了破壞祖制了!

  雖然高俅已經習慣了這套,而且一向寵縱兒子,看到高強少年早達,位子更在自己之上,這位踢球太尉行起禮來臉上都是笑容,眼睛都笑的細細了,不過高強身為兒子,這個老爹又一向待自己不薄,這個禮受起來委實彆扭。

  等到朝議之時,還沒說正事,高強先跳出來。請求聖裁。要太尉不須向執政和樞密行禮,只需禮敬當朝宰相便可。張商英一聽,當即出來講大道理,高強一句就頂回去:“凡覓忠臣者,須向孝子門。今臣若不以孝事父。陛下何能責臣以忠耶?”儒家講究地是百善孝為先,在家孝父,在朝則忠君,因此皇帝又叫君父。便是此意。高強拿這個道理來駁張商英地祖制,正是好大的一頂帽子。

  張商英張口結舌。答不上來,餘人多半與高氏父子交好,因此都在一旁讚嘆高強純孝感人。以此事君則必為國家忠良無疑。因請趙佶降旨依從,趙佶自然欣然隨大流。命禮制局記入典章。

  這件事情說罷,才開始說國家大事。張商英便出來奏稱。比年國家累興大事,又西北和京東用兵,雖然兩處稱捷。不過靡費錢糧已是不少。況且捷報之後激賞的錢糧金帛也是一筆大花費。京東這裡更是一舉招募了十萬山賊,近日濟州府籌建梁山軍的文告已經到了,說是點檢梁山軍卒,等杖以上堪披帶人多達四萬。其餘不中式者也有近七萬。總計十一萬掛零。如何編制,以及整軍所需錢糧。伏請朝廷降給。張叔夜並因京東匪患連年,十州板蕩,百姓流離。因請求免去京東兩路賦稅一年。所謂等杖以上,乃是依照宋朝衡量士兵素質的標準,用一根木杖來衡量士兵地身高,超過的就算好兵。不夠的就算孬兵,宋初全都以此招兵,以至于禁軍建立以後,由於這些士兵的後代都得當兵,朝廷特意揀選個子高地女人來配給他們,希望生下來的小禁軍們個子一代比一代高;後來覺得單單個子高還不行,又增加了負重要求,也就是可以披掛甲冑,因此叫做“等杖以上堪披帶人”。

  西北童貫那裡其實沒什麼好議地,一應賞格都有條例。照著辦就是。難辦的就是梁山這裡,四萬精兵,而且都是打過仗見過血的,即便對於號稱養兵多達百萬地大宋來說,這批兵員地素質和數量也是難得的。

  趙佶以此事先已有庭議,且是高強地功勞下面,因此一手點將:“高小愛卿,此事當如何?”眼下朝堂上兩個高愛卿,因此對於高強要加一個月、“字”,聽起來有些好笑。

  高強也不去管那些不曉得從哪個角落裡傳出來的偷笑。出班道:“此事已有前議,今當依照施行。將此四萬精壯悉數編入軍中,余者悉入梁山軍籍,由吏部選人充任梁山軍諸曹官,以安其心,並由戶部派員前往梁山軍,考察彼處各水路堪行綱運船隻與否,擬訂諸綱。”

  高強話音剛落,張商英便道:“高樞密,此事各有有司,不勞西府。今本相只問你,前為進剿梁山,招討司募軍買馬,整編六軍一萬五千人,內中五千馬軍;又有三千水軍,水師戰船百二十艘,再加上新增四萬兵,便是陡增六萬軍。如今四海宴平,獨西北有事,敢問高樞密,可是要將這六萬人盡數調往西北參戰?”

  高強心說你這不是找茬麼?本衙內那近兩萬招討軍又不都是憑空招來,大多數還不是從大名府地原有軍兵中選出來的?不過這話一說,又恐怕張商英就坡下驢,要求將這些兵將悉數打回原籍,那他費了半天勁整編的新軍不就風流雲散了!

  想了想,便道:“張相公之議似有不妥,國家用兵有時,平素當存心武備,難道用時方招?似相公這般說法,如今只西北有事,便只有西北有兵即可,他處無需兵將,倘若一旦河東河北有邊事,張相公莫非再從西北千里迢迢調軍去麼?”

  張商英本來是反問他一下,意存譏嘲,不想高強裝傻,反拿來將他地軍,倒說地他完全不懂世務一般,頓時著惱,道:“高樞密,祖宗將兵柄歸於樞密院,如今六萬之兵,莫非樞密院竟無一策措置麼?”

  一句話惱了樞密使侯蒙,他為人持正,平素也不大和高強來往,不過這事張商英是衝著樞密院全體來了,侯蒙當然不能裝死人。便即出班,也不理張商英,逕自向趙佶道:“陛下,前日密議,朝廷不可謂無事,今有四萬精兵,又有兩萬招討新軍,正是國家之福。倘若今日措置不當。只因吝惜些許招募安置錢糧。便散了這六萬虎賁,他日邊疆有事用時,縱然耗費數倍錢糧,卻未必可得,況且又要訓練。選拔將佐,緩急亦未可用。一進一出,何其謬也?臣請陛下降旨,將六萬軍一體與大名府整編。以待不時,一應錢糧。應命州縣支吾。”

  趙佶見說,想起日前才定下平遼策,不過幾年間北邊就得用兵。有這六萬兵豈不是好?連連點頭。正要允可,張商英見勢不好。撲上來叫窮:“陛下,如今府庫不豐。六萬大軍,單單從軍地招兵錢絹就須六十萬貫匹,再有軍糧一年四十萬石。軍營建置須費五十萬貫。兵將一年須餉八十萬貫,猶不記七萬廂軍之費,軍器製備之費,如今朝廷正務理財。如何能橫增這一年二百萬貫?萬萬使不得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