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來如此。”高強點頭,黃河河工這樣的工程,跨越許多州府。是得有一個統籌的機構,難怪叫什麼使者,看來還是中央直屬機構。

  倆人一商量,時間緊,任務重,呂頤浩也顧不得路途勞累了,拉著高強就出城到河堤上去看。待到了岸邊,站在高處瞭望,高強就有些納悶。眼前這黃河水,比他前些日子回京的時候要渾濁許多。簡直快要趕上後代那種一碗河水半碗沙的狀態了。

  “呂通判,本朝仁宗皇帝之後,黃河水患連年頻仍,本官翻了一下史籍,居然兩三年就要決口一次,比前代更要肆虐,此是何故?莫非本朝治水不力麼?”

  “留守相公,本朝連年治水,歷代官家和朝廷都是全力以赴,何嘗鬆懈半分?只是這黃河水,確是連年肆虐,水中沙土也是逐年遞增,究其本原,上游不治土,則下游受其害也!”呂頤浩長嘆。

  “咦,這時代黃土高原的水土就流失嚴重了?”高強詫異,他一直以為,黃河流域地水土流失應該是工業化以後地產物,全球氣候都變暖了麼,黃土高原自然也就難以避免了。可聽呂頤浩的話,再看看眼前的這滾滾“黃河”,不由得他不信。

  “留守相公,本朝立國以來,西北連年征戰,各地伐木取土建造堡寨,又開荒屯田不已,加之土質越干,各地河水沖刷夾帶而下,便都入了黃河。下遊河床連年加高,河堤亦只得隨之而增,年增不已,吾恐長此以往,這滔滔大河將成地上之河矣!”呂頤浩說著,忽然轉頭看了看高強,眼中露出一絲譏誚之意:“留守相公,去年建議造作明堂,汴梁左近並無大木,乃以浮橋大船自西山運來,如此說來,這河水流沙里,也有相公地一份功勞哩!”

  高強立時無語,身為一個從小接受環保教育的現代人,來到古代之後卻主動參與破壞環境,雖然是無意之舉,仍舊顯得很沒有覺悟。“這個這個……呂通判,西北夏賊非朝夕可定,水土也不是一朝可復的,眼前要務,咱們還是來商議一下,今年地河工要如何修吧。”

  呂頤浩看著他,心中也有些讚賞,作為一個紈絝子,這高強對於臣下的譏嘲卻並不動氣,器量非常人所及。“留守相公明鑑,下官得知相公急於河工,輕車前來,帶了相公當日所拔擢的炮手凌振,並有新造火藥一千斤,餘外數十軍士,都經凌教頭操練,善能點炮,用以開山取石,工效必備。”

  高強大喜,這是他現在可以倚仗的王牌之一,正要叫好,呂頤浩又道:“下官故舊之中,亦有老成河工,今有人獻新式河工之法,相公不妨見上一見。”

  “新式河工?要是會燒水泥,本衙內就讓你們見識見識啥叫新式河工!”情知這只是自己的YY,在中學化學課上就學過水泥的生產,高強非常明白,以這時代的工業水平,要燒水泥也不是不行,大概一年花上幾百萬貫,人品爆發能燒出那麼十幾二十包水泥來,完全不切實際。誠然,在古代就有原始的水泥,但用在河工上的水泥,最大的要求就是水硬以後的凝固力,原始的水泥完全滿足不了需要,還是腳踏實地一點的好。

  “甚好,招來一見。”

  功夫不大,來了一個老農打扮,姓名也是高強從未聽過的:李義。中國歷史上,這類默默無聞的工匠車載斗量,儒生的歷史是不會記載他們的,因此高強得不到歷史提示,權且以禮相待:“老丈,呂通判說你進言有新式河工,不妨說來,若是有用,本府重重有賞!”很沒有創意的對白。

  那老丈顯然沒有見過這樣大的官,很是畏縮,好半天才把話說得明白,加上呂頤浩從一旁解說,高強算是知道了什麼叫新式河工。原來這老農久在河工,深覺卷埽法雖然有效,但必須要清出一塊埽場,若要卷一塊百步的埽,就得有七百步以上的埽場,而且這埽場還不是清一塊就完事了,那捲埽是卷完了就望河裡放的,埽場卷了一塊埽以後就沒用了。如此一來,光是沿河清理埽場就花了將近一半的工。

  這老農的建議,就是不用埽場,而在河上用大船,在河與船之間填充埽料,一層一層的土石壓上去,中間打上木樁,像釘子一樣釘牢,然後撤去船隻,河堤就築好了。簡單說來,是把原先成卷狀的埽工,轉化為了一層層,因此叫做廂埽。

  第三十一章 河工(下)

  高強聽的一臉疑惑:“呂通判,此法是否有用?你可曾親眼見他試過?”

  呂頤浩搖頭:“據這李義說道,小的廂埽,他與鄉里曾經試過,大的卻不曾。但下官以為,不妨先作一埽試上一試,余段先積好物料。若這一埽有用,則依法行之,若是無用,便依舊卷埽,好歹並無延宕工時。”

  “有理。”試驗一下,又沒有損失。高強正要答允,那老農忽然道:“兩位相公,這廂埽雖說省工,卻少了卷埽那竹索牽貫之力,小人與鄉里試驗此法時,那埽工只能仰仗打入的簽樁固定。如今沿河各段,底土實滑不一,恐怕簽樁未必萬全,若能於埽工前多拋石料,便更穩妥。”

  高強大喜,心說我這正安排人火藥炸石呢,正用得著,看來這法子有點天作之合啊!即刻吩咐呂頤浩率同大名府相關臣僚,督辦河工,準備草繩柳梢粘土等物料,再調撥船隻,預備廂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