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強大汗,心說本衙內去搞儒家經典?你還不如殺了我來得痛快!況且,這種實用的經世之道,一百個飽學大儒也弄不出來,對國民生產能有什麼好處?當然了,既然用儒學治國,大儒的社會地位和作用都是值得肯定的,譬如現在,雖然人人都曉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願意當公務員的人數和願意做科學家的人比起來,那還是壓倒性的優勢呀!

  最後說到火藥帶來的安全隱患,只能是加強生產和銷售管理,除了各地河工和廣備攻城作,其餘人等一律不得造作火藥,高強這配方和製法也得上交朝廷,不許外傳。高強一面答應,一面肉痛,心說封建國家太沒人性,一句話就把我的心血給拿走了,專利費也不曉得給一點啊!

  好在高強聖眷甚隆,這又是一樁功勞,趙佶特旨錄其功,允轉一階官,並賜帶紫金魚袋,服紫,以正五品上、中散大夫出知北京大名府留守司。

  諸事議定,各奔前程。高強差人去青州搬取家眷前往大名府,汴梁城留下許貫忠和石秀。石秀職責就是場地拆遷和建設,憑藉他手中的人力,搞搞拆遷是綽綽有餘,不過高強很是憂慮這時代人的觀念,有道是故土難離,祖業為重,一處宅子多半是祖上留下,子孫若是守不住,都要被人罵不孝的。雖說選地時考慮到了這個因素,特意選了一處城外沒多少房產的地面,主要都是官府的產業,不過還是有百十戶百姓居住於此。

  “若是有百姓戀棧祖業不去,或者嫌給的搬遷錢和置業錢太少,大可細細商議,多給些錢財也無所謂,有那故意纏夾不清的,可商請開封府一同行事。有一點給我記住了,絕對不許動手打人,亦不得有強迫遷移的情形,要是出了亂子,本衙內可是要殺人的!”高強對下屬們講話,極少有這樣的口氣,石秀嚇了一跳,知道衙內的決心非比尋常,連聲答應了。

  許貫忠則是全盤統籌,現階段是協助石秀建設場地,另外最主要的是招商工作,萬國博覽會麼,就是要有萬方來聚,才顯得出氣派來。這方面高強是不大擔心的,杭州船隊和錢莊剛剛起步的時候,都是許貫忠在那裡忙活,現在海外商人這一塊有杭州燕青幫襯,許貫忠地招商方向主要是西域和北地,餘外大理南詔等處也有商賈往來汴梁,按照高強的意思,招來地商人那是越多越好,人多價才揚,這博覽會的進場費才能收足了。

  諸事安排妥帖,高強便首途望大名府去。算來已經是三進大名府了,今次以當地父母官的身份來此,高強的心境與前面兩次大相逕庭,處處都帶著一種“我的地盤聽我的”感覺。

  只是他剛剛把官印放好,好心情立時不見了蹤影,大名府不愧是大宋北京,建有皇帝行宮的地方,他這留守司的地位在地方官中僅次於開封府,上馬管軍,下馬管民,甚至還兼管本路提刑、轉運、常平諸監司,事務煩瑣的一塌糊塗。

  這可是高強破天荒頭一回,實打實地自己處理政務,以前在杭州應奉局是隨便他怎麼搞都行,到青州萬事都丟給通判呂頤浩,現在可算嘗到了苦頭,一天下來就已經頭昏腦漲,巴望著青州的那位囉嗦通判呂頤浩能早點趕到,好讓他從這公文的海洋里解放出來,重現衙內本色他可不傻,早就提請吏部將呂頤浩轉為大名府留守司通判了。

  四月乙未,高強的家眷還沒到,呂頤浩卻如高強所願,輕車趕來,見到高強的第一句話就是:“留守相公,河工修的如何了?”

  第三十一章 河工(上)

  河工這檔子事,高強委實是頭痛得很了。原本他今年許多事,又是籌辦博覽會,又是西北童貫要用兵,再加上惦記著五月份彗星出現,蔡京極有可能再次下台,大宋的權力中樞將發生又一次動盪,不大的腦袋裡填滿的全是事。

  正因如此,他才越發急於從大名府留守司的煩瑣政務中解脫出來,事情越多,才越需要保持頭腦的冷靜。無奈事與願違,燕青、許貫忠、石秀,幾個能商量事的人全都不在身邊,甚至韓世忠都還在青州都監任上,調動命令雖然下了,交卸軍務還得費些時候,此刻的高強,幾乎重新回到了當初剛來的時候,那種孤家寡人的狀態 錯了,那時候出門,身邊還有富安等一幫惡奴幫閒呢。

  逼於無奈,只能再提新人,身邊的史進和朱武都被他派了別的任命,朱武在鄉學中念過書,便作了留守司的書辦,史進則升任大名府巡檢,也就是北京公安局長 高強可不想自己治下發生像今年大鬧大名府之類的狀況。

  於是乎,當高強好容易安頓下來,開始有心關注河工的時候,他就已經收到了黃河都水使者那裡發來的催促公文,說他大名府地段的河工進展太慢,再這樣下去,夏汛不等人。呂頤浩在這個時候到來,對他真是猶如天上掉了個金元寶一樣。

  將都水使者的來文遞給呂頤浩,高強一臉苦相:“呂通判,那前任梁子美情知身將離任。河工半點不管,等我到任之後,已然時間緊迫。——話說,這黃河都水使者又是什麼官職?幾品官?”高強步步高升,還是頭一回被一個不知什麼來路的官指手畫腳,有些摸不著頭腦。

  青州共事有年,呂頤浩對他的性子知之甚稔,這位小衙內頭腦是好用的。人情世故也懂。就是懶得下苦功夫,肩膀一溜,能躲就躲。將那文書接過。呂頤浩正色道:“留守相公,黃河河工乃是本朝的要務,朝廷特置都水使者總攬其事。所需工人物料,都由其統攬調度,各段地方官領職督辦而已,可免去人自為陣,出事則相互推諉之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