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种師道入仕之後。因為張載的緣故,作了幾年文官,不過本朝元佑黨籍中,張載名列其中,而黨人地子弟門生都受牽連,不得敘用,因此种師道也就因之罷官歸田。近年來元佑黨人老成大多凋零,官家地恩澤。漸漸將這些被棄用的子弟門生起復,种師道向有聲名,童節度有意借重他的將才,因此保舉他為涇原都鈐轄,卻是轉了武官。”

  這算是解除了高強的一個疑惑。送走聞渙章,高強就在家裡開始轉圈。

  轉了一會,許貫忠和石秀先後回來,將所見所聞向高強稟明。這才慢慢把這事的脈絡捋了出來,劉琦性急,只在一旁聽著。

  原來童貫在西北這兩年沒有大動作,終日秣馬厲兵,圖謀大舉進攻西夏。戰事將起,將才難得,他經人提點,就準備把种師道提拔起來,為自己領兵作戰。本以為种師道身入黨籍。犯著蔡京的忌諱,除了自己這樣的實權派。無人敢用,种師道受此知遇之恩,還不感恩戴德?

  哪曉得,昨日面聖之時,童貫啟請徵調各地弓箭手到西北參戰,美其名曰不費朝廷軍資,立致雄兵十萬,可橫行夏地。趙佶這時就顯出他並不是個沒頭腦的笨蛋皇帝,雖然聽上去很美,總覺得有點不保險,恰好种師道在殿上,言語應對都很得徽宗賞識,便即問計。

  种師道也不管童貫的臉色,直接就道:“這些弓箭手到了西北,未必能安心作戰,而軍器路費糧草等費,取之於民則擾民,取之於官則官費,是以勤遠之功未立,而近擾之患先及矣!”直接把童貫給頂了一道。

  徽宗連連點頭,此議遂寢。童貫下得朝來,恨地咬牙切齒,若非這裡是東京汴梁,不是他那西北軍中,怕是這位領兵大太監就要喝令左右將這個不知好歹的种師道給拿下了。饒是如此,以童貫的脾氣,种師道多半也是沒好果子吃了,按照葉夢得的話說,聰明的話就自請辭官,避之則吉。

  問明了石秀,童貫那裡進進出出,很有些蠢蠢欲動,大概明面上不好動手,也要給种師道來點顏色看看,高強一時有些不知如何是好:“這事管不管?論道理是該管地,可我管的著麼?別看童貫對我不錯,那是身後有個老爹頂著,另外還有蔡京,就憑我自己,和他西北六路宣撫,三鎮節度使,樞密副使童貫,可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再者說了,我就是想管,看他种師道那個又臭又硬的茅坑石頭脾氣,我也插不上手啊?沒聽見麼,人家老師可是張載,舊黨的領袖之一,若是犯了蔡京的忌諱,連我都要吃不了兜著走啊。”

  他想來想去,正要下決心置身事外,抬頭看見劉琦渴望的眼神,又把話咽了回去,轉問許貫忠和石秀:“你兩個如何想法?”

  石秀對於朝廷派系爭鬥基本上屬於兩眼一抹黑,他到現在都還沒認得多少字呢,只道:“咱們軍中有上下階級,种師道是童樞密一手提拔,童帥若要對他不利,衙內哪裡禁止的住?只得由他去罷了,若是衙內庇護於他,童帥面上須不好看。”

  劉琦大為失望,再聽許貫忠說道:“衙內,此事殊難抉擇,難就難在,此人與衙內並無交情,咱們插不了手。”

  劉琦按捺不住,騰地就跳了起來,正要發作,被許貫忠一把拉住,笑道:“信叔少安毋躁,雖說有難處,卻也非全然不可為,待我慢慢道來。”

  第二十七章 淵源(上)

  “衙內,適才貫忠去查了這位種鈐轄的文牘,已知他師事橫渠先生張載。衙內可知,這位張載先生究竟何人?”許貫忠旁出斜枝,忽然把話題轉到种師道已故的業師張載身上。

  高強雖然讀過些史書,但並不是什麼專家學者,況且現代很多所謂專家學者的專業素養,比之很多業餘歷史愛好者都大大不如,許貫忠現在這問題,顯然不是要考張載的生平,而是他的政治地位,這可不是高強的知識範疇了:“知之不詳,似乎是元佑黨人?”

  許貫忠點頭道:“不錯。張橫渠三度入仕,連京朝官都沒當過,一直沉淪選人之中。但他本身雖然並未騰達,一手創建的關學卻大大有名,後與西京二程的洛學相合,合稱關洛學派。其關學弟子遍布關中,且均為貢生,官吏,或者親貴子弟等,此等人在關中盤根錯節,潛力極大,其表表者如呂大防兄弟,范育等,自張橫渠身故後東入西京洛陽,師事程伊川門下,關學與洛學至此合流。”

  隨著他的講述,高強漸漸意識到這件事隱含的意義。張載其人在仕途上沒有什麼建樹,但弟子一個比一個有名,呂大防是什麼人?元佑黨人名單中位列第四!蔡京一手炮製了黨籍案,這樣的人正是他必欲打倒在地再踩上一隻腳的,童貫怎麼竟然會主動去起用种師道?

  幾個人閉著嘴。瞪著眼,聽許貫忠繼續上課:“本朝神宗時,有張橫渠的關學,洛陽二程的洛學,川中三蘇的蜀學,王安石相公的新學。幾個學統都是廣收弟子,到熙豐變法時,這種學統之爭又進而擴展至朝堂之上,越演越烈。如安石相公,司馬相公等賢人,尚且止於言辭,門人弟子則交朋結黨,彼此傾軋,元符太后當政時,舊黨懲於曾被新黨諸人壓制一時,遂奏請太后,立元豐黨籍,斥逐新黨諸人。”說到這裡。許貫忠笑的非常苦澀,“今上招還蔡公相,又立元佑黨籍,施行反攻倒算,說起來,也只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而已。我大宋的元氣,也就在這一次次黨爭之中漸漸消磨,今日之朝堂。哪裡還有仁宗朝至神宗朝時那樣,少長咸集,群賢畢至的盛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