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企圖通過談判取得和平希望的第二次會議上就發生了變故。那天是6月6日,“六巨頭”再次開會。有人遞給東鄉一份由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編寫的題為《今後指導戰爭之基本大綱》的文件。文件要求正式再確認把戰爭進行到底:

  “感於忠貞不渝之信念,加之地利人和,必能為發揚我國體、保護皇土、實現征服之目標而殊死戰鬥到底。”

  很顯然,這一文件是東條的同黨炮製出來的。接著,該文件便列舉了一系列需要採取的步驟,包括全面準備保衛本土和組織國民義勇軍。東鄉一邊讀,一邊發愣。這,誰也沒有和他商量過。如果接受它,日本就肯定要覆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迫水的報告也被作為附件附了上去,還斷章取義地摘了幾條,目的顯然在於給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見解增加分量。

  看問題比較實際一些的東鄉站起來,揮動著迫水的報告說:“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再繼續進行戰爭。依我看,你們的建議草案與提出的具體條目之間,沒有什麼關係。”他譏笑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所有理論,包括所謂“戰場越接近日本便越有利”的說法。“如果負擔極重的國民不願意那又該怎麼辦?”

  至此,豐田將軍再也按捺不住了:“即使日本國民厭戰,我們也要打到最後一兵一卒!”

  阿南將軍大怒。“如果我們不能盡輔佐天皇之職,”他喊道,“我們就應切腹,真誠謝罪!”

  又過了一個小時。因為孤立無援,東鄉無法拖延作決定的時間,打到底的決議就此通過了。離開會議室時,東鄉走到米內將軍面前。“今天我原指望你的支持,”他抱怨說,“我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6月13日上午,鈴木首相在國會發表了所謂有關當前時局的講話。這位78歲的首相,一開始講話,就提到27年前當他指揮正在受訓的海軍艦隊時,在舊金山發表的一篇講話。原準備聽取這位老人回憶往事的聽眾,不禁為他提出的論點大吃一驚。

  “我那篇講話總的精神是:日本並不好戰。它是世界上最愛好和平的國家。它和美國沒有理由要打仗,但是,如果真的打起來,戰爭將打得很長,結局也是很慘的。太平洋,顧名思義應該是太平之洋,不允許在它的洋面上運送軍隊。然而,如果這樣一個不幸事件果然發生,雙方都會受到神明的懲罰。”

  鈴木的講話顯然是為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徑進行辯解,正是他所說的這個“世界上最愛好和平的國家”,侵略了中國,霸占了朝鮮,使數以千萬計的生命遭到塗炭;正是他的這個“不好戰的國家”,偷襲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戰爭,侵略踐踏了眾多的東南亞國家,使太平洋內無太平。

  然而就是這樣一篇混沌的講話,由於提到了“和平”這個詞,也在大廳內引起了“軒然大波”。雖然在結束講話時,鈴木告誡說,應該舉國一致打到底,無條件投降意味著日本民族的毀滅,但是他的講話的後果卻沒有因此減弱。當他轉身走下講台時,敵對情緒頓時爆發出來:輕蔑的噓聲、威脅的拳頭和“打倒鈴木內閣!”的吶喊聲。

  鈴木對這些譏笑聲置之不理,只是心不在焉地向聽眾揮揮手。他推開擠上來的人群,前往宮內省按照傳統去向天皇匯報。然後,他沿著走廊來到木戶的辦公室,看了內大臣的關於“實現和平”的獨特計劃全文。這是個一相情願的所謂實現“體面和平”的計劃。計劃提出的“和平的最低限度條件”是:

  “如果保證太平洋確實太平……如果太平洋各國民族能取得獨立,日本將放棄其占領權,放棄對所有占領地區的領導權。日本將主動撤出在這些地區的日本武裝力量……”

  在這個“和平”計劃內,絲毫也看不到認罪的成分,甚至對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造成的災難,也沒有表示“遺憾”,而是以戰勝國的姿態提出的。作為受軍國主義薰陶出來的鈴木,當然對這個計劃表示滿意,答應盡一切努力實現其目標。但是,和米內一樣,他似乎也有一些保留:“我想知道米內將軍對此怎麼想?”

  “米內也是這樣說起你的。”木戶對他說。這使鈴木覺得好笑,但木戶卻感到痛心。在戰爭如此危急的關頭,怎麼首相和海相連對方的“心事”都不知道?

  鈴木保證支持木戶一事並沒有改變他公開的立場。在次日上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鈴木的講話仍和東條一夥的腔調一樣。“如果我1億國民決心戰鬥,犧牲生命在所不惜,我相信要實現保持我日本國體的偉大目標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皇軍軍人不能理解,為什麼還有一支這樣大的軍隊的德國不能堅持到底。就武器和物資的數量而言,我們可能比不上敵人,但是我們在火線上的決心卻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要用這個強大的力量,萬眾一心,戰鬥到底。”

  此時,木戶把第三個閣僚、外交大臣東鄉請來,東鄉的支持是舉足輕重的。外相表示願盡一切努力,並說“如果天皇說現在我們應該刻不容緩地為結束戰爭而工作”,他就會感到興高采烈。“因為沒有什麼比天皇的講話更能幫助達到這一目標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