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東條當初所以如此決定,主要是想緩和陸軍與海軍的矛盾。現在看來,佐藤的意見是對的。於是,東條就讓佐藤去通知海軍改變輕重緩急的次序。海軍拒不接受修改過的決定。2月10日,在皇宮召開的兩軍參謀長及其顧問的會議上,兩軍公開吵起來。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大將認為,同敵人的關鍵性戰役還是在海上打的。已晉升為陸軍元帥的參謀長杉山提出異議:“如果把你要的飛機如數給你,你能否改變戰爭形勢?”
永野氣得毛髮倒豎:“我當然不能作那樣的保證!你能不能保證,如果把所有的飛機都給你,你能改變戰爭形勢嗎?”
岡田海軍大將建議大家休息喝茶,對立雙方冷靜下來。但是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後來佐藤獨出心裁,提出一個折衷的辦法:集中生產戰鬥機,不生產轟炸機。這樣便能多生產5000架飛機,使總數達到5萬架,兩軍平分,比海軍的26萬架只少1000架,為了彌補這個差額,佐藤提出撥給3500噸鋁。海軍表示同意。
風暴算是過去了,但使風暴加劇的軍事問題依然存在。日軍仍然擋不住盟軍穿過太平洋中部的挺進。美軍在攻占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之後,3月12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尼米茲於6月15日前占領馬里亞納群島,命令麥克阿瑟在今後5個月內在太平洋艦隊支援下攻占棉蘭老島。
這一連串的災難和美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促使佐藤又主動向東條建議:“我們應該撤到菲律賓,在那裡決一雌雄。”
“你跟參謀本部商量過嗎?”東條陰沉地問。
“問題就在這裡。參謀本部肯定會反對這樣一個計劃。我認為應該說服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棄卡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退到菲律賓。
東條漲紅了臉:“去年,在一次御前會上,我們把最後防線定在馬里亞納群島和卡羅林群島!你的意思是說,半年以後不打一仗就把它們放棄?”
佐藤堅持己見:“在那個地區只有7個機場,美國人很容易在發動入侵以前就使這些機場失去作用。但在菲律賓,有幾百個島嶼可以用作基地。”佐藤進一步強調說:“最後的戰場應該在這裡,因為如果那一仗打輸,我們就沒有能力再打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集中力量打最後一仗的原因——然後展開和平攻勢,求得體面的解決。”
東條打斷他的話:“別再提‘和平攻勢’了。如果你我一提‘和平’,整個部隊的士氣就垮了。”
佐藤告辭,但是他的建議卻導致了意外的後果。當晚,東條建議杉山參謀總長辭職。東條解釋說,在此“嚴重局勢”下,最好由他本人兼任陸相和參謀總長。
“這是違反我國長期以來傳統的。”杉山抗議說,“不應一個人既作出政治決定,又作出軍事決定。史達林格勒的災難就是希特勒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結果。”
“希特勒元首是兵卒出身,”東條說,“我是大將。”他要杉山元帥放心,對於軍務和政務他會給予同等注意。“這點你不必擔心。”
“說起來容易,但是,如果一個人負責兩項工作,在兩者利益發生衝突時,試問,你將重視哪項?另外,這也會給將來立下一個危險的先例。”
“在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中,必須採取一切措施,即使打破先例也要採取。”
杉山按捺不住了:“如果你這樣干,陸軍內部的秩序就無法維持!”
東條咄咄逼人,毫不示弱。“如果有誰反對,我就立即撤換他!”
第三部分 橫掃東南亞 第45節 “火雞獵場”(2)
第二天,即2月21日,東條解除了杉山參謀總長的職務,自己取而代之。這樣,他就把首相、內相、陸相、參謀總長4個要職集於一身。與此同時,他還任命海相鳩田繁太郎接替永野大將,擔任海軍軍令部總長的職務。
東條鞏固權力的專斷行為,在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引起嚴重不安。天皇長弟秩父宮親王認為,首相、陸相和參謀總長不應由同一人擔任。與杉山一樣,他向東條提出一個問題:“當參謀本部和陸軍省在戰爭問題上持不同意見時,你將怎麼辦?”東條憤怒地在書面回答中寫道:“在目前這個階段,擺在我們面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用我們全部國力去爭取勝利。所以,在戰爭結束後,我將感謝你與我討論這個問題。”“至於目前這個行動,如果你對此有什麼疑問,我將樂於回答。如果我感到自己不再忠於天皇,那麼,我將真心誠意地謝罪,並在御前切腹。”
重臣們與秩父親王一樣感到關注。在他們看來,日本的困境完全是東條領導的結果。他們都主張解除東條的首相職務,其中近衛和岡田尤為積極。他們認為接替東條的必須是一位“立刻與盟國進行和談”的人。宮內大臣木戶對此雖表同情,但卻拒絕出力。
這時,在軍方也有人暗中為謀求和談而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木B521吉海軍少將。他是個敏銳的情報研究專家,鳩田海軍大將曾令他徹底分析研究從絕密檔案中反映出來的日本在此次戰爭中所犯的錯誤。他對於海空力量損失的分析,使他得出不可避免的結論,認為日本打不贏這場戰爭。在太平洋所受到的毀滅性打擊使他喪膽,他認為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解除東條的職務,立即探求和平,不管後果如何。
永野氣得毛髮倒豎:“我當然不能作那樣的保證!你能不能保證,如果把所有的飛機都給你,你能改變戰爭形勢嗎?”
岡田海軍大將建議大家休息喝茶,對立雙方冷靜下來。但是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後來佐藤獨出心裁,提出一個折衷的辦法:集中生產戰鬥機,不生產轟炸機。這樣便能多生產5000架飛機,使總數達到5萬架,兩軍平分,比海軍的26萬架只少1000架,為了彌補這個差額,佐藤提出撥給3500噸鋁。海軍表示同意。
風暴算是過去了,但使風暴加劇的軍事問題依然存在。日軍仍然擋不住盟軍穿過太平洋中部的挺進。美軍在攻占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之後,3月12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尼米茲於6月15日前占領馬里亞納群島,命令麥克阿瑟在今後5個月內在太平洋艦隊支援下攻占棉蘭老島。
這一連串的災難和美軍咄咄逼人的攻勢,促使佐藤又主動向東條建議:“我們應該撤到菲律賓,在那裡決一雌雄。”
“你跟參謀本部商量過嗎?”東條陰沉地問。
“問題就在這裡。參謀本部肯定會反對這樣一個計劃。我認為應該說服他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放棄卡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退到菲律賓。
東條漲紅了臉:“去年,在一次御前會上,我們把最後防線定在馬里亞納群島和卡羅林群島!你的意思是說,半年以後不打一仗就把它們放棄?”
佐藤堅持己見:“在那個地區只有7個機場,美國人很容易在發動入侵以前就使這些機場失去作用。但在菲律賓,有幾百個島嶼可以用作基地。”佐藤進一步強調說:“最後的戰場應該在這裡,因為如果那一仗打輸,我們就沒有能力再打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集中力量打最後一仗的原因——然後展開和平攻勢,求得體面的解決。”
東條打斷他的話:“別再提‘和平攻勢’了。如果你我一提‘和平’,整個部隊的士氣就垮了。”
佐藤告辭,但是他的建議卻導致了意外的後果。當晚,東條建議杉山參謀總長辭職。東條解釋說,在此“嚴重局勢”下,最好由他本人兼任陸相和參謀總長。
“這是違反我國長期以來傳統的。”杉山抗議說,“不應一個人既作出政治決定,又作出軍事決定。史達林格勒的災難就是希特勒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結果。”
“希特勒元首是兵卒出身,”東條說,“我是大將。”他要杉山元帥放心,對於軍務和政務他會給予同等注意。“這點你不必擔心。”
“說起來容易,但是,如果一個人負責兩項工作,在兩者利益發生衝突時,試問,你將重視哪項?另外,這也會給將來立下一個危險的先例。”
“在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戰中,必須採取一切措施,即使打破先例也要採取。”
杉山按捺不住了:“如果你這樣干,陸軍內部的秩序就無法維持!”
東條咄咄逼人,毫不示弱。“如果有誰反對,我就立即撤換他!”
第三部分 橫掃東南亞 第45節 “火雞獵場”(2)
第二天,即2月21日,東條解除了杉山參謀總長的職務,自己取而代之。這樣,他就把首相、內相、陸相、參謀總長4個要職集於一身。與此同時,他還任命海相鳩田繁太郎接替永野大將,擔任海軍軍令部總長的職務。
東條鞏固權力的專斷行為,在日本統治集團內部引起嚴重不安。天皇長弟秩父宮親王認為,首相、陸相和參謀總長不應由同一人擔任。與杉山一樣,他向東條提出一個問題:“當參謀本部和陸軍省在戰爭問題上持不同意見時,你將怎麼辦?”東條憤怒地在書面回答中寫道:“在目前這個階段,擺在我們面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用我們全部國力去爭取勝利。所以,在戰爭結束後,我將感謝你與我討論這個問題。”“至於目前這個行動,如果你對此有什麼疑問,我將樂於回答。如果我感到自己不再忠於天皇,那麼,我將真心誠意地謝罪,並在御前切腹。”
重臣們與秩父親王一樣感到關注。在他們看來,日本的困境完全是東條領導的結果。他們都主張解除東條的首相職務,其中近衛和岡田尤為積極。他們認為接替東條的必須是一位“立刻與盟國進行和談”的人。宮內大臣木戶對此雖表同情,但卻拒絕出力。
這時,在軍方也有人暗中為謀求和談而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木B521吉海軍少將。他是個敏銳的情報研究專家,鳩田海軍大將曾令他徹底分析研究從絕密檔案中反映出來的日本在此次戰爭中所犯的錯誤。他對於海空力量損失的分析,使他得出不可避免的結論,認為日本打不贏這場戰爭。在太平洋所受到的毀滅性打擊使他喪膽,他認為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解除東條的職務,立即探求和平,不管後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