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這並不是希拉蕊從韋爾斯利畢業時的初衷。她本打算要在這個世界上用自己的方式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直到遇到了柯林頓並愛上他,希拉蕊才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原來可以通過婚姻來實現。

  一直以來,希拉蕊就渴望大有作為、造福人民。比爾?柯林頓也是個想要造福人民的人,而且也是個想成大事的人,但是他的注意力總是集中在世俗的實用政治方面。而希拉蕊則始終看到天堂和彼岸,一直對約翰?韋斯利的教誨深信不疑。希拉蕊給他們兩個的聯盟帶來的是近乎以救世主自居的目標感,是凌駕於傳統政治理念之上的高尚和純潔的理想。柯林頓的政治信仰一直很堅定,不過,法學院的一個朋友說:“和比爾在一起,你會感到他只是想當總統,而希拉蕊則極富宗教熱情。”似乎從青春期起,希拉蕊就認定,她生活的意義就是永不停歇地探索,以確定什麼是對的,並力求將其變成現實。

  正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希拉蕊同時向哈佛法學院和耶魯法學院遞交了申請並被兩所法學院錄取,但是她遲遲沒有決定到底要去哪所法學院。希拉蕊到哈佛大學法學院做過考察,那次考察堅定了她選擇耶魯法學院的決心。當時,她被介紹給一位著名的教授,而據她回憶,這位教授對她說:“好吧,首先,我們並沒有什麼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其次,我們這裡並不需要更多的女人。”

  《希拉蕊傳》耶魯的愛情與戰爭(2)

  1969年秋天,希拉蕊來到了耶魯法學院。當時法學院235名新生中只有27名女生,希拉蕊就是其中一員。希拉蕊在韋爾斯利讀書時就贏得了“大膽的領袖”和“行動主義者”的名聲,不過這些稱號多少有些名不副實。“我們十分敬畏她的勇氣。”希拉蕊的新同學卡羅琳?埃利斯說,“她到學校的時候,我們中有很多人都已經把她當做領袖了。我們之前曾在國家級雜誌上看到過她的照片,而3個月後的今天,她就在我們班上,就在我們身邊。”法學院的同學都認為希拉蕊肯定是要參加競選步入政壇的,她之所以選擇來讀耶魯法學院,只不過是因為這是實現她遠大目標的最佳途徑。她在法學院的第一年似乎就是專門用來幫助她快速提高聲望的,她絲毫沒有表現出任何自我懷疑的跡象。“希拉蕊知道自己要想在政治方面有影響力需要有些名氣,她想得到大家的認可。”希拉蕊班上的一位女同學說。像在韋爾斯利學院那樣,她的同齡人都受到她那種讓人無法抗拒的力量的吸引,認為哪裡有她,哪裡就是戰事打響的地方。

  實際上,當時耶魯大學紐哈芬法學院爬滿常春藤的圍牆裡,那片曾經的淨土已被一種瘋狂的力量占領,一種近乎讓人頭暈目眩的反體制倫理瀰漫著整個校園。希拉蕊剛到學院的頭幾周里,學生們占據了主校區,並稱之為“解放區”。不同的派系都在院內搭建了帳篷—嬉皮士、黑權主義布道者、積極的反戰倡導者、激進的左翼分子,宣揚自己反傳統文化的精神。第二年當上法學院院長的亞伯拉罕?戈爾茲坦把耶魯法學院歷史上的這段時期稱為“黑暗時代”。學生們迫使老師採用“通過”與“不通過”的評分標準。因此,後來有人說只要被耶魯法學院錄取就幾乎不可能被退學,這種說法確是有幾分真實的成分。那時,扎染的襯衫和骯髒的牛仔褲取代了有律師派頭的定製套裝。

  像往常一樣,希拉蕊小心翼翼地周旋在極端勢力中間,安排好自己的議程。在韋爾斯利學院畢業典禮上的發言給她帶來了名氣,這種名氣使她收到了來自婦女選民聯盟的邀請—邀請她參加其青年顧問委員會。她的參與給一些同齡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這更重要的是,希拉蕊和這些人交上了朋友,他們在以後的30年裡成了柯林頓集團中的成員,其中包括弗農?喬丹、戴維?米克斯納和彼得?埃德爾曼。弗農?喬丹當時是亞特蘭大州南部地區委員會選民教育計劃的負責人,他領導了南部地區登記黑人選民的運動。戴維?米克斯納是當年終止越戰運動的主要組織者,後來又領導了為同性戀者爭取權利的運動。彼得?埃德爾曼當年是羅伯特?甘迺迪紀念堂的副館長,也是青年聯盟委員會的主席。

  1970年春天,擺在數百萬名大學生面前的問題不是傳統的學習和功課,而是擺在整個國家面前的一件更重大也更直接的問題—年輕人要應徵入伍去越南參戰。理察?尼克森在1968年參加總統競選時,曾向公眾許下諾言,說他一旦當選,就會立刻結束越南戰爭。可是他食言了。他和亨利?基辛格推行的“光榮和平”戰略激化了各種矛盾。在希拉蕊就讀耶魯的這4年裡,為了實現這個戰略目標,超過2.5萬名美國士兵和幾十萬名越南人和柬埔寨人付出了傷亡的代價。希拉蕊後來說,有時看起來就像是政府“在和自己的國民打仗”。《憲法》賦予人們的集會和言論自由權利正遭到由上至下的蓄意的侵犯。

  加入法學院學生主辦的法學期刊《法律評論》編輯部是在美國法學院中取得學生認可的傳統方式,沒有哪所大學的《法律評論》能比哈佛或耶魯法學院的更有影響、更重要。而在1970年春天,《耶魯法律與社會行動評論》發行了創刊號,希拉蕊的名字列在了編委中。這份期刊的名字本身就聲明了它的目的,就像希拉蕊和她的編輯同行們介紹的那樣:“《耶魯法律與社會行動評論》的第一期開創了我們超越法律界傳統領域的探索。這是我們突破這種狹隘做法的一個嘗試,我們希望能夠在此展示那些以通過務實態度解決社會問題為主旨的法律學術活動和新聞報導形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