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森堡在希拉蕊和她的家庭生活里到底起到什麼作用,誰也說不清楚。直到1999年希拉蕊才第一次公開提到了她的(繼)外公,當時她正在參加紐約州參議員競選,非宗教性的猶太周刊《前進》向公眾披露了這個人的存在。希拉蕊在《親歷歷史》一書中,對羅森堡只有一句話介紹:他是個猶太人。

  多蘿西靠文秘工作維持自己的生計。遇到休?羅德姆時,她18歲,休26歲。希拉蕊說,母親被休?羅德姆粗魯而又率真的個性深深吸引,但這聽起來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在生命的最後的幾年裡,休曾對他的一個兒媳婦說,第一次看到多蘿西,他覺得她漂亮極了。聽到父親這麼評價母親,托尼?羅德姆感到非常吃驚,因為他從未聽到父親這麼坦率地表白對母親的愛。在休看來,多蘿西健康聰明,而他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缺乏這些素質。

  1942年,休和多蘿西舉行了婚禮。1945年,他從海軍退役。此後,他們搬到了羅森堡名下的一套一居室的公寓居住。據希拉蕊的表弟奧斯卡?道迪和其他人說,他們住在那裡可能是免租金的。伊沙貝拉夫婦也住在同一幢樓里,希拉蕊和奧斯卡小的時候經常一起玩耍。

  多蘿西?羅德姆從來都不喜歡馬克斯?羅森堡,但休?羅德姆似乎很喜歡他,而且很樂意接受他提供的住處以及理財方面的建議。奧斯卡?道迪說:“他們兩個都是有野心的人,惺惺相惜。而且,我覺得馬克斯很欣賞休。馬克斯認為休是要幹大事的人,而休則願意聆聽並接受馬克斯的忠告……這麼多年以來,馬克斯一直在財務問題上幫助休,在生意上給他提供建議,而且可能還借錢給他。”

  《希拉蕊傳》嚴苛的童年(6)

  也許是因為自己童年時代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所以成為能幹的持家者對多蘿西來說意義重大。休總是沒完沒了地講述自己的在賓夕法尼亞的童年經歷和家庭生活,多蘿西卻幾乎對自己的童年生活閉口不提。貝齊?埃布林說:“我能感覺到多蘿西身上的悲傷氣息,我不知道用‘被打倒’這個字眼是否合適,有時她顯得很孤立無援。在很大程度上,她通過孩子來實現她的人生價值。對她而言,孩子們的幸福快樂才是最重要的。我想她覺得自己不會幸福,雖然她經常笑。”有些到過羅德姆家的人感覺到多蘿西經常會感到恐懼,害怕家人棄她而去。

  儘管時常感到不安,多蘿西還是強迫自己儘量跟丈夫和睦相處(她稱她的丈夫是“難搞先生”)。維持家庭的完整性要比獨立追求個人夢想或逃避丈夫的凌辱更重要,雖然她不得不眼睜睜看著孩子們受到苛刻的對待。多蘿西提到希拉蕊時說:“那也許就是她如此逆來順受的原因,她必須忍受他。”

  很顯然,多蘿西的情況也是如此。

  在20世紀80年代,多蘿西最先告訴希拉蕊,除非萬不得已,她不贊成離婚。在阿肯色時,希拉蕊也曾考慮過是否要和作為州長的比爾?柯林頓離婚。幾年後,她在書中說道:“沒有父親的孩子,或是父母離異後的孩子,就像是在波濤最洶湧的海洋里漂泊不定的小船一樣。”希拉蕊的母親會同意這個說法的。多蘿西悲慘的童年生活,再加上她自己的成長經歷,促使她後來自然而然地決定投身於捍衛和維護兒童權益的事業。

  考慮到希拉蕊的童年生活和她父母之間的婚姻關係,希拉蕊和比爾之間那雖然歷盡艱辛卻頑強維持下來的婚姻就很容易解釋了。希拉蕊的父親主宰著他和妻子多蘿西的婚姻。雖然他總是對人極盡羞辱之能事,也吝於付出,但希拉蕊卻能夠做到把他當做偶像。希拉蕊大學裡的男友第一次去她家時,立刻就開始納悶,多蘿西為什麼不走出這段婚姻?希拉蕊又是怎麼忍受父親的無理取鬧的?但不管怎樣,希拉蕊總是能夠找到辦法熬過最困難的時期,要麼選擇退讓,要麼就只想父親能給什麼,而不去想父親剝奪了什麼。希拉蕊知道父親是愛她的,至少她是這麼說的。

  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希拉蕊會想盡一切辦法取悅父親,贏得他的讚許。後來的好幾年裡,她也為父親對待她的方式感到憤憤不平。她的婚姻似乎也在重複著這種模式。休和比爾?柯林頓彼此欣賞,相互敬重,他們兩個人的個性都是如此鮮明,使得他們周圍的人“相形見絀”。就柯林頓而言,他對周圍人的控制就像催眠術一樣讓人意亂情迷,不由得就任他驅使。而羅德姆對其他人,尤其是直系親屬之外的人,施加的影響則正好相反:他總是為自己樹立太多的敵人,難以親近還令人不快。為了說服自己原諒父親並且為其所作所為找到合理化的解釋,希拉蕊採取了一種崇高境界的態度:“憎恨罪行,卻愛犯罪的人。”後來,她也是這樣對待自己丈夫的。希拉蕊說,這種觀點其實直接來自休?羅德姆:“他過去總是說,‘我會一直愛著你們,但我不會總是欣賞你們的所作所為’。”

  柯林頓和希拉蕊的一個重要助手通過對他們夫婦以及經常待在白宮的羅德姆夫婦多年的觀察,得出了一個不那麼有宗教色彩的結論。他說,希拉蕊漸漸演變得“有幾分經典悍妻的樣子……雖然她不會公然粗魯地羞辱他,但實際上根本就不尊重他……這主要是針對柯林頓的,針對他的過失、他的缺點,譴責他一次又一次辜負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