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頁
“咳,要說起來了是,韓信他和我對陣的時候,還真沒有贏過呢!”仔細回想前事,劉常滿也不禁笑了起來。
“那就算了,不用讓這史官改稿子了。不過這一段,他說我在位期間,天下百姓更富十倍於高皇帝時候,總算是誇張了吧?”劉常滿又問道。
“誇張?誇張什麼,別的不說,就說我們老家那兒,富了二十倍都不止!高皇帝時候,我老家那裡的,根本連飯都不吃飽,可現在過的都是什麼日子?一天不吃肉,他們就覺得跟沒吃飯一樣!”項眉說道。
她的老家,當然就是項氏的發源地項城,原來生活得確實很苦,不過現在正如她所說的那樣,百姓們幾乎天天吃肉。
“是呀,別的不說,就說咱關中,現在你到誰家去搜檢一番,都能翻出來二三十吊現錢,這要擱以前,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兒!”范也說道。
“就是嘛,上次記得靖海王他們回來,還說琉球島上的百姓們,靠甘蔗榨糖,現在也是個個富得流油,整個大漢國,可不是比高皇帝時候翻了十倍麼!”項眉又拉出一項佐證,大有“你敢不信,俺證據多得很”的意思。
“好好好,我信還不行麼?”大皇帝笑著,又翻過了一頁。
“你們聽聽這段呀,他說,因為我在位的時候,百姓生活得很好,日子過得富足安寧,因此,他建議,將這統治的這段時間,稱為‘大漢盛世’,你們說怎麼樣?”劉常滿又笑著問道。
“好呀,咱們這些年來,大漢國百姓過的日子,可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我看他這個名字起得好,嗯,大漢盛世!”范和項眉齊聲叫好。
“你們兩個呀,哈哈,知道什麼,這大漢盛世,可不能僅限在我在位的這段時間,最好是裕兒在位,裕兒的兒子在位的時候,都是大漢盛世,就這麼一直盛世個一二百年的,那才叫真好呢!”劉常滿笑道。
“嗯嗯,還是皇上說得好,想得遠!等有空了,我跟裕兒說說去,讓他好好的做,把咱大漢國的盛世,傳他個十代八代的!”范也笑了。
“是呀,但願天佑我大漢,讓大漢國的百姓們,越過越好吧!”大漢皇帝在心裡默默的替大漢國祈禱,替中華祈祐。
《新漢書.大皇帝本紀》中這麼記載道:“大皇帝一生,文治武功皆臻極盛,實乃千古人君之楷模也。唯大漢皇帝將自己傳記之中稱大漢國十二年到四十六年之間這一段為大漢盛世的說法,自傳記中剔除,並謂後人曰:願吾大漢國代代盛世,可總稱大漢盛世也。”
第五卷 盛世 第四十四章 天佑中華(大結局)
琊一帶乃是秦始皇帝最喜愛的地方,他五次東巡,有琅琊一帶,為此,他還專門調動了五萬戶百姓到琅琊台下居住。
現在劉常滿便只帶著范和項眉兩個,住在琅琊台下。琅琊山一帶的景色,確實是天下至美。陰雨的天氣,到處雲霧繚繞;晴朗的日子,又是一番山明水秀,劉常滿常常早早就起床,端立在門外的石台上,望著遠處的山海雲霧。
大漢國如今,已經是劉裕在當皇帝了。兒子上台後,和老子的做法當然有些不同。並沒有後世生活經驗的劉裕,對於推廣大漢國的文化,有一種狂熱的衝動。
沒過幾年,原來樓蘭一帶的西域文化,就已經被大漢國新皇帝的政策消滅殆盡,就連吐蕃一帶的文化,也被大漢國新皇帝強力更化了。
或許,在劉裕心裡,自己無論如何是比不過阿爹的,因此,只有在他看來,阿爹做不到的事情上顯示一下自己的才能吧。
倘若不是新燕新齊光漢國遠隔重洋,天竺、波斯諸國路途遙遠,大漢國新皇帝早就把中國文化全盤推廣到那些地方去了。
而大漢國皇帝因為重洋路遠有些顧慮,不願前去開發的澳洲,也被大漢國新皇帝派靖海國相親自出航,沿著呂宋、爪哇諸國自古以來傳說中的路線,前往澳洲,進行大開發去了。
“或許,歷史的發展。並非由我一個人地意願吧。”劉常滿對於兒子的做法,卻也沒說什麼。就算自己活著的時候,劉裕不如此做,那後來的的呢?自己死了之後呢?畢竟自己為他們打開了這一扇大門,以後的發展,就看他們的了。
但劉裕對於父親欽定的對扶桑島地發展控制,也執行得更加得力,下手也更狠。
對於扶桑島地人口。劉裕開始了更加嚴密地控制方法:他在開發澳洲、青唐一帶時。就從扶桑島大量抽調人口。卻把各國的罪犯,全都發配到扶桑島去,這麼一來,大皇帝原來執行的政策,變得更加嚴厲起來,可以說,扶桑島原來的居民。已經全部沒有了,變成了各國罪犯的集中營,一個龐大而嚴密的海上監獄。
從此之後,扶桑國這個名稱,慢慢的也就消失了,在中華聯邦中,“再不老實,信不信皇上送你去那個地方!”竟然成了一句罵人地俗語。
“那個地方”慢慢的變成了扶桑國的代稱。與大漢國百姓嘴裡的廁所和爛泥塘等地方。共用同一個稱呼。
“也不知道,中國文化發展到最後,到底會是什麼樣子。但中國文化成為世界的母文化。還是可以期待的呢!”大漢國皇帝心裡欣慰的同時,也有些擔憂。
“那就算了,不用讓這史官改稿子了。不過這一段,他說我在位期間,天下百姓更富十倍於高皇帝時候,總算是誇張了吧?”劉常滿又問道。
“誇張?誇張什麼,別的不說,就說我們老家那兒,富了二十倍都不止!高皇帝時候,我老家那裡的,根本連飯都不吃飽,可現在過的都是什麼日子?一天不吃肉,他們就覺得跟沒吃飯一樣!”項眉說道。
她的老家,當然就是項氏的發源地項城,原來生活得確實很苦,不過現在正如她所說的那樣,百姓們幾乎天天吃肉。
“是呀,別的不說,就說咱關中,現在你到誰家去搜檢一番,都能翻出來二三十吊現錢,這要擱以前,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兒!”范也說道。
“就是嘛,上次記得靖海王他們回來,還說琉球島上的百姓們,靠甘蔗榨糖,現在也是個個富得流油,整個大漢國,可不是比高皇帝時候翻了十倍麼!”項眉又拉出一項佐證,大有“你敢不信,俺證據多得很”的意思。
“好好好,我信還不行麼?”大皇帝笑著,又翻過了一頁。
“你們聽聽這段呀,他說,因為我在位的時候,百姓生活得很好,日子過得富足安寧,因此,他建議,將這統治的這段時間,稱為‘大漢盛世’,你們說怎麼樣?”劉常滿又笑著問道。
“好呀,咱們這些年來,大漢國百姓過的日子,可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我看他這個名字起得好,嗯,大漢盛世!”范和項眉齊聲叫好。
“你們兩個呀,哈哈,知道什麼,這大漢盛世,可不能僅限在我在位的這段時間,最好是裕兒在位,裕兒的兒子在位的時候,都是大漢盛世,就這麼一直盛世個一二百年的,那才叫真好呢!”劉常滿笑道。
“嗯嗯,還是皇上說得好,想得遠!等有空了,我跟裕兒說說去,讓他好好的做,把咱大漢國的盛世,傳他個十代八代的!”范也笑了。
“是呀,但願天佑我大漢,讓大漢國的百姓們,越過越好吧!”大漢皇帝在心裡默默的替大漢國祈禱,替中華祈祐。
《新漢書.大皇帝本紀》中這麼記載道:“大皇帝一生,文治武功皆臻極盛,實乃千古人君之楷模也。唯大漢皇帝將自己傳記之中稱大漢國十二年到四十六年之間這一段為大漢盛世的說法,自傳記中剔除,並謂後人曰:願吾大漢國代代盛世,可總稱大漢盛世也。”
第五卷 盛世 第四十四章 天佑中華(大結局)
琊一帶乃是秦始皇帝最喜愛的地方,他五次東巡,有琅琊一帶,為此,他還專門調動了五萬戶百姓到琅琊台下居住。
現在劉常滿便只帶著范和項眉兩個,住在琅琊台下。琅琊山一帶的景色,確實是天下至美。陰雨的天氣,到處雲霧繚繞;晴朗的日子,又是一番山明水秀,劉常滿常常早早就起床,端立在門外的石台上,望著遠處的山海雲霧。
大漢國如今,已經是劉裕在當皇帝了。兒子上台後,和老子的做法當然有些不同。並沒有後世生活經驗的劉裕,對於推廣大漢國的文化,有一種狂熱的衝動。
沒過幾年,原來樓蘭一帶的西域文化,就已經被大漢國新皇帝的政策消滅殆盡,就連吐蕃一帶的文化,也被大漢國新皇帝強力更化了。
或許,在劉裕心裡,自己無論如何是比不過阿爹的,因此,只有在他看來,阿爹做不到的事情上顯示一下自己的才能吧。
倘若不是新燕新齊光漢國遠隔重洋,天竺、波斯諸國路途遙遠,大漢國新皇帝早就把中國文化全盤推廣到那些地方去了。
而大漢國皇帝因為重洋路遠有些顧慮,不願前去開發的澳洲,也被大漢國新皇帝派靖海國相親自出航,沿著呂宋、爪哇諸國自古以來傳說中的路線,前往澳洲,進行大開發去了。
“或許,歷史的發展。並非由我一個人地意願吧。”劉常滿對於兒子的做法,卻也沒說什麼。就算自己活著的時候,劉裕不如此做,那後來的的呢?自己死了之後呢?畢竟自己為他們打開了這一扇大門,以後的發展,就看他們的了。
但劉裕對於父親欽定的對扶桑島地發展控制,也執行得更加得力,下手也更狠。
對於扶桑島地人口。劉裕開始了更加嚴密地控制方法:他在開發澳洲、青唐一帶時。就從扶桑島大量抽調人口。卻把各國的罪犯,全都發配到扶桑島去,這麼一來,大皇帝原來執行的政策,變得更加嚴厲起來,可以說,扶桑島原來的居民。已經全部沒有了,變成了各國罪犯的集中營,一個龐大而嚴密的海上監獄。
從此之後,扶桑國這個名稱,慢慢的也就消失了,在中華聯邦中,“再不老實,信不信皇上送你去那個地方!”竟然成了一句罵人地俗語。
“那個地方”慢慢的變成了扶桑國的代稱。與大漢國百姓嘴裡的廁所和爛泥塘等地方。共用同一個稱呼。
“也不知道,中國文化發展到最後,到底會是什麼樣子。但中國文化成為世界的母文化。還是可以期待的呢!”大漢國皇帝心裡欣慰的同時,也有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