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說的就是當時歷史的真實寫照。

  對於每個政治家來說,最最需要的一條,就是肚量寬寵,包容性強。可劉裕的心氣太剛,因此上,劉常滿就說估計,這個兒子,需要一次挫折,才能真正的成為一個好皇帝。

  第五卷 盛世 第四十三章 皇位更替(下)

  ------------------------

  轉眼間,大漢國皇位傳給劉裕已經半年了。因為大皇帝的妥善安排,諸皇子都有了歸宿,自然也就沒有可能再鬧家務,整出個“九王奪嫡”之類的鬧劇了。

  而半年之後,劉常滿也終於放心的把那方“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完整的交給劉裕了。

  要說起來,這方傳國璽,乃是當初李斯派人用和氏璧雕成的一枚玉璽,獻給秦王后,就成了天下帝位傳承的標誌,一如禹王的九鼎一般。等到了大漢朝,這枚傳國璽,自然是歸了高皇帝劉邦所有,成為了大漢國的傳國之寶。

  大漢天子之位的傳承中,這方傳國璽,也是頗具象徵意義的寶璽,只有拿到了傳國璽,那才算皇位的傳承正式完成了,大皇帝劉常滿的帝位,也才真正的傳給了自己兒子。

  新豐城裡,今天是一片歡騰,因為太上皇已經決定,以後除了在長樂宮居住之外,還會經常的回新豐城老宅子裡住上一段。

  大漢皇帝老了,新豐城裡的百姓們,劉邦那一茬的,自然是一個也沒有了,都是後世的小輩們。但不管怎麼說,新豐城。仍然是大漢皇帝的故鄉之一,而且距離大皇帝地陵寢也不遠。

  “等我死了,好就近送進陵里,還省事兒了呢!”太上皇經常這麼笑著說。

  按照大漢國的規矩,在皇帝登基那天開始,就要為自己建造陵墓,劉常滿自然也不例外,他的陵墓。就建在咸陽城旁的白鹿原上。名曰安陵。皇后蕭和妃子呂雲已經先他而去。都暫時安在陵墓附近,單等著大漢皇帝一旦移山陵時,下墓陪葬。

  “阿爹,聽阿媽說,你要出去泛舟江湖?”劉裕聽母親說了此事後,急忙前來問道。

  “不錯,我正要和你說起此事呢。”劉常滿慈祥的說道。看著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任事。劉常滿的心裡,自然也是很高興的。

  “阿爹,你年齡大了,若要遊玩,就在長安關中一帶轉轉也就是了。再說兒子還有許多事情要請益阿爹,你一旦遠行,我可上哪兒找你去?”劉裕勸說道。

  “裕兒,你已經長大了。我看你當皇帝還行。用不著阿爹再在這裡看著你啦!再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既然當了皇帝。就可以按照自己地意思來,不必顧慮我。”

  “我在長安城中,朝臣們難免想著,有太上皇地例子在那兒呢,有什麼事情,我們找太上皇訴苦去。但我一旦出了京城,他們也就沒了依仗,你才好放開手腳做事兒。”

  “兒子,當皇帝,就得有個當皇帝地樣子,不要這麼婆婆媽媽的啦!”劉常滿見劉裕還要張口勸說,便打斷了他的話。

  “再說,你阿爹年輕的時候,就想去看看咱大漢國天下的美景了,可惜一直沒有機會。這次終於得了空,怎麼說也得去把咱大漢國轉上一半吧?老子的能耐你又不是不知道,別說我現在還是太上皇,就算什麼也不是,走在大漢國中,還能吃了什麼虧不成?”劉常滿笑道。

  “阿爹,這我知道。不過,你總得等著你的傳記出來後,再去遊玩吧?”劉裕又想了一個理由勸道。就在阿爹準備要出遊地時候,劉裕這才發現,原來,在自己的心裡,阿爹永遠是自己最大的依靠,一旦阿爹要出門遠行,皇帝劉裕竟然覺得心裡空落落的。

  “那好吧,兒子,就聽你的一次,不過等傳記出來,你可別再攔著我了。”說起自己的傳記來,劉常滿倒也來了點興趣,當即答應了劉裕。

  要說起來,在中國一直流行“蓋棺定論”,但大漢皇帝在位期間,打破了這個規矩。劉常滿還沒有退位時,就讓史官開始替自己修訂傳記。

  用大漢皇帝的話來說,只有這樣,才能在自己這個當事人還活著的時候,看到自己地傳記。不管什麼樣兒地傳記,在當事人死了之後再作,那就有很多東西是永遠也無法弄清的了。

  不但如此,大漢皇帝還要求,對自己的傳記一定要真實,不要虛飾浮誇——不過大

  也知道,按照自己地身份地位,想找一位完全記載真還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

  “呵呵,這個史官倒有意思,瞧瞧把我夸的!”劉常滿戴著老花鏡子,捧著自己的傳記給范和項眉看。

  “呵呵,就是,這個史官說,你打起仗來,比韓信還厲害呢!”范笑道。

  “怎麼,咱皇上沒有韓信打仗厲害麼?那韓信為啥在咱皇上面前,連一點手腳都動不了?”項眉卻有點不服氣。

  “看看,眉兒,你說到哪兒去了。當初阿爹就親口說過,要論起行軍打仗,攻必克,戰必勝,連他也比不了韓信,更別說我了。我連阿爹也不如呢。”劉常滿笑道。

  “誰說你不如高皇帝,就一定不如韓信了?韓信見了你,哪次不是服服帖帖的?可他什麼時候在高皇帝面前服帖過?這就好比你教我們下棋,蕭姐姐下不過呂姐姐,呂姐姐下不過范姐姐,范姐姐下不過我,我卻總是輸給蕭姐姐!”項眉卻振振有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