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孫景栓點點頭:“我知道。我會盡吃奶力氣對法院耍賴的。如果你被我會在外邊等著你。”
梅茵沒有拒絕,只是平淡地說:“有可能出不來了,估計是20年的重刑。”
“不管多少年,我等你。”
他們不再說這件事了,低下頭看小雪。小雪滿臉通紅,皰疹幾乎滿掩了皮膚,露出的皮膚顯得發紅和微腫。她閉著眼,長長的睫毛時而顫動著,嘴唇也時而翕動,像是對冥冥中的神靈禱告。梅茵心疼地說:
“小雪受苦了,是我害的她。”
“心放開點。狄克森先生說得對,疾病是人類不可豁免的痛苦。”
“景栓,我昨天來例假了。”她突兀地說。“非常抱歉,我不能為你和奶奶生育一個孩子。來不及了。”
她的聲音里含著濃重的苦澀,孫景栓心中也發苦,但他努力把苦澀變成玩笑:
“還來得及,在拘捕之前咱們努把力,爭取懷上。別忘了,孕婦還能緩刑呢。”
梅茵低頭看看小雪,嘆息道:“不行,小雪和孩子們病得這樣,我沒有一點興致。”
孫景栓嘆了一聲:“其實我也一樣啊。那就不要勉強,聽從命運的安排吧。”
床上的小雪忽然彈動著,狂燥狀態又發作了,梅茵忙按住她扎著針的左手。小雪喃喃地說:“媽媽,領我回家。”
說話時她沒有睜眼,顯然是高燒中的囈語。梅茵摸摸她的臉,心酸地說:“小雪好好養病,病好後媽媽就領你回家,好嗎?”
“媽媽領我回家。不去坐牢。”
梅茵夫婦都吃了一驚。她是在囈語?但從她第二句話看來,她顯然聽到了、也聽懂了兩人剛才的談話。倆人仔細看著小雪,她仍閉著眼,表情漠然。顯然仍在昏迷中。梅茵眼眶紅了,柔聲重複著:
“小雪好好養病,病好後爸媽就領你回家,回到咱的家。好嗎?”
薛愈領著南陽市CDC的楊科長,去天力公司那個實驗室取了病毒樣本。同去的還有國家CDC的張主任,有唐市長和金副市長,有WHO的松本先生,有十幾個中外記者。提取樣本是在眾人監督下進行的,共取了三份,一份送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另兩份由松本先生簽封,派專人直接送美國亞特蘭大CDC和日內瓦的WHO進行鑑定。是張主任主動這樣安排的,熟悉中國官場潛規則的人都為他捏一把汗,因為這件事很可能是一顆炸彈,這麼興師動眾地去排彈,萬一在公眾目光中忽然爆炸,那他就慘了。但年輕的張主任坦然自若。上次非典中,中國已經吃盡了“新聞不透明”的虧,這回如果還捂著蓋著,相信當天晚上就會在網絡上,或某家國外大報上,出現這麼一條聳人聽聞的新聞:
中國軍方在南陽一帶秘密研製生物戰劑,發生泄露,引發天花疫情!
張主任敢這樣做也是有底氣的,至少據他所知,中國並沒有這樣的秘密研究,肯定是梅茵的個人行為(他憤恨地想,這個美國女人也太膽大妄為了!)。既然如此,又有什麼好遮掩的?反倒可以借WHO代表和外國記者的眼睛來報導事實的真相。三份樣本送出去了,三家研究所都很慎重,三四天內沒有公布結果。令人欣慰的是,所有目睹了樣本提取的記者都沒有急於製造新聞,而是謹慎地報導著事態的進展,或是無進展。
即使有了這個緩衝期,當五天後,三家機構同時公布鑑定結果時,仍然引發了猛烈的輿論爆炸。
孫梅夫婦早就知道會是什麼鑑定結果--實驗室里儲存的根本不是什麼白痘,而是從俄羅斯獲取的天花--但在結果公布之前他們完全撇開了這件事,全力照顧小雪和其它孩子們。這些天,孤兒院疫區也做了進一步的劃分,院中拉了一條隔離帶,基本痊癒的孩子們由劉媽和陳媽領著,住在一個區域;這邊只剩下梅小雪、梅小凱和牛牛,由梅茵夫婦照顧。劉媽她們不放心這邊,老是站在隔離線那邊大聲喊梅院長,問小雪他們咋樣了?梅茵一直勸她們放心。
今天他們聽到了一個噩耗--最先報告疫情的馬老先生因病重去世。他是這場疫情中唯一的犧牲者(如果不把麻臉也算做損失的話)。梅茵和孫景栓都很沉痛,馬老先生是因他們而死的。縱然他倆熟知“疾病是人類不可豁免的痛苦”,但當死亡真切地砸到他們身上時,仍然有難以承受之重。馬醫生的死也勢必加重對梅茵的量刑,但這反倒不是她關心的焦點。
自從參加義父的十字組織,她早就為這樣的結局做好了準備。
小雪的病情仍未見輕,幾個全副武裝的醫護在她身邊忙碌著,屋裡拉來了氧氣瓶、人工呼吸器等急救設備。輸氧器的水泡嗶嗶地響著。出疹期是天花病人傳染力最強的時候,但梅茵沒有任何防護,連口罩也不帶,就這麼著護理著小雪,幫她翻身,為她擦去膿液,把她抱到懷裡。她做得坦然自若,但在幾位醫護的眼裡,她這麼“赤膊上陣”簡直讓人不寒而慄。他們誠心地勸梅茵加強防護,梅茵都一笑而罷。
小雪發病後的第十三天,病情終於穩定下來,體溫開始下降,膿皰疹開始結痂,神志也開始恢復清醒。梅茵懸了多日的心終於放下來,在心裡默誦“感謝上帝”--當然這不是那個宗教的上帝,而是大自然。她知道,雖然有醫生的盡心救治,但究其根蒂,是小雪年輕的身體戰勝了病毒,是天生的免疫系統救了她。這個免疫系統是大自然40億年進化的結晶,無比的高效、精細和巧妙,是任何醫學手段都望塵莫及的,儘管現代醫學已經是無比巍峨壯麗的大廈了。
梅茵沒有拒絕,只是平淡地說:“有可能出不來了,估計是20年的重刑。”
“不管多少年,我等你。”
他們不再說這件事了,低下頭看小雪。小雪滿臉通紅,皰疹幾乎滿掩了皮膚,露出的皮膚顯得發紅和微腫。她閉著眼,長長的睫毛時而顫動著,嘴唇也時而翕動,像是對冥冥中的神靈禱告。梅茵心疼地說:
“小雪受苦了,是我害的她。”
“心放開點。狄克森先生說得對,疾病是人類不可豁免的痛苦。”
“景栓,我昨天來例假了。”她突兀地說。“非常抱歉,我不能為你和奶奶生育一個孩子。來不及了。”
她的聲音里含著濃重的苦澀,孫景栓心中也發苦,但他努力把苦澀變成玩笑:
“還來得及,在拘捕之前咱們努把力,爭取懷上。別忘了,孕婦還能緩刑呢。”
梅茵低頭看看小雪,嘆息道:“不行,小雪和孩子們病得這樣,我沒有一點興致。”
孫景栓嘆了一聲:“其實我也一樣啊。那就不要勉強,聽從命運的安排吧。”
床上的小雪忽然彈動著,狂燥狀態又發作了,梅茵忙按住她扎著針的左手。小雪喃喃地說:“媽媽,領我回家。”
說話時她沒有睜眼,顯然是高燒中的囈語。梅茵摸摸她的臉,心酸地說:“小雪好好養病,病好後媽媽就領你回家,好嗎?”
“媽媽領我回家。不去坐牢。”
梅茵夫婦都吃了一驚。她是在囈語?但從她第二句話看來,她顯然聽到了、也聽懂了兩人剛才的談話。倆人仔細看著小雪,她仍閉著眼,表情漠然。顯然仍在昏迷中。梅茵眼眶紅了,柔聲重複著:
“小雪好好養病,病好後爸媽就領你回家,回到咱的家。好嗎?”
薛愈領著南陽市CDC的楊科長,去天力公司那個實驗室取了病毒樣本。同去的還有國家CDC的張主任,有唐市長和金副市長,有WHO的松本先生,有十幾個中外記者。提取樣本是在眾人監督下進行的,共取了三份,一份送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另兩份由松本先生簽封,派專人直接送美國亞特蘭大CDC和日內瓦的WHO進行鑑定。是張主任主動這樣安排的,熟悉中國官場潛規則的人都為他捏一把汗,因為這件事很可能是一顆炸彈,這麼興師動眾地去排彈,萬一在公眾目光中忽然爆炸,那他就慘了。但年輕的張主任坦然自若。上次非典中,中國已經吃盡了“新聞不透明”的虧,這回如果還捂著蓋著,相信當天晚上就會在網絡上,或某家國外大報上,出現這麼一條聳人聽聞的新聞:
中國軍方在南陽一帶秘密研製生物戰劑,發生泄露,引發天花疫情!
張主任敢這樣做也是有底氣的,至少據他所知,中國並沒有這樣的秘密研究,肯定是梅茵的個人行為(他憤恨地想,這個美國女人也太膽大妄為了!)。既然如此,又有什麼好遮掩的?反倒可以借WHO代表和外國記者的眼睛來報導事實的真相。三份樣本送出去了,三家研究所都很慎重,三四天內沒有公布結果。令人欣慰的是,所有目睹了樣本提取的記者都沒有急於製造新聞,而是謹慎地報導著事態的進展,或是無進展。
即使有了這個緩衝期,當五天後,三家機構同時公布鑑定結果時,仍然引發了猛烈的輿論爆炸。
孫梅夫婦早就知道會是什麼鑑定結果--實驗室里儲存的根本不是什麼白痘,而是從俄羅斯獲取的天花--但在結果公布之前他們完全撇開了這件事,全力照顧小雪和其它孩子們。這些天,孤兒院疫區也做了進一步的劃分,院中拉了一條隔離帶,基本痊癒的孩子們由劉媽和陳媽領著,住在一個區域;這邊只剩下梅小雪、梅小凱和牛牛,由梅茵夫婦照顧。劉媽她們不放心這邊,老是站在隔離線那邊大聲喊梅院長,問小雪他們咋樣了?梅茵一直勸她們放心。
今天他們聽到了一個噩耗--最先報告疫情的馬老先生因病重去世。他是這場疫情中唯一的犧牲者(如果不把麻臉也算做損失的話)。梅茵和孫景栓都很沉痛,馬老先生是因他們而死的。縱然他倆熟知“疾病是人類不可豁免的痛苦”,但當死亡真切地砸到他們身上時,仍然有難以承受之重。馬醫生的死也勢必加重對梅茵的量刑,但這反倒不是她關心的焦點。
自從參加義父的十字組織,她早就為這樣的結局做好了準備。
小雪的病情仍未見輕,幾個全副武裝的醫護在她身邊忙碌著,屋裡拉來了氧氣瓶、人工呼吸器等急救設備。輸氧器的水泡嗶嗶地響著。出疹期是天花病人傳染力最強的時候,但梅茵沒有任何防護,連口罩也不帶,就這麼著護理著小雪,幫她翻身,為她擦去膿液,把她抱到懷裡。她做得坦然自若,但在幾位醫護的眼裡,她這麼“赤膊上陣”簡直讓人不寒而慄。他們誠心地勸梅茵加強防護,梅茵都一笑而罷。
小雪發病後的第十三天,病情終於穩定下來,體溫開始下降,膿皰疹開始結痂,神志也開始恢復清醒。梅茵懸了多日的心終於放下來,在心裡默誦“感謝上帝”--當然這不是那個宗教的上帝,而是大自然。她知道,雖然有醫生的盡心救治,但究其根蒂,是小雪年輕的身體戰勝了病毒,是天生的免疫系統救了她。這個免疫系統是大自然40億年進化的結晶,無比的高效、精細和巧妙,是任何醫學手段都望塵莫及的,儘管現代醫學已經是無比巍峨壯麗的大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