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洲中南部高原上馬紹那人的家;這個家就在今日被稱為辛巴威的國家。這旅行者是一

  個34歲的德國人,叫卡爾·莫克,他正對傳奇中消失的城市的點點痕跡如痴如醉,因為

  有人告訴他:大型石屋遺址就在幾小時路程之外!

  第二大一早,卡爾小心翼翼地啟程,踏上坡度不斷增加的小路,怕的是驚動當地的

  酋長。前面隱約可見孤獨偏僻的青青小山,裸露的岩石隨處可見,卡爾越走越近,發現

  眼前這片露在外面的花崗石原來是一個巨大建築物的遺址。他在文章中寫道:“此時,

  矗立在我面前的是大約20英尺高的花崗石柱。再近一點,發現一個地方,有一條粗石鋪

  成的小路通向裡面。我順著這條路,在一堆堆粗石、一段段殘牆、一叢叢灌木中跌跌絆

  絆地穿行,最後在一座塔狀建築物前停了下來。”卡爾估計,這塔大約30尺高。使他感

  到吃驚的是,這些牆和這座塔竟是石板砌成;石板切割得如此精確,以致於鑲嵌得天衣

  無縫,沒有任何泥漿和石灰粘合的痕跡。

  卡爾在文章中寫道,“那個夜晚格外寧靜,是那段充滿著無數驚喜發現的日子裡難

  得的寧靜”。卡爾深信,他已經奇蹟般地發現了:《聖經》中盛產黃金和寶石的城——

  俄斐!

  數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想知道俄斐城的準確位置,那是極具魁力的示巴女工的家!

  根據《聖經》中《列王祀》上的記載:俄斐的金礦是所羅門王難以置信的財富的源泉。

  大約公元10世紀時,俄斐與東南非洲開始交往。那時,在東南非洲海岸的港口從事貿易

  的阿拉伯人開始購買黃金。這批黃金也就找到了從非洲內地到海外的出口途徑。

  到了16世紀,瓦斯科·達·伽馬率領的葡萄牙遠征軍入侵印度洋地區,占領了非洲

  海岸的重要港口,控制了賺錢的黃金貿易。從傳言中他們得知,在非洲內地有大城市和

  大金礦;只不過是由一個叫莫羅莫他巴(意為金礦的主人)的國王統治著。1552年,葡

  萄牙歷史學家熱奧·杜·巴若斯說道,有人告訴他:莫羅莫他巴的要塞和寶塔都是“由

  巨大石塊砌成”,沒有使用粘合泥灰,他說,這些地方都叫西姆堡。葡萄牙人把這名字

  與傳奇中的俄斐相提並論,但沒有打算尋找它們。他們當時只滿足於擁有這片海岸,壟

  斷這地區的貿易。

  歲月流逝。隨著歐洲人在非洲沿海地區進行勘測、貿易和壟斷,失落的文明古都的

  傳奇一個個像裊裊青煙從非洲大地的東南端升起,直到19世紀中期,歐洲人僅僅從海岸

  向內地蠶食,他們對非洲內地的地理知識知之甚少。在他們的眼中,非洲是片“黑暗的

  大陸”,一是因為當時他們對這片大地了解甚少,認為它簡直是一片充滿著神秘色彩的

  地方;二是因為歐洲人把當時的非洲人看成是原始的、尚未開化的民族。當時的歐洲人

  所繪製的非洲地圖,在內地大片大片地方都是“空白”。這使得遠道而來,夢想著到那

  里探險人們不得不感到困惑,但又欲罷不能!

  1847年,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手捧的就是這樣一幅地圖。他叫卡爾·莫克,一個

  生在德國斯圖加特的木匠的兒子:15歲時,他已下定決心要到非洲探險,決心要填補他

  手中這幅地圖的“空白”,哪怕是一部分也好!為了這個使命,他學習了生物學、地質

  學,以及當地人的語言。他還大量翻閱了歐洲出版的探險文學作品。這類書在當時十全

  流行。比如19世紀中期英國著名探險家理察·弗朗西斯·波頓、塞纓爾·貝克、約翰

  ·汗林斯貝克、大衛·利文斯通,以及德國著名探險家亨利·巴什,都曾發表過他們親

  自探險的經歷。這些書當時十分暢銷。27時,卡爾認為他已經作好了探險的準備,但由

  於沒有官方的支持,也沒有足夠的裝備,他不得不在一隻德國貨船當船員才踏上去非洲

  的路。這隻船把他載到南非東南部的德班港口,當時的德班還是英國的殖民地。

  6年中,在德國朋友的捐助支持下,卡爾徒步穿行於南部非洲。不像有錢的探險家,

  他沒有雇用當地的挑夫為他擔載行李;他身著皮革套裝,出沒於羚羊藏身之地;他自己

  扛著60磅重的裝備,包括羅盤與六分儀、獵刀、毯子、洋鐵碗、書、筆墨紙張、獵槍,

  以及兩支左輪連發手槍。身材魁梧、絡緦鬍子的卡爾,在穿越熱帶森林草原時的情景令

  人欽佩而又不可思議。他背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只有一把大傘為他擋著火一樣的太陽。

  最後在林波波河的南岸,他終於看到了地質的“傑作”,那就是黃金、鑽石礦藏的礦脈,

  按照英國殖民政策的規定,他把這個發現向當地官員報告。卡爾的預感是正確的!黃金、

  鑽石不斷從這個地區開採出來!

  不久,卡爾遇到一位名叫亞當·麥銳斯克的德國傳教士,他曾聽說過龐大石建築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