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廣植蒲葦稻荷的永年窪水光瀲灩,若一方皺纈著的翠綢,將城整個兒攬入她的懷抱里。波心蕩,古城仿佛漾動在粼粼的永年窪中,濕潤潤、水淋淋,柔柔潤潤地有了幾分江南水鄉的靈秀、旖旎,若一幅勾勒細緻入微的水墨丹青。駐足城關,我真能將自己擬諸為這山水捲軸中人,思緒片片飄飛,心也活潑潑地隨一汪碧水蕩漾了開去。

  蹀躞在城中,和煦的陽光下滿目好情致。商販們或嗑著瓜子絮絮而談,或捧著書卷埋首其中,沒有嘈雜的叫賣招徠聲,些許喧譁里孕著拂面而來的溫馨,純樸而自然,完全不帶一絲市儈的商業色彩,流露出的是一種沖淡平和的愜意慵懶。狗兒奔逐嬉戲,小巷深處間或飛出一兩聲清亮悠長的公雞啼鳴,老人們坐在石階或小凳上閒閒地享受著初冬的暖陽,往來的行人竟是閒庭信步的自在。於是,一幅幅原生態的市井生活畫面在眼前漸次展開,匯成小城的“清明上河”長卷。漫步其間,感到時間從身邊慢慢地流走,腳步也不由得隨著當地舒緩的生活節奏慢了下來,一份久違的感動,瞬間充溢了我整個胸臆。

  然而,透過如今這難以想像的寧靜、安祥,依然不難想見古城過往的煊赫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毛遂埋骨於斯處,隋末竇建德大夏國建都此地,楊露禪從小城走出威震京華,武禹襄賦予太極“武”的真諦,一曲曲不絕如縷的復調樂章絕非繁華、喧囂而又短暫的黃粱幻夢,以至於在千百年的時光遷逝後,古城仍隨處可以追尋到昔時繁富的斑駁印跡——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拐彎的古老格局猶歷歷可辨,鱗次櫛比的民居倜儻素樸:清水磚牆、灰瓦坡頂、脊獸飛檐、照壁、鐵門、銅獸門環、門楣上鐫的一方方題額:“紫閣生輝”、“寧靜致遠”、“清雅賢居”;;;;;;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永年輝煌的過往,也默默地記載下了人世的榮辱滄桑。一如退出了上流社會的大家閨秀,小城鉛華洗盡卻仍氣韻雍容,沉靜幽嫻。

  這樣的古城,並不是匆匆一覽便可領略的,最宜以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心境低徊流連。無需辨別方向,也不必刻意追尋什麼景點,興之所至,隨意走街穿巷,顧盼兩側文雅、精緻卻不顯奢華的民居,盡情地享受撲面的溫馨親近,品味著小城沁入骨子裡的閒適,實在也算得上一種塵慮都消的游法。倦了,就在老作坊里買一點永年有名的驢肉,登上城頭,倚著雉堞大嚼,看看城外煙水浩渺的永年窪,吟兩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又或看看城裡的煙樹人家,那連綿的橫溢著平和氣象的錯落屋宇,那曬台上一色澄黃的老玉米棒子,帶出的濃濃秋之豐收喜慶氛圍,自另有一番情趣。只這一角清淡的小小天地,便叫人愉悅的感覺漲得滿滿的,我的心頭不禁縈迴起《小城故事》的優美旋律,“看似一幅畫,聽象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這裡已包括。”

  小城,還是那座小城;;;;;;

  久歷滄桑趙王城

  甫抵趙王城,我不禁大大地詫異於她的幽寂荒頹了。

  一帶夯土版築的城牆遺址綿亘起伏,殘斷塌落,若斷若續,迤邐向遠處延展而去,不見邊緣,探不著盡頭。城內處處荒草蔓衍,在寒風中發出細密的簌簌顫音,遠遠地影影矗著一兩方土台,一如尋常鄉村郊野習見的風物。逝者如斯,趙王故都昔日輝煌的過往,或許只在那一方文保單位界碑上才遺下追憶的痕跡。

  我小心翼翼地沿著狹仄的土路走進古城遺址,周遭靜謐深邃,觸目儘是累累荒墳亂冢,隱現於荒榛泥壤間,一方方瘠瘦的野田,頹敗而蕭瑟,惟有數畦正掛桃的棉田帶來了些微生氣。腳偶或踏在迷離的蕪草上,悉悉作響,而蒿草灌木叢中常有雀鳥一片噪喳,“撲愣愣”四下驚飛而起,瞬間復歸於岑寂,更平添了流年似水、一去不再的蒼涼之感。

  懷著一種無以名狀的歷史情愫,我登上了龍台。縱目環顧,四野寂寥,杳然不見人蹤。西風殘照下,野樹、衰草、瘠田、斷垣、殘台;;;;;;營造出一派荒索淒迷,直可稱得上是一闕具象的《蕪城賦》。

  逝去的往事,多是可遇不可求的,兩千載的風雨滄桑,恍惚只在彈指一揮間。回首當年,“層樓疏閣,連棟結階。峙華爵以表甍,若翔鳳之將飛。正殿儼其天造,朱欞赫以舒光。盤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飛梁。”是何其的壯美,何其的恢弘,從《趙都賦》堂皇富麗的鋪陳,我們不難想見趙王城鼎盛時期赫赫揚揚的威勢。然而,若干年後,這些畫棟雕梁珠簾繡戶,都被秦軍一炬,可憐焦土。僅餘得依稀可辨的殘垣荒丘,頑強地證明著自己的地位,作時空邈遠的孤證。“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面對趙王故城,我突然想到,張養浩的《山坡羊》,不正是最好的註解嗎?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曾經的天下大都會呵,如夢無痕了。一百五十九年激情燃燒的鏗鏘歲月,輕得象一縷煙。那奮發蹈厲睥睨天下的趙武靈王、禮賢下士門客三千的平原公子,完璧歸趙的藺相如、老當益壯的廉頗、脫穎自薦的毛遂;;;;;;固一時之雄,而今安在?嘶風鐵騎,裂雲狼牙,爭雄天下金壁輝煌的偉業,於煙柳斷腸處,殘陽西下時,早被風塵隱去。激揚過後餘下的只是空無,是萬物寧寂,是這滄桑幽幽封存的趙王城荒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