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年 3 月 1 日,希特勒簽發關於“威悉河演習方案”,下令武裝部隊作好準備, 以儘可能少的兵力占領丹麥和挪威。

  4 月 9 日凌晨,德軍裝甲部隊越過丹麥日德蘭半島防線,德國轟炸機和 傘兵出現在哥本哈根和各戰略要地上空,德國軍艦占領丹麥港口,4 小時後, 丹麥政府宣布投降。德軍以死 2 人,傷 10 人的代價輕而易舉地占領了丹麥。 與此同時,德軍傘兵部隊和登陸部隊在挪威吉斯林為首的納粹分子的配合 下,迅速占領了挪威首都奧斯陸和主要城市、重要港口。挪威人民進行了頑 強抵抗,英法統帥部也派 4 個師的軍隊進行援助,直到 6 月 10 日,德軍才占 領挪威全境。

  曼斯坦因計劃和法國投降

  “黃色方案”制定後,德國 A 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有不同看法,竭

  力主張修改該方案,將原主攻方向改為佯攻,以龐大的裝甲部隊繞過法軍防 御嚴密的馬奇諾防線,突破法軍防禦最為薄弱的阿登山區,出其不意地打擊 英法軍,直趨英吉利海峽,截斷英法軍隊的退路。希特勒採納了這個計劃。 德國進攻法國首先必須穿過中立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而進攻這些 國家主要是為了吸引英法軍隊的注意力,使英法產生錯覺,認為德軍將像第

  一次世界大戰那樣,從比利時南下法國。

  1940 年 5 月 10 日凌晨,幾經延期的入侵西歐的戰事終於打響了,德軍

  3000 多架飛機轟炸了荷蘭、比利時、法國北部的機場。接著空降兵和裝甲部 隊猛烈進攻荷蘭、比利時,吸引英法軍隊主力,5 月 15 日荷蘭投降,5 月 28 日比利時投降。然而在進攻荷蘭、比利時的同時,德國主力裝甲部隊迅速通 過盧森堡,繞過馬奇諾防線,進入比利時南部的阿登山區,5 月 12 日越過法 比邊界,5 月 14 日渡過馬斯河,撕開了法軍防禦線的口子,以每天 20—40 公里的速度直插英吉利海峽,5 月 20 日,攻占亞眠和阿布維爾,把法國北部 和比利時境內的英、法、比軍隊與法國中部的部隊分割開來。到 6 月 4 日, 完成“法蘭西戰役”第一階段的任務,肅清了分割線以北的法英軍隊。6 月 5 日起,德軍 3 個集團軍群互相配合,很快突破法軍倉促構築的“魏剛防線”。

  6 月 14 日,占領巴黎。6 月 22 日,法國正式投降。

  英倫空戰

  根據希特勒預定的全球戰略,德國打敗法國後就將東向進攻蘇聯,然而, 當時英國並沒有如希特勒預計的那樣,因法國戰敗而屈膝投降,因此,希特 勒一方面於 1940 年 7 月 31 日指示陸軍總司令部制訂進攻蘇聯的軍事計劃, 另一方面則爭取同英國媾和,以保持西線的平靜。1940 年 6 月 14 日,希特 勒第一次向記者透露了欲與英國和談的意圖。6 月底至 7 月初,他又通過瑞 典國王和羅馬教皇向倫敦作和平試探,但是都遭到邱吉爾政府的斷然拒絕。 “和平攻勢”失敗後,希特勒決定訴諸武力,以戰逼和。1940 年 7 月 16 日, 他發布《關於對英國實施登陸作戰的準備》的第十六號指令,要求有關部隊

  在 8 月中旬以前完成實施對英登陸作戰的準備工作,以便通過“海獅”作戰

  計劃,“消除英國本土作為繼續對德作戰的基地,並且在必要時予以全部占 領”。但是,德軍在實施戰役準備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其中包括缺乏運送 登陸部隊的船隻,海軍無力控制作戰海域,部隊缺乏實施兩棲戰役的經驗等 等。8 月 1 日,希特勒一面將完成“海獅”作戰計劃的準備日期推遲至 9 月

  15 日,一面簽署《關於對英國進行空中和海上戰爭》的第十七號指令,命令 空軍突襲英國,奪取制空權,為實施“海獅”作戰計劃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或者通過破壞英國的軍事經濟潛力和行政管理系統來迫使英國退出戰爭。

  從 1940 年 7 月開始到 10 月底,德國空軍出動數千架飛機轟炸英國的港 口、機場、雷達站等戰略要地,企圖一舉擊潰英國空軍,掌握制空權。然而 遭到英國空軍的頑強抵抗,德國空軍損失飛機 1733 架,英國損失 915 架。德 國奪取制空權和登陸英倫的計劃已經無望,希特勒只好推遲實施“海獅”計 劃的日期。從 11 月起,把轟炸重點改為城市和港口,以期摧毀英國的工業和

  人民的鬥志,然而英倫空戰儘管使英國遭受巨大損失,100 多萬幢房屋被炸,

  4 萬人死亡,4.6 萬人受傷。但德國掌握英吉利海峽制空權和摧毀英國工業的 目的未達到。

  “巴巴羅薩”計劃和入侵蘇聯

  儘管德國對英國的戰事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侵占西歐後,希特勒認 為進攻蘇聯的時機已經成熟。蘇聯自戰爭爆發後,調整西部疆界,組建“東 方戰線”特別是蘇軍進駐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逼近羅馬尼 亞油田,使希特勒大為不滿。德國為了強化自己在巴爾幹地區的影響,通過 維也納仲裁把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一部分割讓給匈牙利,又通過 克拉約瓦條約把羅馬尼亞的南多布羅加地區割讓給保加利亞,這些做法導致 羅馬尼亞國內政局動盪,國王卡羅爾被迫退位,親鐵衛軍的安東內斯庫將軍 擔任首相。1940 年 10 月 8 日,德軍開進羅馬尼亞,又把羅馬尼亞、匈牙利 和斯洛伐克拉進法西斯侵略集團。蘇聯向德國提出抗議,認為德國違犯了《蘇 德互不侵犯條約》。希特勒為了進一步搞清蘇聯的意圖,邀請蘇聯外交人民 委員莫洛托夫訪德。在 1940 年 11 月 12—13 日莫洛托夫訪德期間,希特勒要 求蘇聯參加德日意三國軍事同盟,組建“四國聯盟”,共同瓜分世界,特別 是分割大英帝國崩潰後留下的“遺產”,同時鼓吹蘇聯應該向印度洋波斯灣 方向擴展勢力,打開通向不凍港的通道。莫洛托夫以沉默拒絕了希特勒的建 議,要求德國從芬蘭撤軍,並表示蘇聯政府希望擴大自己在保加利亞、南斯 拉夫和達達尼爾海峽地區的影響。德蘇會談結束後,希特勒立即著手審訂對 蘇作戰計劃。1940 年 12 月 18 日,他發布代號為“巴巴羅薩計劃”的第二十 一號指令,命令武裝部隊必須準備在對英戰爭結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戰役 擊潰蘇聯。整個戰役計劃 6—8 周結束,原訂 1941 年 5 月開始實施進攻。由 於巴爾幹戰事,進攻蘇聯的日期被推遲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