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德共高估了當時德國革命形勢的成熟程度,高估了人民群眾的實際覺悟

  程度,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作為主要的鬥爭目標。這 樣,它既沒有針對當時中下層民眾迫切需要工作、麵包和民主自由權利,中 小資產階級分子希望保存私有制的具體情況,提出切合實際的主張,致使大 量中下層民眾倒向納粹黨;又把所有反對社會主義革命的人士和黨派都視作 敵人,影響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後,製造國會縱火案,取締共產黨,逮捕德共主席台

  爾曼(1944 年 8 月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被秘密槍殺)。德共轉入地下,政治 局轉移到巴黎。為了適應地下活動,德共改組了組織機構,成立了一批靈活 機動的秘密小組,進行秘密的無線電廣播、印發報紙和小冊子,在艱難的條 件下,堅持反法西斯鬥爭。

  德共在希特勒上台後逐漸改變了對社民黨的態度,向社民黨建議開展兩

  黨聯合的反抗活動。 1933 年 2 月 7 日,台爾曼在中央會議上指出,“擊敗 希特勒—胡根貝格—巴本是當務之急,而要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建立最廣泛的 反希特勒統一戰線。這是首要任務。”他要求全黨向群眾揭露希特勒政府的 實質,全力加強與社民黨工人們的聯合行動。1934—1935 年,黑森、法蘭克 福、漢諾瓦、中巴登和上巴登、魯爾區和柏林等地,共產黨和社民黨組織達 成了關於統一行動的協議。然而,部分德共領導幹部還抱有宗派主義情緒, 仍然把同社民黨工人的統一戰線看作是吸收這些工人參加德共的策略方法。 共產國際“七大”確定新的反法西斯戰略策略路線後,德共於 1935 年

  10 月 3—15 日在莫斯科附近舉行代表會議,會議根據共產國際的新路線,要 求與社民黨建立新的關係,組成工人階級反法西斯恐怖獨裁的戰鬥統一戰 線,同時團結城鄉勞動人民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陣線。 會後,國內許多地區和僑居國外的流亡者中開始試圖建立德國的反法西斯人 民陣線。

  1936 年底,柏林地區的共產黨、社民黨和資產階級民主黨派的小組聯合 組建了“德國人民陣線”。該組織的“十點綱領”要求:推翻和消滅希特勒

  獨裁;在一個經濟民主、政治民主和社會民主的新國家裡,由人民自己管理 自己;停止軍備競賽;沒收大地主的土地,允許農民自由遷移,大規模建造 農民住宅;對銀行、重工業及能源經濟實行國有化。但是,由於納粹政權的 殘酷鎮壓,社民黨流亡執委會的拒絕合作,該組織未能開展成功的活動。

  與此同時,流亡國外的共產黨人、社會民主黨人和資產階級民主人士也 開始商討合作事宜。1936 年,在巴黎成立了以亨利希·曼為首的“德國人民 陣線籌備委員會”。在這個委員會中,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社會主義者、 共產黨人、工會工作者、作家和科學家決定採取共同措施,以反對法西斯恐 怖,反對奴役德國人民,揭露希特勒政府的戰爭準備。同年 12 月 21 日,該 委員會發表了《建立德國人民陣線、爭取和平、自由與麵包的號召書》,提 出了人民陣線的要求和推翻法西斯以後必須實施的措施,但沒有規定如何進 行反希特勒的鬥爭以及如何支持國內的鬥爭。1937 年 4 月,該委員會又召開 了一次有廣大反法西斯運動代表參加的會議。這次會議較多地注意到國內的 鬥爭任務,如工資和工會問題,政治犯及其家屬的救濟以及保衛和平的問題, 並要求希特勒政府的部隊和軍艦撤出西班牙。會議通過了一份《告德國人民 書》,號召德國人民同舟共濟,組成人民陣線,為一個自由、幸福的社會主 義德國而奮鬥。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納粹政權覆亡

  第一節 初戰勝利 進攻波蘭和入侵北歐

  1939 年 8 月 31 日,希特勒簽署關於實施“白色行動計劃”的第一號作 戰指令。當天晚上,一隊身穿波蘭軍裝的黨衛隊隊員,襲擊靠近德波邊境的 德國電台,用波蘭語發表反德廣播,為德軍入侵波蘭製造藉口。9 月 1 日凌 晨,德軍 57 個師約 150 萬人、2500 輛坦克、2300 架飛機和 6000 門火炮從北、 西北、西南三個方向對波蘭發動“閃電式”進攻。大量的德國坦克、摩托化 部隊在航空兵掩護下迅速突破波軍防線,波蘭的機場、交通樞紐、橋樑、軍 事設施和指揮機構遭到猛烈轟炸,波蘭空軍在 48 小時內被摧毀,陸軍也失去 了抵抗能力。9 月 3 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進攻波蘭 的戰爭中,德國使用閃擊戰戰略,以每天 30—50 公里的速度實施鉗形突擊圍 殲波軍,波軍傷亡 20 萬,被俘 42 萬。9 月 27 日攻陷華沙,波蘭被迫停止抵

  抗。

  德國攻陷波蘭後,一面作出和平恣態,一面將主力調往西線,伺機進攻 西歐國家。英法雖然向德宣戰,實際上是宣而不戰,從宣戰日起到 1940 年 5 月德國進攻西歐前,雙方在法德邊境集結大量軍隊互相對峙,沒有發生過一 次真正的戰鬥。史稱“奇怪戰爭”。

  與英法靜守馬奇諾防線,實行消極防禦戰略不同,希特勒正加緊準備進

  攻西歐各國。1939 年 10 月 9 日,希特勒簽發第六號作戰指令,即入侵西歐 的“黃色方案”。方案的目標是儘量殲滅法國作戰部隊和法國同盟國部隊。 具體作戰路線是德軍主力穿過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北部實施閃電 式進攻,並占領英吉利海峽的法國沿岸港口。進攻日期原定 1939 年 11 月 12 日,後由於各種原因,諸如部隊在德波戰爭後需要休整,彈藥不足,坦克等 重武器需要修理等,其中主要是天氣因素,一再延期。蘇芬戰爭爆發後,英 法兩國計劃向芬蘭派遣志願軍,既能把戰爭禍水引向蘇聯邊境,也可借運兵 之機占領瑞典鐵礦區和全部挪威,斷絕德國的鐵礦石供應,並從北翼威脅德 國。希特勒看出英法的意圖後,從 1939 年 12 月中旬起開始考慮入侵挪威和 丹麥,保住鐵礦石運輸線,占據挪威西海岸建立威脅英國的海空軍基地。1940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