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 1937 年底到 1938 年 9 月,納粹外交重點是加緊拉攏日意兩國以牽制 英法的力量,排除英法的干涉,對奧捷兩國實行“不流血的征服”,建立中 歐霸權。1938 年 1 月 2 日,里賓特洛甫提出一份關於外交政策的備忘錄,分 析了德國所面臨的外交任務,提出了加強同意、日兩國的關係,使英國面臨 可能在“東亞、地中海和歐洲同時作戰”的危險,以此牽制英國,迫使英國 容許“中歐發生有利於德國的變化”。該設想為希特勒所接受。1938 年 5 月, 希特勒親自率領龐大的代表團訪問義大利,打算同它締結同盟條約。由於意 大利的軍事實力本來就有限,經過侵埃戰爭和武裝干涉西班牙,消耗嚴重, 不願意與英法交惡。另一方面,張伯倫推行“把德意兩個獨裁者分開”的方 針,以承認義大利吞併衣索比亞為誘餌拉攏義大利,因此墨索里尼不願在 此時公開投向德國而疏遠英國,便以一份使德方條約草案成為一紙空文的“修 正案”,婉言拒絕了德國的建議。1938 年初,德國也向日本提出了締結德日 意三國軍事同盟的建議。但是日本還沒有正式決定跨出南進的步伐,因而不 願意締結以西方國家為敵的同盟條約。由於德國當時還無力同英國發生正面 的武裝對抗,在德日意三國的結盟談判沒有成效的情況下,希特勒在侵略奧 捷時把避免同英國交戰放在主要位置上。

  從 1938 年 10 月到德波戰爭爆發,納粹外交戰略是破壞 1939 年英法蘇外

  交談判,使蘇聯中立,避免軍事上東西兩線作戰,同時排除英法對德波戰爭 的干預。在這一階段里,德國根據義大利急於締結三國軍事同盟而日本不願 捲入德意對英法的戰爭的具體情況,為了儘快達到牽制和威懾英國的目的,

  於 1939 年 5 月 22 日簽訂了德意《鋼鐵盟約》。從 1939 年 3 月開始,通過各

  種途徑向蘇聯發出友好信息,4 月,開始了德蘇之間的直接接觸。與此同時, 為了向蘇聯施加壓力,破壞英法蘇談判,阻止英國援助波蘭,於 1939 年 6—

  8 月同英方進行秘密談判,要求締結保證英國不援助波蘭的德英互不侵犯條

  約,但未獲成功。在預定進攻波蘭的日期到來之前,希特勒果斷地向蘇聯作 出較大讓步,於 1939 年 8 月 23 日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避免了開戰 初期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危險。

  吞併奧地利

  早在 1935 年秋,德國國防軍就開始制訂代號為“紅色”的對法作戰計劃、 入侵奧地利的“奧托”方案和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但在 1937

  年 11 月 5 日的高級軍事會議上,希特勒確定最遲在 1943—1945 年實施其侵 略擴張計劃。然而張伯倫當英國首相後推行綏靖政策,1937 年 11 月,派哈 里法克斯訪德,與希特勒在上薩爾茨堡會談。希特勒提出改變凡爾賽條約確 定的現狀,承認德國在歐洲的大國權利的要求。哈里法克斯表示:凡爾賽條 約釀成的一切錯誤必須加以糾正,但澤、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屬於“註定 要發生的歐洲秩序變更問題”,英國只是希望通過和平演進的方法來實現這

  一改變。英國的態度壯了希特勒的膽,促使他決定提前行動。 奧地利地處中歐心臟地帶,戰略地位重要,納粹德國顛覆奧地利的行動

  從未停止過,1934 年策動法西斯分子刺殺奧地利首相陶爾斐斯。1936 年強迫 奧地利簽訂《德奧協定》,要求奧地利承認自己是“一個德意志國家”,並 讓德奧法西斯黨徒參加政府工作。此後,德國通過奧地利納粹分子一再製造 事端,為其出兵奧地利尋找藉口。

  1938 年 1 月 25 日,奧地利政府對納粹分子的挑釁忍無可忍,便採取行 動,查抄了奧地利納粹組織機構。希特勒認為時機已到,於 2 月 12 日把奧地 利首相舒士尼格召到伯希特斯加登,迫使其答應取消對奧納粹黨的禁令、釋 放被捕的納粹分子,任命奧地利納粹分子賽斯—英夸特為內政部長。對德國 的舉動,張伯倫宣稱,當德國占領奧地利時,奧無法指望其他大國的援助。 美國也表示“完全理解”德改變歐洲地圖的計劃。法國也無意干涉奧地利事 務。舒士尼格被迫接受。這一行動激怒了奧地利人民,在人民的壓力下,舒 士尼格宣布就這一問題進行公民投票。3 月 11 日,希特勒發出最後通牒,命 令取消公民投票。於是舒士尼格辭職,賽斯—英夸特任總理。接著,德國以 應奧地利政府請求的名義,出兵占領整個奧地利。3 月 14 日,德國政府頒布 法令,宣布奧地利併入德國,成為德國的一個省。

  德國侵捷和慕尼黑會議

  德國吞併奧地利後,就對捷克斯洛伐克西部形成了鉗夾形包圍的態勢, 希特勒希望趁此勢頭,在年內一舉占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走完全球擴張計 劃的第一步,同時通過實施一場局部戰爭來練兵,在軍事上積累起從事閃擊 戰的經驗。他一方面利用捷國內的民族問題,要求德意志人聚居的蘇台德德 意志人黨“提出捷克政府所不能接受的要求”,製造德國進行干涉的藉口, 另一方面於 4 月 21 日指令總參謀部著手編制侵捷“綠色方案”的細節。

  1938 年 4 月,德國吞併奧地利後,以捷克蘇台德區德意志人遭受捷克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