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劇》。

  德國電影出現於 1895 年,大大落後於其它各國。魏瑪時期德國無聲電影 正處於從觀看畫面到形成藝術的發展階段,但已經取得了一些在世界電影史 上留下痕跡的成就。這些年裡獲得世界聲譽的著名導演有盧比奇、朗格、耶 斯納爾等,他們的作品成功感人、饒有風趣,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對藝術電 影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從 20 世紀初開始,輕歌劇開始繁榮,到 20 年代,德國已成為輕歌劇的 中心。鮑爾·林克譜寫和指揮的輕音樂曲,曲調優美、悅耳、活潑,許多作 品很快成為流行曲。爵士音樂從外國傳入後,深受德國聽眾的歡迎。風行於 柏林酒吧的詼諧的小調,內容多半反映日常生活,政治性很弱。此外,魏瑪 初期,德國畫壇出現了神秘主義傾向,這種傾向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沉重與絕 望心情。20 年代中期出現的與現代派相對立的新現實派,曲折地反映了人們 希望破滅後,順從天命的心情。

  第九章 經濟大危機和納粹黨執政

  第一節 大危機襲擊下的德國 布呂寧政府的反危機措施

  《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給魏瑪共和國以巨額貸款,緩和了德國 的賠款危機,大量外資湧入,使德國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然而德國經濟對 外國資本的依賴也越來越大。1929—1933 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使德國經濟迅速 下滑,到 1932 年 8 月,德國工業生產指數降低了 40.6%,其中生產資料生 產指數下降 53%,消費品生產指數下降 25.3%,失業人數達 600 萬。危機使 階級矛盾空前激化,執政黨之間的爭奪也日益激烈。

  1928 年 6月上台的米勒大聯合政府在危機爆發前就面臨稅收減少和財政 赤字上升的難題,通過向國內發行 1.8 億馬克公債,並向瑞典大資本家克羅 格爾籌措一大筆私人外債,才勉強擺脫困境。1929 年秋,社會民主黨人在內 閣建議增加工礦企業的稅額,人民黨人堅決反對,從而顯露出內閣分裂的端 倪。1930 年初,大聯合政府內部的政策分歧進一步加劇。全德工會聯合會和 社會民主黨要求維持並增加失業救濟金的數額,所需經費由政府、資本家和 工人三方共同承擔。資本家集團和人民黨要求縮減失業救濟金,以擺脫國家 保險公司的困境。中央黨和民主黨建議採納中央黨議會黨團領袖布呂寧提出 的妥協方案,即仍按以往的比例向各方徵收保險基金,另由政府提供一筆為

  數 1.4 億馬克的補助金,如果仍不敷所需,則開始消減失業救濟金的數額。

  人民黨表示贊同。為此,社會民主黨內部出現意見分歧,總理米勒、內政部 長澤韋林和經濟部長施密特贊成妥協,勞工部長維塞爾站在工會聯合會一 邊,堅決反對。1930 年 3 月 27 日米勒內閣倒台。

  3 月 30 日,布呂寧召集米勒內閣中所有非社會民主黨人部長,組成由中

  央黨、民主黨、人民黨、民族人民黨等資產階級政黨成員構成的內閣。布呂 寧在一次大戰期間曾任前線指揮官,參與鎮壓十一月革命。1920—1930 年任 基督教德國工會聯合會執行主席。1924—1933 年任中央黨國會議員。1929—

  1930 年任中央黨議會黨團領袖。經濟大危機期間他認為多黨制國家已面臨深

  刻的危機,建議加強魏瑪憲法中的專製成分,逐步重建君主政體。1930 年 7

  月 16 日,布呂寧政府以憲法第四十八條為依據,依靠總統的緊急權力頒布自

  1925 年以來的第一項緊急法令,以緊急法維持政局,開始擺脫議會的制約, 強化行政權力。①

  布呂寧政府信奉傳統的財政政策,認為經濟危機是一種淨化劑,可以淘 汰以往一哄而上的不健康企業,而通貨收縮是一劑良藥,可以將經濟引向健 康的道路,認為縮短危機時間的最好辦法是讓經濟自行發揮其自我治療的力 量;他拒絕採取措施來緩解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認為該問題的解決有賴於 整個經濟的復甦。布呂寧政府頑固堅持過時的財政政策,主要原因是對時代 的發展要求和凱恩斯的反危機理論缺乏敏銳的感應能力,同時也受制於其它

  ① 1930 年政府頒布 5 項緊急法令,而國會通過的法令達 52 項;1931 年政府頒布 41 項緊急法令,國會只通

  過 19 項法令;1932 年政府頒布的緊急法令達 60 項,國會通過的法令只有 5 項。

  因素。1923 年德國曾出現惡性通貨膨脹,引起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激烈動 盪,日後各屆政府都將通貨膨脹政策視為洪水猛獸。此外,楊格計劃曾規定 重新審查德國的生產能力以評估其支付能力,但先決條件是德國必須保持貨 幣穩定,從另一方面說,德國的外債是以外匯結算的,馬克貶值勢將加重德 國名義上和實際上的債務負擔。

  布呂寧政府上台後,強調要維持國民經濟的骨幹企業和重要生產部門, 向壟斷組織提供貸款和補助金,其中受惠較多的有聯合鋼鐵公司和各大銀 行。1931 年 7 月,德國發生擠兌風潮,引發了全國的貨幣信用危機,幾天內 柏林一大批銀行陷入困境。國家黃金儲備由 23.9 億馬克減至 13.63 億馬克, 整個金融系統瀕於總崩潰的邊緣。政府匆忙宣布為期 2 天的“銀行休假日”, 並向銀行發放 10 億馬克的貸款,收購了全國私人銀行 70%的股份。此外, 政府還通過國家訂貨、強制卡特爾化等措施扶助壟斷組織。1931 年,政府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