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柏林一月戰鬥是李卜克內西、皮克等共產黨領導人和部分獨立社民黨左

  翼領袖在面臨艾伯特政府挑釁時,試圖推翻政府、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一次 嘗試。但是,當時推翻艾伯特政府的條件還不成熟,部分工人士兵滿足於剛 剛開始的“民主時代”,城鄉小資產階級迷戀私有制,許多人站在政府一邊, 而德共剛剛成立,沒有能力領導一場大規模的奪權鬥爭,獨立社民黨主要領 導人反對起義,熱衷於同政府談判,因此,起義很快遭到失敗。

  在柏林一月起義的影響下,萊茵—威斯特伐利亞、魯爾區、不萊梅和中

  德各地的工人士兵也展開了各種形式的鬥爭,要求實現生產資料社會化,建 立蘇維埃政權。1 月 10 日,不萊梅宣布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3 月上 旬,柏林工人再次舉行罷工和起義,要求政府履行全德工兵蘇維埃第一次代 表大會通過的決議。由於缺乏統一的指揮和相互之間的聯繫,在政府軍隊鎮 壓下這些鬥爭相繼遭到失敗。

  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

  在十一月革命浪潮中,巴伐利亞民眾推翻維特爾巴赫王朝,成立了以獨 立社民黨人艾斯納為首的巴伐利亞共和國。艾斯納政府把革命限制在資產階 級範圍內,並在 1919 年 1 月中旬組織了邦國民會議選舉。選舉結果,巴伐利 亞人民黨和社民黨取得議會絕對多數,獨立社民黨遭到慘重失敗,艾斯納也 被人暗殺。根據選舉結果,邦議會授權社民黨人霍夫曼組建政府。

  但是,人民群眾強烈要求建立蘇維埃政權。4 月 7 日,以獨立社民黨人和社民黨人為主體的工農兵蘇維埃中央委員會宣布成立“巴伐利亞蘇維埃共 和國”,由無政府主義者蘭道爾和慕尼黑獨立社民黨主席托勒爾組織政府。 共產黨人以條件不成熟為理由拒絕參加政府,並稱該政權為“虛假的蘇維埃 共和國”。

  霍夫曼政府遵照艾伯特的指示逃往班貝格,仍以“合法政府”自居。4

  月 12 日—13 日,霍夫曼策動慕尼黑“保衛共和國同盟”和駐軍在巴伐利亞 首府發動大規模暴亂。共產黨人領導工人士兵用武力平息了暴亂。4 月 12 日 晚上,慕尼黑各工廠委員會和兵營委員會宣布原慕尼黑工農兵蘇維埃中央委 員會已不復存在,全部立法和行政權轉交給由 15 名共產黨人、獨立社民黨人 和社民黨人組成的“行動委員會”。行動委員會又選出以共產黨人勒菲內為 首、包括左翼獨立社民黨人的四人執行委員會,宣告成立真正的巴伐利亞蘇 維埃共和國。建立了紅軍和赤衛隊,武裝了 3 萬多工人。採取了解除資產階 級武裝、工人接管企業、銀行社會化等措施。

  但是,當時慕尼黑民眾中改良主義情緒還相當濃厚。在 4 月 26 日召開的 工廠委員會代表大會上,托勒爾等獨立社民黨領袖要求撤銷蘇維埃政府的部 分革命措施,允許資產階級報紙出版,重新雇用舊警察。代表大會接受了這 些提議,並決定成立“本地的”政府,要求一切非巴伐利亞人退出。由於很 多慕尼黑共產黨領袖不是本地人,共產黨人被迫退出行動委員會。4 月 28 日, 組成了以托勒爾為首的新的行動委員會。

  4 月 30 日,霍夫曼政府調動了諾斯克的部隊和志願兵團 6 萬人包圍慕尼

  黑。儘管共產黨人退出了行動委員會,但還是領導紅軍頑強抵抗,5 月 5 日, 戰鬥基本結束。勒菲內被謀殺,許多工人被殺害,6500 人被監禁。

  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的被鎮壓,標誌著十一月革命的結束。

  十一月革命的成功與失敗

  十一月革命的重要成果是推翻了君主立憲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議會 制共和國,加速了德國歷史的發展進程。這次革命加強了資產階級的地位, 使容克——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變為資產階級——容克的聯合專政。民眾在 革命過程中贏得了集會、言論、新聞自由和普選權等民主權利,廢除了農村 中半封建性的特殊法規如奴婢制度等,重新在法律上確定了 8 小時工作日 制。十一月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一場以無產階級為主體的革命 群眾運動,是 1848 年革命的繼續和發展。

  但是,引起這場革命爆發的原因主要是德國在一次大戰中的失利;革命 前沒有掀起大規模的、深入人心的民主宣傳運動,大部分民眾是為了擺脫生 活困境、維護切身利益,而不是追求某種理想加入革命鬥爭的。在革命過程 中,社會民主黨領袖把阻止無產階級暴力革命放在主要位置上,致使革命沒 有觸動舊的國家機構和軍隊,留任大批帝國的官員和將軍,沒有觸動容克貴 族的地位。以致於革命後誕生的國家成了“一個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 在國家穩定發展時,大部分人士能夠接受民主共和政體,但是在遇到政治經 濟風浪時,崇尚權威和專制、崇尚武力和戰爭的潛意識就會在一部分人的靈 魂中急劇膨脹起來。

  當時德國已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十一月革命受到俄國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直接影響,因此德國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備了向無產 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客觀條件。但是在主觀條件上,最大的工人政黨社 會民主黨,其領袖堅持改良主義政策,反對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獨立 社會民主黨內雖然有不少真誠的革命戰士,但是該黨的思想不統一,其領袖 在關鍵問題上總是妥協動搖,倒向社會民主黨;共產黨成立時間短,缺乏成 熟的領袖人物,因此沒有能力領導一場全國範圍的大規模革命運動。大部分 工人士兵處於社會民主黨和獨立社會民主黨的影響之下,工兵蘇維埃基本上 控制在這兩個政黨的領袖手中,致使社會主義的嘗試未能成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