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苦難和饑饉的織工為爭取生存權而奮起抗爭,1844 年 6月 4 日,住有5000 居民的彼得斯瓦爾道的織工,以要求增加工資,廠主拒絕並開除工人代表為 由,掀起自發鬥爭,並釀成起義。次日,烈火蔓延至另一紡織重地、住有 13000 居民的朗根比勞。起義織工高唱自己編寫的戰歌,集中打擊工人最痛恨的廠 主,他們搗毀廠主住宅、廠房、機器,焚毀票據帳冊。普魯士當局調軍隊鎮 壓。起義群眾毫不示弱,他們向士兵喊話,勸其倒戈。當軍官下令鎮壓時, 他們又以棍棒、石頭反擊,把軍隊趕出村莊。6 月 6 日早晨,當局又調來步 兵連、炮兵連和騎兵連,才把起義平息下去。11 名起義者殉難,24 人重傷,

  150 名織工被捕,遭到判刑和鞭撻。起義遂告失敗。

  西里西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其精神鼓舞了廣大工人群眾。馬克思稱讚 道:“在法國和英國的起義中,從沒有一次起義像西里西亞織工起義帶有如 此之理論的和自覺的性質。”年青的德意志工人階級以自己的無畏行動吸引 了全德輿論的注意,在完成德意志民族民主任務的鬥爭中,在資產階級變革 的前夜,資產階級的背後到處站著無產階級。西里西亞織工起義同法國里昂 工人起義和英國憲章運動一樣,是國際工人階級最早的獨立運動,標誌著無 產階級已以獨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

  早期的工人運動缺乏正確的革命理論的指導,它受著形形色色的社會思 潮和空想社會主義理論的影響。工人對自己貧困的原因,鬥爭的道路,自己 的歷史使命,還缺乏科學的了解。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獨 立的工人運動要求無產階級的革命理論來指導。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正是德 意志民族的偉大兒子馬克思(1818—1883)和恩格斯(1820—1895)。

  卡爾·馬克思,1818 年 5 月 5 日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的特里爾城一個有文 化的猶太人家庭,父親是個持自由主義觀點的律師。中學畢業後,1835 年馬 克思進入波恩大學,後轉入柏林大學學法學,但他卻熱衷於哲學和歷史的研

  究。在大學期間,馬克思參加了青年黑格爾派。1842 年 3 月,大學畢業半年 後,應資產階級反對派的聘請,馬克思擔任了《萊茵報》主編。此時,馬克 思的哲學觀點是唯心主義的,政治觀點是民主主義的。在《萊茵報》工作期 間,他廣泛接觸工農,探討私有制、國家、法律等問題。活生生的現實使年 青的馬克思認識到,國家和法律都是統治階級維護他們利益的工具;經濟利 益是人們社會活動的基本出發點。這就促使馬克思起來清算黑格爾唯心主 義,研究經濟關係,研究社會主義。《萊茵報》被查封以後,1843 年 10 月 底——1845 年 2 月初,馬克思寓居巴黎期間,住在工人區,了解他們的生活, 與“正義者同盟”及法國工人秘密組織建立聯繫,出席法、德工人集會,發 表演說,研究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系統研究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各 種空想社會主義學說。1844 年 2 月,馬克思在《德法年鑑》上發表了論德國 政治狀況的三封信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論猶太問題》兩篇 論文,科學地論證了實現人類解放的目標、道路和原動力。他號召肩負偉大 歷史使命的無產階級應“無情地批判一切現存的制度”,並明確指出“批判 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 論一旦掌握於群眾,也會變成物質的力量。”馬克思在《德法年鑑》上表述 的這些觀點,表明了他已完成了從唯心主義向辯證唯物主義、從民主主義向 共產主義的轉變。

  幾乎在同一時期,恩格斯也轉向辯證唯物主義和科學共產主義。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 年 11 月 28 日出生在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城的 一個大工廠主家庭。1841 年 9 月—1842 年 10 月,恩格斯作為志願兵在柏林 服役,公餘時間他去柏林大學旁聽,研究黑格爾哲學,參加青年黑格爾派活 動。1841 年他以筆名奧斯渥特出版了《謝林論黑格爾》、《謝林和啟示》及

  《謝林——基督教的哲學家》三本著作,尖銳地批判了謝林的反動觀點,表

  述了自己的革命民主主義和無神論的觀點。1842 年 11 月,恩格斯前往英國, 在曼徹斯特的紡紗工廠實習經商。在此期間,他訪問了工人區,考察工人的 生活和鬥爭,查閱記述英國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鬥爭的各種文件和材料,研 究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著作,同憲章運動左翼領導人建立聯繫,並為憲 章運動機關報《北極星》報撰搞。1844 年在《德法年鑑》上發表的《政治經 濟學批判大綱》一文所論述的無產階級革命原理,標誌著恩格斯同馬克思一 樣,已是個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者了。

  1844 年 8 月底—9 月初,恩格斯回國途徑巴黎,會見了馬克思。這次會

  見,給他們的親密合作、理論研究和革命鬥爭奠定了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時,非但沒有拋棄資產階級時代

  最寶貴的成就,還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 這主要是 19 世紀的優秀成果——德國的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空 想社會主義學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