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德意志封建化過程中,羅馬教皇擁有給德皇加冕的特權,德皇則力圖

  控制教皇和教會,而地方封建主為擴大權勢,又往往藉助教會的力量來削弱 王權。這種矛盾鬥爭是德意志長期分裂的重要原因。從奧托一世起,德意志 皇權處於極盛時期,完全控制了羅馬教廷,教會主教由皇帝任命。10 世紀初, 起自法國的、衝擊世俗權力統治的教會改革運動傳遍歐洲各地。反對世俗政 權任命神職人員的聲勢日甚一日。11 世紀中葉以後,教會勢力增強。1073 年,紅衣主教團乘德意志內亂之機,推選一義大利人為教皇,稱格雷戈利七 世。1075 年,新任教皇頒布敕令,宣稱:教皇的地位高於一切,羅馬教廷有 權罷免教會貴族和世俗貴族,甚至皇帝,違者嚴懲。同年 12 月,格雷戈利七 世警告亨利四世,如果不服從教皇命令,將受到逐出教會、廢黜王位的懲罰。 這樣,兩個封建大頭領,教皇與皇帝,為了爭奪主教敘任權(授予主教和修 道院長以封地和職權的權力)進行了長達 50 年的鬥爭。

  對德意志皇帝來說,授聖職權恰恰是王權的一個支柱。喪失這一權力,

  意味著喪失對教會諸侯的統治和對帝國的主宰。於是,亨利四世採取激烈行 動予以回擊,1076 年 1 月,在沃爾姆斯召開帝國會議,宣布廢黜教皇格雷戈 利七世。在給教皇的信中,他言辭激烈地斥責道:“我,亨利,以上帝恩寵 加身的國王及全體主教的名義,向你奉告:下台吧!下台吧!在時代洪流中 毀滅吧!”然而,此時的德意志皇權已今非昔比。國內諸侯反對派站在羅馬 教廷一邊,拒絕為被開除教職的君王效力。士瓦本公爵、巴伐利亞公爵甚至 籌劃推選新王。面對羅馬教廷和諸侯公爵的強大壓力,亨利四世屈服了。1077

  年 1 月,他輕裝簡從去義大利北部的卡諾沙城堡,身披罪衣,跣足立地,卑 躬屈膝地在風雪中等候三天,懇求教皇寬恕。終於亨利作為一個懺悔的罪人 得到了格雷戈利的赦免,准予改正錯誤,重新行使德意志王權。1084 年亨利

  四世復以武力驅逐格雷戈利七世,另立教皇。此後雙方鬥爭不息。亨利五世 時雙方和解,1122 年雙方簽訂《沃爾姆斯協定》,皇帝放棄對教會的統治。 教會諸侯和世俗諸侯利用教皇與皇帝之間的矛盾,竭力牟取自己的權 益。他們趁機擴增產業和權力,並積極爭取對國王的推選權。主教敘任權之 爭意味著德意志皇權的衰落和諸侯勢力的增大。而帝國對義大利的征戰則更

  加劇了這一傾向的發展。

  諸侯邦國分立體制的確立

  12 世紀中期,統治德意志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弗里德里希一世從 1154 年至 1186 年 6 次遠征義大利。持續 30 餘年的征戰,義大利人民的鮮血染紅 了弗里德里希的鬍子,他因此而獲得“巴巴羅薩”(Barbarossa,意為紅胡 子)的渾號。但弗里德里希一世的遠征遭到與羅馬教廷結盟的倫巴德同盟的 頑強抵抗。後來在參與十字軍東征途中,他溺死於小亞細亞。其繼任者弗里 德里希二世非但沒有改弦易轍,反而把帝國的政策重心移向義大利。對意大 利的入侵成了德意志王權由盛而衰的關鍵。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們一直把對義大利的統治作為建立並鞏固中央政權

  的政策重心。在他們看來,占有義大利可使“神聖羅馬帝國”不會徒具虛名, 可使帝國獲得豐富的財富,為皇權的強固創造雄厚的精神和物質條件。為使 這個既定國策獲得支持,只得向封建領主作重大讓步,奉行打擊城市以討好 諸侯的政策。因此,同西歐各國不同,德意志皇權不是利用新興城市要求建 立強大的中央政權,消除封建割據的市民階級為自己的支柱衝擊地方領主勢 力,而是同追求獨立的封建貴族結成聯盟。飲鴆止渴,掠奪義大利的遠征, 消耗了帝國的實力,導致了諸侯獨立力量的加強和皇權的不斷衰落,乃至走 向崩潰。當然,也應看到,德意志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西歐的差距。西歐中央 集權的君主專制是建立在商品貨幣經濟較發達的基礎之上。繁榮的工商業把 全國的經濟利益聯結起來,使分離主義失去存在的經濟基礎。德意志的經濟 狀況卻未能形成為這種連結在一起的全國性的經濟利益,而是按地區組成利 益集團。各地區牢固存在的自然經濟恰恰成為各邦君主專制的經濟條件。因 此,當法國境內的諸侯被國王征服時,德意志境內的諸侯卻發展成可與中央 君主抗衡的獨立的邦君。

  在弗里德里希二世陷入義大利的泥坑之時,國內割據局面日益加劇。1246

  年,科隆、特里爾、美因茨三位大主教另立新主,加之城市爆發的大規模起 義,使弗里德里希二世疲於奔命,積勞成疾,於 1250 年猝死。1268 年,霍 亨斯陶芬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康拉丁在親征南意時被俘,並被送上斷頭台, 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統治告終。從此各大封建領主不再受制於中央政權,各自 發展自己的獨立勢力。帝國皇帝也不再是世襲,而是由最有權勢的諸侯選舉 產生。最早的選帝侯有七個:科隆、美因茨、特里爾三大主教,薩克森公爵, 巴拉丁伯爵,布蘭登堡侯爵,波希米亞國王。各選帝侯按照自己的利益選舉 皇帝,彼此爭鬥不已,皇帝像走馬燈一樣換了一個又一個。有時因相持不下 而選不出皇帝,有時甚至同時出現幾個皇帝。從 1254 至 1273 年就是德意志 皇位空缺時期,被稱之為“沒有皇帝的恐怖時期”。皇位成了諸侯股掌中的 玩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