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許是因和珅獨通數門語言的緣故,久交上乾隆完全依賴和珅,事實上和珅亦不辱使命,在接待英使馬戛爾尼時,和珅以豐儉適中,不卑不元的原則應付,叮囑手下“一切款待,因不可踵事增華……亦不可過於簡略,致為遠人所輕”;“因不可意有阮忽,亦不可張大其事。”與日後清廷動輒喪權辱國相比,和珅是不是應該被捧上天?英國使節馬戛爾尼事後也稱讚和珅“外頻恭謹異常”“頗悅客氣,但遇到原則問題“亦不肯應允。”

  由此可見,和珅並非一錢不值。因此,我們在大罵和珅的時候,是吾應該方跨一點點同情的他呢?

  在了解到和珅與清朝有關係之後,我們不得不說和珅本身也是一個悲劇人物。和珅乃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但畢竟還有一個在他之上,那就是乾隆,如果要追究責任的話,和珅最多只是從犯而乾隆幫是首犯,正如清史學家蕭一山說:“弘曆之於和珅,不過使貪使詐,如古之俳優弄臣,初未依為股肱。雖明知其驕橫跋扈,亦憐異優容,不暇切責,殊不知庇奸才襄民,自隳國威,清運盛衰,即以此為最大關鍵也。” 和珅不過是乾隆的代言人罷了,他的所作所為全在乾隆陰影的籠罩之下,我們看看和珅年譜可以看出,在乾隆不順的時候,和珅照常被貶。乾隆三十四年,“珅以扶同瞻絢降二級留侄。”乾隆五十六年,珅因審詢護軍海旺等人盜竊庫銀一案擬罪縱,又加之和珅本人為管庫大臣,又被降職使用,乾隆五十九年,因吉林人參闕庫額,命軍機大臣繕寫原因。和珅瞻顧遷延,未及時上報,乾隆責之,降二級留用。乾隆六十年,和珅任殿試讀卷官,教習悉考士。因告吉圖也北布兇殺案,未置奏,又因廷試或舉發策,和珅上奏不實,“護述掩非”降三級留任。由此可見,和珅不過是乾隆腳底的皮球,乾隆起踢開時便踢開。

  況且,正如吳熊光所言“和珅貪縱罪不容誅,苦謂有歹心,臣不敢附和,上云何以見得?熊光奏:凡懷不軌者,必先收拾人心,和珅則滿漢無一歸附者。即使伊心中懷不軌,誰肯從之。”由此可見,和珅並未結黨營私,換句話說,他並無反意。

  即使如此,我們仍然認為和珅其罪當誅,因為他侵犯了穩定的封建統治秩序,和珅雖然被一條白練帶走了性命,但留下的啟示是深遠的,我們最重要的就是從他那裡習得我們的經驗。

  官場乃是非場,團結人(也就是所謂的“結黨”)是最重要的,由吳熊光奏章中“滿漢幾天一歸附者”可以看出和珅過於恃寵自傲,滿朝文武都與他為敵。這樣一來,當他一倒台的時候,牆倒眾人推,只要稍有閃失自己就死天葬身之地而花無百日紅,今日得寵,明日如何呢?得寵於當今皇上,下一個皇帝呢?和珅還是沒認識到自己還是一個奴才,奴才是不能恃功自傲的,通曉多國語言也罷,戰功赫赫也罷,天下還是主子的天下。乾隆在時是乾隆的,乾隆駕崩後自有嘉慶在,和珅對嘉慶採取對大臣慣用的兩面手法,又為自己掘下了墳墓。

  和珅在位極人臣的時候忘了一件事,既然自己能一步步爬在最高位,那麼,別人照樣能夠爬行如此高位,乾隆能縱容,提拔和珅,照樣能縱容,提拔阿獵阿狗。但和珅的眼睛模糊了,他以為自己能空手遮天了。實際上,他只能遮住自己的眼睛——讓自己看不見天!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人在官場,同樣身不由已。和珅的親人也多次勸說和珅早回收手,可是,當時的情景,和珅能撒手而去嗎?不能,正所謂:“候門一去深似海”進入了最高層的官僚網,任何事都變得複雜了,一舉一動都會造成全局的影響,那時的和珅不是自己的和珅,不是馮氏的丈夫和珅,而是乾隆的和珅。

  官場險惡,躲避的唯一辦法是不當官,可不當官又會受官的欺壓,歷史總是這樣,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我們何去何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