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後來果然巫蠱獄興,"衛氏悉滅",而事情的起因和導火索就是公孫家的滅族慘案。
事情是這樣的,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常常倚勢為非作歹,"驕奢不奉法",擅自挪用"北軍錢千九百萬",案發後被捕。公孫賀向武帝請求以立功贖子罪,自請追捕早被通緝但一直未歸案的陽陵大俠朱安世以交換兒子。
朱安世被公孫賀捕得後,毫無懼色,仰天大笑並揚言,公孫賀如果膽敢殺死他,他就讓公孫家遭滅門之災。果然,朱安世自獄中上書:"舉報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詛上,於皇宮甘泉馳道埋偶人,祝詛皇帝有惡言。"根據舉報,漢武帝大怒,詔公孫賀全家"下有司案驗於皇宮,窮治所犯"。最終公孫賀下獄,"父子死獄中,全家滅族"。
這就是巫蠱之案的緣起。公孫賀一案,遂成為點燃巫蠱大案和長安政變的導火索。
武帝殺公孫賀後曾說:"故丞相賀倚舊故,乘高勢而為邪。占美田以利子弟賓客,不顧元元。無益邊谷,貨賂上流,朕忍之久矣。"公孫賀到了死了還不算,還要給武帝背千古黑鍋,頂千古罵名,漢武帝堪稱厚黑教主。
公孫賀之死,便有了平步青雲的劉屈氂。武帝在詔書里說"親親任賢",將這個侄兒稱為"賢",還認為任賢不避親是堯帝和周公之道。
,大漢王朝的內外形勢都不容樂觀。國內因為公孫賀巫蠱一案鬧得人心惶惶,混亂不堪,邊境上匈奴也趁著漢朝內亂從上谷、五原殺進來,屠戮邊民,大肆劫掠。第二年,又從五原、酒泉進犯,殺了漢朝的兩名都尉。
第32節:劉屈氂:偷雞不成,反蝕把米(6)
漢武帝就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七萬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軍三萬餘出西河、重合侯馬通率騎四萬出酒泉,分兵三路反擊匈奴。臨出兵的時候,丞相劉屈氂設宴為李廣利餞行,送到渭橋的時候,兩個人交頭接耳,悄悄商定了扶立昌邑哀王劉髆為太子的事情。
公孫賀一案導致巫蠱之亂發生後,伺機很久的丞相劉屈氂和直指繡衣使者江充終於看到了機會的降臨。劉屈氂發現,經過公孫賀一案,衛氏集團的力量已然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但太子尚在,皇后尚在,只要這兩個人還存在,擁立昌邑王的企圖就會受到阻撓,因此二人必須除掉。
劉屈氂授意江充,想盡辦法將巫蠱的禍水引到太子和皇后的身上。江充整人絕對一流,他和劉屈氂心照不宣,一個坐鎮八卦台,一個充當急先鋒,這下子衛太子還真有點招架不住。
漢武帝被巫蠱的案子攪得頭昏腦漲的,老是覺得精神恍惚。一天睡午覺的時候,他在夢裡突然見到幾千個小木頭人,個個手裡拿著棍子,拼命地往他身上打,打得他痛得不得了,卻怎麼也逃不開。他大叫一聲就嚇醒了,從此就害上了病。這個時候,直指繡衣使者江充就勸他住到甘泉宮去。
武帝聽從了江充的勸告,到甘泉宮去避暑。留下皇后和太子監國在都城長安。但是,對於公孫賀巫蠱一案,由於武帝和太子之間嚴重的分歧,武帝喪失了對太子的信任,就把糾治公孫賀案的責任,全權委託給了新任丞相劉屈氂和御史章贛。
劉屈氂一看天賜良機,除掉衛太子的機會就在眼前,過了這村就沒有這店了。劉屈氂接到武帝的任命的時候,心裡難以抑制激動的情緒。這是一次能夠一招定乾坤的機會,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和政治前途可就全玩完。
劉屈氂偷偷地會見了江充,婉轉地告訴江充,皇帝和太子之間大大不睦,皇帝早有了廢太子之心。江充心領神會,感到終於輪到自己出牌了。接下來,劉屈氂讓江充負責調查"巫蠱"一案。
江充既知"上意",又有劉屈氂的支持,任用了一批來自匈奴和西域的"胡巫",在長安城開始了大規模的調查活動。
他帶著西域來的胡人巫師,在長安城裡掘地三尺地尋找巫蠱用的小木偶人,逮捕行蠱及夜間祭祀鬼神的人。長安城裡人人自危。老百姓為了不受酷刑,就以巫蠱相互誣告,而官吏們動輒就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把他們定罪殺頭,弄得長安、京畿和各郡國前後牽連進去被殺的有幾萬人。
搜完了民間,江充就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了。他手下有個爪牙叫檀何,是個方士,自吹能望雲看氣。他煞有介事地說:"我在外面望氣,老遠就瞧見宮裡有鬼氣。宮裡面一定埋著不少木頭人。要是鬼氣不消除的話,皇上的病是沒法好的。"漢武帝一聽宮裡埋著木頭人,為數還不少,嚇了一跳。他連忙下了一道詔書,叫方士檀何、將軍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人跟著江充到宮裡去挖木偶。
江充之意不在皇宮,而在太子的博望苑。果然在衛皇后的寢宮和太子居住的博望苑搜到了許多木偶。尤其是太子那裡不但挖出了許多木偶,還挖出了一條布帛,上面寫著咒罵皇上的話。於是江充出來對官員們宣布說:"在太子的宮裡掘到的木偶特別多,還有寫著詛咒言語的帛書。其中言辭的大逆不道之處,我一定會如實奏報給皇上。"
太子平地里遭了陷害,心裡頭大窩火。他連忙找少傅石德商量對策。石德作為太子的師傅,要追究起來責任不小,他害怕武帝治他的罪,就慫恿太子起兵捉拿江充。石德說:"現在皇上有病,住在甘泉宮,皇后和太子派人去問病也被擋在宮門外頭不讓進去,又不給通報,皇上是死是活誰也不知道。奸臣當道,鬧到這種地步。太子就不想想秦朝太子扶蘇的事嗎?"太子深以為然,但還想著到父皇面前申訴。
事情是這樣的,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常常倚勢為非作歹,"驕奢不奉法",擅自挪用"北軍錢千九百萬",案發後被捕。公孫賀向武帝請求以立功贖子罪,自請追捕早被通緝但一直未歸案的陽陵大俠朱安世以交換兒子。
朱安世被公孫賀捕得後,毫無懼色,仰天大笑並揚言,公孫賀如果膽敢殺死他,他就讓公孫家遭滅門之災。果然,朱安世自獄中上書:"舉報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詛上,於皇宮甘泉馳道埋偶人,祝詛皇帝有惡言。"根據舉報,漢武帝大怒,詔公孫賀全家"下有司案驗於皇宮,窮治所犯"。最終公孫賀下獄,"父子死獄中,全家滅族"。
這就是巫蠱之案的緣起。公孫賀一案,遂成為點燃巫蠱大案和長安政變的導火索。
武帝殺公孫賀後曾說:"故丞相賀倚舊故,乘高勢而為邪。占美田以利子弟賓客,不顧元元。無益邊谷,貨賂上流,朕忍之久矣。"公孫賀到了死了還不算,還要給武帝背千古黑鍋,頂千古罵名,漢武帝堪稱厚黑教主。
公孫賀之死,便有了平步青雲的劉屈氂。武帝在詔書里說"親親任賢",將這個侄兒稱為"賢",還認為任賢不避親是堯帝和周公之道。
,大漢王朝的內外形勢都不容樂觀。國內因為公孫賀巫蠱一案鬧得人心惶惶,混亂不堪,邊境上匈奴也趁著漢朝內亂從上谷、五原殺進來,屠戮邊民,大肆劫掠。第二年,又從五原、酒泉進犯,殺了漢朝的兩名都尉。
第32節:劉屈氂:偷雞不成,反蝕把米(6)
漢武帝就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七萬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軍三萬餘出西河、重合侯馬通率騎四萬出酒泉,分兵三路反擊匈奴。臨出兵的時候,丞相劉屈氂設宴為李廣利餞行,送到渭橋的時候,兩個人交頭接耳,悄悄商定了扶立昌邑哀王劉髆為太子的事情。
公孫賀一案導致巫蠱之亂發生後,伺機很久的丞相劉屈氂和直指繡衣使者江充終於看到了機會的降臨。劉屈氂發現,經過公孫賀一案,衛氏集團的力量已然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但太子尚在,皇后尚在,只要這兩個人還存在,擁立昌邑王的企圖就會受到阻撓,因此二人必須除掉。
劉屈氂授意江充,想盡辦法將巫蠱的禍水引到太子和皇后的身上。江充整人絕對一流,他和劉屈氂心照不宣,一個坐鎮八卦台,一個充當急先鋒,這下子衛太子還真有點招架不住。
漢武帝被巫蠱的案子攪得頭昏腦漲的,老是覺得精神恍惚。一天睡午覺的時候,他在夢裡突然見到幾千個小木頭人,個個手裡拿著棍子,拼命地往他身上打,打得他痛得不得了,卻怎麼也逃不開。他大叫一聲就嚇醒了,從此就害上了病。這個時候,直指繡衣使者江充就勸他住到甘泉宮去。
武帝聽從了江充的勸告,到甘泉宮去避暑。留下皇后和太子監國在都城長安。但是,對於公孫賀巫蠱一案,由於武帝和太子之間嚴重的分歧,武帝喪失了對太子的信任,就把糾治公孫賀案的責任,全權委託給了新任丞相劉屈氂和御史章贛。
劉屈氂一看天賜良機,除掉衛太子的機會就在眼前,過了這村就沒有這店了。劉屈氂接到武帝的任命的時候,心裡難以抑制激動的情緒。這是一次能夠一招定乾坤的機會,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和政治前途可就全玩完。
劉屈氂偷偷地會見了江充,婉轉地告訴江充,皇帝和太子之間大大不睦,皇帝早有了廢太子之心。江充心領神會,感到終於輪到自己出牌了。接下來,劉屈氂讓江充負責調查"巫蠱"一案。
江充既知"上意",又有劉屈氂的支持,任用了一批來自匈奴和西域的"胡巫",在長安城開始了大規模的調查活動。
他帶著西域來的胡人巫師,在長安城裡掘地三尺地尋找巫蠱用的小木偶人,逮捕行蠱及夜間祭祀鬼神的人。長安城裡人人自危。老百姓為了不受酷刑,就以巫蠱相互誣告,而官吏們動輒就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把他們定罪殺頭,弄得長安、京畿和各郡國前後牽連進去被殺的有幾萬人。
搜完了民間,江充就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了。他手下有個爪牙叫檀何,是個方士,自吹能望雲看氣。他煞有介事地說:"我在外面望氣,老遠就瞧見宮裡有鬼氣。宮裡面一定埋著不少木頭人。要是鬼氣不消除的話,皇上的病是沒法好的。"漢武帝一聽宮裡埋著木頭人,為數還不少,嚇了一跳。他連忙下了一道詔書,叫方士檀何、將軍韓說、御史章贛、黃門蘇文等人跟著江充到宮裡去挖木偶。
江充之意不在皇宮,而在太子的博望苑。果然在衛皇后的寢宮和太子居住的博望苑搜到了許多木偶。尤其是太子那裡不但挖出了許多木偶,還挖出了一條布帛,上面寫著咒罵皇上的話。於是江充出來對官員們宣布說:"在太子的宮裡掘到的木偶特別多,還有寫著詛咒言語的帛書。其中言辭的大逆不道之處,我一定會如實奏報給皇上。"
太子平地里遭了陷害,心裡頭大窩火。他連忙找少傅石德商量對策。石德作為太子的師傅,要追究起來責任不小,他害怕武帝治他的罪,就慫恿太子起兵捉拿江充。石德說:"現在皇上有病,住在甘泉宮,皇后和太子派人去問病也被擋在宮門外頭不讓進去,又不給通報,皇上是死是活誰也不知道。奸臣當道,鬧到這種地步。太子就不想想秦朝太子扶蘇的事嗎?"太子深以為然,但還想著到父皇面前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