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衛青死後,漢武帝對於同是衛氏集團力量的公孫賀家族採取了將取先予,先揚後抑的策略,這也是武帝逐一擊潰衛太子勢力的步驟之一。
公孫賀對此似乎也有所察覺。當公孫賀被武帝任命為丞相時,他不喜反哭,拒絕受印,大喊:這下我家完蛋了。
公孫賀此舉現在看來似乎很讓人費解,但聯繫到當時的情況,公孫賀的舉動倒是讓人深為同情。
公孫賀拜相之前,已有李蔡、嚴青翟、趙周接連三任丞相死於非命,只有李蔡之前的公孫弘、趙周之後的石慶才算是有始有終。石慶為人謹慎,還是屢次被武帝斥責,最後連病帶怕死在家裡。有了這些前車之鑑,所以公孫賀一聽武帝說要拜他為相,即長號痛哭死活不肯就位,惹得武帝很不痛快,公孫賀才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勉強從命。
等出了大殿,有同僚問他:"拜相是多麼榮耀的事情,您怎麼非要推辭呢?"公孫賀說:"皇上十分賢明,我當這個丞相實在是不能勝任,恐怕辜負了他的重託,將來受到重責。我的身家性命從此危險了!"
後來果然巫蠱獄興,"衛氏悉滅",而事情的起因和導火索就是公孫家的滅族慘案。
事情是這樣的,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常常倚勢為非作歹,"驕奢不奉法",擅自挪用"北軍錢千九百萬",案發後被捕。公孫賀向武帝請求以立功贖子罪,自請追捕早被通緝但一直未歸案的陽陵大俠朱安世以交換兒子。
朱安世被公孫賀捕得後,毫無懼色,仰天大笑並揚言,公孫賀如果膽敢殺死他,他就讓公孫家遭滅門之災。果然,朱安世自獄中上書:"舉報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詛上,於皇宮甘泉馳道埋偶人,祝詛皇帝有惡言。"根據舉報,漢武帝大怒,詔公孫賀全家"下有司案驗於皇宮,窮治所犯"。最終公孫賀下獄,"父子死獄中,全家滅族"。
這就是巫蠱之案的緣起。公孫賀一案,遂成為點燃巫蠱大案和長安政變的導火索。
武帝殺公孫賀後曾說:"故丞相賀倚舊故,乘高勢而為邪。占美田以利子弟賓客,不顧元元。無益邊谷,貨賂上流,朕忍之久矣。"公孫賀到了死了還不算,還要給武帝背千古黑鍋,頂千古罵名,漢武帝堪稱厚黑教主。
公孫賀之死,便有了平步青雲的劉屈氂。第31節:劉屈氂:偷雞不成,反蝕把米(5)
由是才有了劉屈氂和江充的勾結,利用巫蠱之亂,暗中精心策劃了一樁奪嫡大案。
目標明確後,江充和走狗蘇文開始了周密的準備。在他倆的努力下,衛太子一步一步走近江充為其精心設計的圈套中。
蘇文整人的辦法其實也簡單,就是"誣告"。
有一回太子到未央宮拜見母親,好大半天才出來,蘇文就跑到武帝面前說:"太子一天到晚在後宮調戲宮女。"武帝雖然不喜歡這個兒子,但對兒子的人品還是相信的。他默不做聲,賜了許多宮女給太子。太子後來知道了是蘇文在搗鬼,心裡十分恨他。
又有一次,漢武帝病了,他打發常融去召太子來問安。常融卻先跑去找蘇文,兩人商量好了口徑才去召喚太子前來。常融先跑回來告惡狀說:"太子聽說皇上病了,臉上馬上喜氣洋洋的。"武帝嘆了一口氣。等太子進來的時候,他不動聲色地觀察太子的表情,見太子面帶笑容,卻掩飾不住臉上偷偷哭過的淚痕。武帝心裡十分欣慰,再三追問太子,才知道是常融搞的鬼,要離間他們父子。武帝當時就把常融宰了。
蘇文雖然沒有受到牽連,但驚嚇不小,老是怕太子查出他是常融的幕後主使,更怕太子登基後跟他秋後算帳,就催促江充快點想法子整死太子。
於是,他們加緊了實施陰謀的步伐。
江充密謀行動的同時,劉屈氂除了給與堅決支持外,自己也處心積慮地思忖怎麼樣除掉太子。
劉屈氂的前任是公孫賀,公孫賀被免相後,才輪到劉屈氂做丞相。公孫賀這個人也有來頭,他曾經七任將軍,兩次封侯,算得上是官場上的老油條,尤其他跟衛青是連襟,也是衛氏集團最堅定的跟隨者。只不過他無奈地做了冤大頭。
衛青死後,漢武帝對於同是衛氏集團力量的公孫賀家族採取了將取先予,先揚後抑的策略,這也是武帝逐一擊潰衛太子勢力的步驟之一。
公孫賀對此似乎也有所察覺。當公孫賀被武帝任命為丞相時,他不喜反哭,拒絕受印,大喊:這下我家完蛋了。
公孫賀此舉現在看來似乎很讓人費解,但聯繫到當時的情況,公孫賀的舉動倒是讓人深為同情。
公孫賀拜相之前,已有李蔡、嚴青翟、趙周接連三任丞相死於非命,只有李蔡之前的公孫弘、趙周之後的石慶才算是有始有終。石慶為人謹慎,還是屢次被武帝斥責,最後連病帶怕死在家裡。有了這些前車之鑑,所以公孫賀一聽武帝說要拜他為相,即長號痛哭死活不肯就位,惹得武帝很不痛快,公孫賀才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勉強從命。
等出了大殿,有同僚問他:"拜相是多麼榮耀的事情,您怎麼非要推辭呢?"公孫賀說:"皇上十分賢明,我當這個丞相實在是不能勝任,恐怕辜負了他的重託,將來受到重責。我的身家性命從此危險了!"
公孫賀對此似乎也有所察覺。當公孫賀被武帝任命為丞相時,他不喜反哭,拒絕受印,大喊:這下我家完蛋了。
公孫賀此舉現在看來似乎很讓人費解,但聯繫到當時的情況,公孫賀的舉動倒是讓人深為同情。
公孫賀拜相之前,已有李蔡、嚴青翟、趙周接連三任丞相死於非命,只有李蔡之前的公孫弘、趙周之後的石慶才算是有始有終。石慶為人謹慎,還是屢次被武帝斥責,最後連病帶怕死在家裡。有了這些前車之鑑,所以公孫賀一聽武帝說要拜他為相,即長號痛哭死活不肯就位,惹得武帝很不痛快,公孫賀才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勉強從命。
等出了大殿,有同僚問他:"拜相是多麼榮耀的事情,您怎麼非要推辭呢?"公孫賀說:"皇上十分賢明,我當這個丞相實在是不能勝任,恐怕辜負了他的重託,將來受到重責。我的身家性命從此危險了!"
後來果然巫蠱獄興,"衛氏悉滅",而事情的起因和導火索就是公孫家的滅族慘案。
事情是這樣的,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常常倚勢為非作歹,"驕奢不奉法",擅自挪用"北軍錢千九百萬",案發後被捕。公孫賀向武帝請求以立功贖子罪,自請追捕早被通緝但一直未歸案的陽陵大俠朱安世以交換兒子。
朱安世被公孫賀捕得後,毫無懼色,仰天大笑並揚言,公孫賀如果膽敢殺死他,他就讓公孫家遭滅門之災。果然,朱安世自獄中上書:"舉報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詛上,於皇宮甘泉馳道埋偶人,祝詛皇帝有惡言。"根據舉報,漢武帝大怒,詔公孫賀全家"下有司案驗於皇宮,窮治所犯"。最終公孫賀下獄,"父子死獄中,全家滅族"。
這就是巫蠱之案的緣起。公孫賀一案,遂成為點燃巫蠱大案和長安政變的導火索。
武帝殺公孫賀後曾說:"故丞相賀倚舊故,乘高勢而為邪。占美田以利子弟賓客,不顧元元。無益邊谷,貨賂上流,朕忍之久矣。"公孫賀到了死了還不算,還要給武帝背千古黑鍋,頂千古罵名,漢武帝堪稱厚黑教主。
公孫賀之死,便有了平步青雲的劉屈氂。第31節:劉屈氂:偷雞不成,反蝕把米(5)
由是才有了劉屈氂和江充的勾結,利用巫蠱之亂,暗中精心策劃了一樁奪嫡大案。
目標明確後,江充和走狗蘇文開始了周密的準備。在他倆的努力下,衛太子一步一步走近江充為其精心設計的圈套中。
蘇文整人的辦法其實也簡單,就是"誣告"。
有一回太子到未央宮拜見母親,好大半天才出來,蘇文就跑到武帝面前說:"太子一天到晚在後宮調戲宮女。"武帝雖然不喜歡這個兒子,但對兒子的人品還是相信的。他默不做聲,賜了許多宮女給太子。太子後來知道了是蘇文在搗鬼,心裡十分恨他。
又有一次,漢武帝病了,他打發常融去召太子來問安。常融卻先跑去找蘇文,兩人商量好了口徑才去召喚太子前來。常融先跑回來告惡狀說:"太子聽說皇上病了,臉上馬上喜氣洋洋的。"武帝嘆了一口氣。等太子進來的時候,他不動聲色地觀察太子的表情,見太子面帶笑容,卻掩飾不住臉上偷偷哭過的淚痕。武帝心裡十分欣慰,再三追問太子,才知道是常融搞的鬼,要離間他們父子。武帝當時就把常融宰了。
蘇文雖然沒有受到牽連,但驚嚇不小,老是怕太子查出他是常融的幕後主使,更怕太子登基後跟他秋後算帳,就催促江充快點想法子整死太子。
於是,他們加緊了實施陰謀的步伐。
江充密謀行動的同時,劉屈氂除了給與堅決支持外,自己也處心積慮地思忖怎麼樣除掉太子。
劉屈氂的前任是公孫賀,公孫賀被免相後,才輪到劉屈氂做丞相。公孫賀這個人也有來頭,他曾經七任將軍,兩次封侯,算得上是官場上的老油條,尤其他跟衛青是連襟,也是衛氏集團最堅定的跟隨者。只不過他無奈地做了冤大頭。
衛青死後,漢武帝對於同是衛氏集團力量的公孫賀家族採取了將取先予,先揚後抑的策略,這也是武帝逐一擊潰衛太子勢力的步驟之一。
公孫賀對此似乎也有所察覺。當公孫賀被武帝任命為丞相時,他不喜反哭,拒絕受印,大喊:這下我家完蛋了。
公孫賀此舉現在看來似乎很讓人費解,但聯繫到當時的情況,公孫賀的舉動倒是讓人深為同情。
公孫賀拜相之前,已有李蔡、嚴青翟、趙周接連三任丞相死於非命,只有李蔡之前的公孫弘、趙周之後的石慶才算是有始有終。石慶為人謹慎,還是屢次被武帝斥責,最後連病帶怕死在家裡。有了這些前車之鑑,所以公孫賀一聽武帝說要拜他為相,即長號痛哭死活不肯就位,惹得武帝很不痛快,公孫賀才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勉強從命。
等出了大殿,有同僚問他:"拜相是多麼榮耀的事情,您怎麼非要推辭呢?"公孫賀說:"皇上十分賢明,我當這個丞相實在是不能勝任,恐怕辜負了他的重託,將來受到重責。我的身家性命從此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