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頁
然,文帝登基,為求君主集權,扶持儒家士大夫制衡軍功地主。文帝興國三年正月十六,政變爆發。翌日,文帝退位,其姊秦國大長公主即位,是為武帝。
夏帝國初立之時,四夷來朝,太祖納暹羅、琉球等諸國入朝貢體系,拒絕為朝鮮復國,併吞其地置安東都護府。
復興元年,緬甸洞吾王朝白莽殺兄自立,太祖拒絕承認白莽為緬甸國王,封建明王於緬甸,以晉王為輔,支援大批軍需物資。
翌年四月,晉王破緬北阿瓦,明王朱由榔建明國,改阿瓦為承天府,入夏帝國朝貢體系。
然則南下之時,晉王本部兵馬多有逃亡,於夏帝國受到壓制的儒家士人及西南土司雖多有先後南下者,但其人多無治國之能、統兵之才,且內耗甚多。再兼漢族人口比例過低,緬甸反抗逾強,以致晉王連戰連捷,攻滅洞吾王朝,卻始終未能徹底占據緬甸,只得與孟族重建之新白古王朝對峙於緬甸中部。
復興十五年,延平郡王病故,其子鄭經請為藩屬,太祖不允,遣吳登科為招討大將軍,陳奇策為招討副將軍伐之。鄭經兵敗澎湖,請降,台灣納入版圖。
武帝正國四年,晉王病故,世子繼承晉王之位。然,少晉王無法與其父才具相比,苦戰經年,阿瓦為白古王朝攻陷,晉王李嗣興力戰而亡,世子護衛明王朱由榔逃亡雲南,請求內附。白古王朝盡屠阿瓦漢人。
武帝正國五年,明王請為國賓,夏軍集結六萬,輔以日本、琉球及台灣土著組成之歸化軍自海路攻入緬甸,破仰光,於次年十月全取緬甸。設護緬校尉,置於南洋都護府之下,緬甸一國不復存焉。
攻略緬甸期間,夏軍及歸化軍受命武帝,盡屠緬甸孟族及附逆之緬族,武帝盛讚其為以牙還牙,以血還血。自此之後,武帝享國一甲子之久,於周邊列國多有屠戮,南洋、安西、安北、鎮北四大都護府確立,鮮血女皇之號震懾全球。
武帝正國六十年,武帝病故,傳位於文帝之孫,是為宣帝。宣帝例行武帝國策,大肆對外擴張。
自此亦為夏帝國之永例……
完本感言
一本兩百七十餘萬字的小說的完本,於筆者而言,是開天闢地頭一回。
之所以會有這部作品,其原因在於書荒、對南明史的閱讀和感悟以及一個作者的夢想。這個夢想,無疑是漫長的,從2015年8月17日開始在word文檔上打出第一個字開始,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即便是從上傳開始,亦是有長達二十二個月的時間。
這段時間,熬夜是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也是能免則免,社交活動亦是能推就推,一切空閒時間皆用於查找資料和寫作,疲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到了最後的一個月,思考和猶豫更多,碼字狀態下滑嚴重,請假就成了必然。
所幸的是,迄今為止,拙作歷經兩年的時間,也終於宣告完本。筆者踐行了初發表時的諾言,將故事完整的呈現出來,當寫下全書完的那三個字的時候,不由得長舒了一口大氣。
《永曆四年》這個故事,之所以會叫這個不太討喜的名字,其原因是在於永曆四年於故事發生的地區浙江而言是一個大年份。
這一年,浙江清軍展開了對浙東抗清勢力的全面圍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四明山明軍,而關鍵中的關鍵就是陳文起初效力的大蘭山明軍。
誠如簡介中所言的那般,滿清在剿滅四明山明軍之後,進行了血腥的洗山行動,為的就是剪除掉魯監國朝廷的行在舟山的這一犄角。歷史上,到了第二年,清軍在進攻舟山之前再度進行了一場洗山,確保了後路無憂才大舉進攻舟山。而舟山之戰的結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及浙江大規模,有組織性的抗清運動的覆滅。
故事之中,陳文投奔大蘭山明軍,為的是前往福建的盤纏。後來決定留下改變這場悲劇,為此編練了一支仿照戚家軍式的小規模部隊。但是努力的結果,卻是在內鬥之中未盡全功,四明山沒有逃過洗山的命運,陳文帶著部隊救出了上萬的百姓和大蘭山明軍的後勤機構,在一場殿後戰中戰勝了追擊而來的清軍。
這是第一卷的故事,也是整體的基調。因為南明這個時代就是內鬥頻仍,各路勢力,同勢力的各個派別花式互懟,最後便宜了我大清。一個核心男丁數量只有不到六萬人的異族,在入關之初便占據了中國大半土地的情況下,還是花費了長達二十年的時間才勉強完成了初步的征服,這裡面漢奸和內鬥狗們不可謂不是居功至偉。
正因為當時是一個這樣的環境,所以陳文這一路走來,排擠、內鬥、叛亂、叛逃、歧視和不信任,可謂是充斥其間。陳文每一天都在為了未來而戰,但卻總有人在拖後腿。例如為當時不少讀者所詬病的曹從龍之亂,當時就有不少人在各種地方怒罵筆者虐主。
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罷。歷史上如李定國、鄭成功這樣的民族英雄,他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唯一的區別就是,陳文是穿越者,靠著近代化軍隊的蠻力實現了對歷史的改寫,而他們沒有成功,僅此而已。
陳文改寫歷史的力量來自於制度的變革和軍事的強大,故事亦是以自戚繼光的兵法推演近代軍隊作為其中的一條主線。陳文經過了鴛鴦陣、長槍陣、空心方陣,最後在清廷先後師法西班牙方陣和古斯塔夫方陣的刺激下憋出了近代軍隊的大殺器排隊槍斃戰術和牆式衝鋒戰術,最終完成了近代化的變革。
夏帝國初立之時,四夷來朝,太祖納暹羅、琉球等諸國入朝貢體系,拒絕為朝鮮復國,併吞其地置安東都護府。
復興元年,緬甸洞吾王朝白莽殺兄自立,太祖拒絕承認白莽為緬甸國王,封建明王於緬甸,以晉王為輔,支援大批軍需物資。
翌年四月,晉王破緬北阿瓦,明王朱由榔建明國,改阿瓦為承天府,入夏帝國朝貢體系。
然則南下之時,晉王本部兵馬多有逃亡,於夏帝國受到壓制的儒家士人及西南土司雖多有先後南下者,但其人多無治國之能、統兵之才,且內耗甚多。再兼漢族人口比例過低,緬甸反抗逾強,以致晉王連戰連捷,攻滅洞吾王朝,卻始終未能徹底占據緬甸,只得與孟族重建之新白古王朝對峙於緬甸中部。
復興十五年,延平郡王病故,其子鄭經請為藩屬,太祖不允,遣吳登科為招討大將軍,陳奇策為招討副將軍伐之。鄭經兵敗澎湖,請降,台灣納入版圖。
武帝正國四年,晉王病故,世子繼承晉王之位。然,少晉王無法與其父才具相比,苦戰經年,阿瓦為白古王朝攻陷,晉王李嗣興力戰而亡,世子護衛明王朱由榔逃亡雲南,請求內附。白古王朝盡屠阿瓦漢人。
武帝正國五年,明王請為國賓,夏軍集結六萬,輔以日本、琉球及台灣土著組成之歸化軍自海路攻入緬甸,破仰光,於次年十月全取緬甸。設護緬校尉,置於南洋都護府之下,緬甸一國不復存焉。
攻略緬甸期間,夏軍及歸化軍受命武帝,盡屠緬甸孟族及附逆之緬族,武帝盛讚其為以牙還牙,以血還血。自此之後,武帝享國一甲子之久,於周邊列國多有屠戮,南洋、安西、安北、鎮北四大都護府確立,鮮血女皇之號震懾全球。
武帝正國六十年,武帝病故,傳位於文帝之孫,是為宣帝。宣帝例行武帝國策,大肆對外擴張。
自此亦為夏帝國之永例……
完本感言
一本兩百七十餘萬字的小說的完本,於筆者而言,是開天闢地頭一回。
之所以會有這部作品,其原因在於書荒、對南明史的閱讀和感悟以及一個作者的夢想。這個夢想,無疑是漫長的,從2015年8月17日開始在word文檔上打出第一個字開始,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即便是從上傳開始,亦是有長達二十二個月的時間。
這段時間,熬夜是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也是能免則免,社交活動亦是能推就推,一切空閒時間皆用於查找資料和寫作,疲憊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到了最後的一個月,思考和猶豫更多,碼字狀態下滑嚴重,請假就成了必然。
所幸的是,迄今為止,拙作歷經兩年的時間,也終於宣告完本。筆者踐行了初發表時的諾言,將故事完整的呈現出來,當寫下全書完的那三個字的時候,不由得長舒了一口大氣。
《永曆四年》這個故事,之所以會叫這個不太討喜的名字,其原因是在於永曆四年於故事發生的地區浙江而言是一個大年份。
這一年,浙江清軍展開了對浙東抗清勢力的全面圍剿,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四明山明軍,而關鍵中的關鍵就是陳文起初效力的大蘭山明軍。
誠如簡介中所言的那般,滿清在剿滅四明山明軍之後,進行了血腥的洗山行動,為的就是剪除掉魯監國朝廷的行在舟山的這一犄角。歷史上,到了第二年,清軍在進攻舟山之前再度進行了一場洗山,確保了後路無憂才大舉進攻舟山。而舟山之戰的結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及浙江大規模,有組織性的抗清運動的覆滅。
故事之中,陳文投奔大蘭山明軍,為的是前往福建的盤纏。後來決定留下改變這場悲劇,為此編練了一支仿照戚家軍式的小規模部隊。但是努力的結果,卻是在內鬥之中未盡全功,四明山沒有逃過洗山的命運,陳文帶著部隊救出了上萬的百姓和大蘭山明軍的後勤機構,在一場殿後戰中戰勝了追擊而來的清軍。
這是第一卷的故事,也是整體的基調。因為南明這個時代就是內鬥頻仍,各路勢力,同勢力的各個派別花式互懟,最後便宜了我大清。一個核心男丁數量只有不到六萬人的異族,在入關之初便占據了中國大半土地的情況下,還是花費了長達二十年的時間才勉強完成了初步的征服,這裡面漢奸和內鬥狗們不可謂不是居功至偉。
正因為當時是一個這樣的環境,所以陳文這一路走來,排擠、內鬥、叛亂、叛逃、歧視和不信任,可謂是充斥其間。陳文每一天都在為了未來而戰,但卻總有人在拖後腿。例如為當時不少讀者所詬病的曹從龍之亂,當時就有不少人在各種地方怒罵筆者虐主。
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罷。歷史上如李定國、鄭成功這樣的民族英雄,他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唯一的區別就是,陳文是穿越者,靠著近代化軍隊的蠻力實現了對歷史的改寫,而他們沒有成功,僅此而已。
陳文改寫歷史的力量來自於制度的變革和軍事的強大,故事亦是以自戚繼光的兵法推演近代軍隊作為其中的一條主線。陳文經過了鴛鴦陣、長槍陣、空心方陣,最後在清廷先後師法西班牙方陣和古斯塔夫方陣的刺激下憋出了近代軍隊的大殺器排隊槍斃戰術和牆式衝鋒戰術,最終完成了近代化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