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算了,等我外放做了官,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會忘了我的。王詡收起信箋,這外放三年的勘磨時間,至少在這件事上看起來還不算是什麼壞事。

  第一百四十四章 狀元

  “勾當御藥院的內侍?來做什麼?”王詡想想,自己怎麼和太監扯得上關係…

  陳卯吞了口吐沫,定了定神,“你進了進士科前十名了,要準備上殿聽宣,等著皇上唱名賜第了!”

  王詡對此並沒多大的驚喜,他不像其他的讀書人,有所顧忌,有所謂的風骨,是故在殿試上他對元佑臣僚的大肆撻伐也當然不會有什麼心理負擔,而這種做法自然會受到新黨人的賞識,加上一些文采,進前十不是什麼難事,最關鍵的環節還是皇帝的欽點三甲。

  “歸安你和白石兩人呢?”王詡問道。

  陳卯低了低頭,有些愧意道,“我兩沒有邵牧兄的才華,自然沒能進前十名。不過有進士的名銜,只能暫時在吏部候著職闕。”

  王詡安慰地拍拍陳卯的肩膀,宋廷取士甚多,仁宗朝之後僧多粥少的局面就開始顯現,到了神宗朝就已經成為了冗官的老大難問題,大量的入仕之人拿著朝廷的錢卻無所事事,不僅閒置了人才,還造成了朝廷的財政負擔。甚至出現了幾百人候著一個職闕的局面,經歷了王安石變法,這種局面有所好轉,但是卻沒有根本地改變,除了王安石本身改革的重心放在開源而非節流上,還有一點就是科舉取士乃是籠絡人才,鞏固皇權的最重要的手段,神宗朝的老臣文彥博所言的“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便能反映出當權者的心理。

  所以,陳卯的失望也是情理之中,頂著個進士的名頭,不知何年何月能撈著個官職做,真正地做些實事。而不是拿錢虛度光陰。

  “邵牧兄。你快出去吧,莫人來人等急了。”陳卯振作了精神,對王詡道。

  王詡點點頭,走了出去,大門口,冉清流正接待著宮裡來的人。

  “王邵牧見過……”王詡拱手,正要見禮。卻不知該如何稱呼。

  來人臉方眉闊,面色交一般常人都似乎還有黝黑兩分,完全不是王詡印象中的油頭粉面,臉色白皙的公公形象。

  “咱家姓童名貫,字道夫,乃是御藥院的勾當。此行特地來交代王官人一些上殿的規矩和禮節的,王官人…王官人!”童貫看著原本正準備給自己打招呼的王詡忽然愣在當場。

  “哦!童勾當有禮,在下一時間失神,望童勾當勿怪。”王詡拱拱手道,他的心裡經過短暫的震驚,即刻恢復了平靜,畢竟歷史上比童貫更大的人物也都見著了,但是他仍有些失笑。這些遺臭萬年的歷史人物機緣巧合之下都讓他見識到了。

  童貫見王詡禮數甚佳。也就沒把剛才的事當回事了,即刻隨著王詡進了前廳。在前廳里,童貫告訴了王詡上殿時的禮節,該站在哪,該跪在哪,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不該說話等等。

  王詡一一記在了腦海里,臨送走童貫之時,王詡特地給童貫塞上五十兩銀錠子,這舉動讓童貫驚喜異常,連著給王詡說了好些好聽的,這才離開了王詡的家。

  看著童貫騎馬離開的身影,王詡長嘆一口氣,轉身回到院子裡。

  集英殿

  殿外,十名進士站在殿外垂手侍立,皆都受過勾當御藥院的內侍交代,安安靜靜地候著,雖然很多人都是彼此熟知,但是亦不能打招呼,不能說話。

  王詡站在十人之中,微微一側頭,就能看見胡安國和方天若,他們後面是李元膺以及何昌言,當然章惇的兒子章持也自然是在內了,至於章持何以能進入進士前十,雖然王詡不知其中蹊蹺,但是他自己是怎麼進來的他是心知肚明,他能玩貓膩,章持自然也能。

  殿內,趙煦一一翻看著十份試卷,時而點點頭,時而搖搖頭,時而蹙眉,時而又掛笑。底下的一眾朝臣,卻無從知曉此刻趙煦翻看的是哪一份試卷。

  半響,趙煦合上最後一份試卷,抬眼看著一眾朝臣,“眾卿也都看看今次的殿試試卷吧。”言畢,一揮手,身旁的小黃門就將試卷呈遞了下去,依次發給了殿上的幾人。

  除開幾個宰執外,省試的三個官員,蔡京、陳瓘、劉拯也在內。

  章惇首先看完了十份試卷,當掠過其中一份時,不由得皺緊了眉頭,自家兒子的卷子他當然知道,不過這文采和水平確著實讓人不敢恭維。

  待幾位宰執看完試卷後,蔡京三人才得以閱覽,不過此刻趙煦已經發話了,“眾卿以為今科三甲當誰?”

  趙煦話音剛落,蔡京三人正巧看完所有試卷,蔡京合上最後一份試卷時,手上猶自顫抖,心中波蘭澎湃。

  王詡啊王詡,才華了得,手段更是不凡,此人若有朝一日封侯拜相,怕將是又一個王介甫。蔡京深呼吸了一口氣,那一串文字依舊深深地徘徊在他腦海里:……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之言廩實而武備修,然後教化行,而民信於我,不離叛也……愚謂以人情而言,則兵食足而後吾之信可以孚於民。以民德而言,則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為政者,當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棄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