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哦?此人竟有如此大才?”章惇捋著鬍鬚琢磨了一陣,自言道,“不知此人是否參加今年的省試。”

  章持是知道如今朝政多變,朝堂上多一個助力,將來就少一分變數,元佑更化離此並不遙遠,一朝天子一朝臣,誰都要想好退路。

  “爹不擔心陳瓘之故事?”章持謹慎地提醒道。

  提起陳瓘,章惇並未表現出先前的一番怒色,而是笑顏道,“陳瓘乃是主張善待元佑黨人,對變法之事並不支持。而他王邵牧不同,這經世致用之學便是向荊公新學最好的投誠。”

  章持面上亦是點點頭,但心裡卻對自己剛才提及王詡有些懊悔了,見著爹的表情,顯然對這個素未謀面的王詡很是讚賞,他著實有些不痛快,“王詡若真是奇才,其他幾位宰執恐怕也會有意。”章持是知道自己爹在朝堂上並非是一呼百應的人物,幾個宰執都心懷鬼胎,所以如此一說,想讓章惇好好考量對王詡的引納。

  聽完章持的話,章惇並沒有立刻回答,只是看著手中茶杯里蒸騰而起的白煙,輕念了一聲,“曾布……”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交引

  馬華給王詡倒上了一杯熱茶,隨即問道,“公子一路上沒有大礙吧?”

  王詡點點頭,他很是關心在汴京城裡的生意,“交引鋪辦得怎麼樣了?”

  “還是很順利,之前夏家在汴京就有交引鋪,所以也不缺人手經驗,只是多出些錢,多辦幾個鋪子罷了。”

  “說說詳細的情況。”王詡對這個古代有價證券很是有興趣,從他對交引的初步了解來看,這個東西不僅關乎著朝廷數百萬軍隊的後勤補給,還關乎著朝廷的經濟民生各個方面。

  “目前朝廷所施行乃是交引法,拿茶葉一項來說。朝廷在淮南的蘄、黃、廬、舒、壽、光六州,設置了十三個山場負責茶葉買賣。在淮南之外的其他六路,官府也設置了很多山場。商人販茶,必須先到京師榷貨務交納現錢或金帛實物,換得茶葉的交引,再到六榷貨務十三山場兌取茶葉,轉向各地售賣;也可直接到六務十三場入納錢帛,其效果相當於運輸貨物去京城。這樣一來,朝廷一手控制茶葉的生產買賣,一手換得入中糧草,中間以茶引走商賈,成了朝廷交引法的主要運作方式。”

  馬華頓了頓,又接著道,“鹽引和茶引差不多,只是用鹽引兌換鹽巴的地方是在各個鹽場,不同於茶葉只產於南方,鹽引在北方和南方的鹽場都能兌換鹽巴。”

  “茶鹽究竟有多大利,能夠驅使商人們往來南北,將糧草運輸到汴京?”王詡不解,雖說茶鹽乃是國家壟斷,但是逐利乃是商人們的本質,若是茶鹽之利不足夠大。商人們必然不會勞師動眾地南北奔波。何況一路上還有各種稅賦,以及江湖的不確定勢力。

  談到利益,馬華兩眼頓時一亮,“其利甚大。且不論茶鹽到了邊境賣給蕃人能夠有數十倍乃至於百倍之利,交引本身的所包含的利益就都要在茶鹽販賣之上。”

  “自太宗雍熙年間北伐失敗之後,朝廷為防禦遼國、對付西夏,在北部和西北沿邊地區常年屯駐數十萬重兵。糧草軍需,供饋浩繁,朝廷便利用商人對茶利益的追求,以付引換茶鹽為報酬,誘使他們向邊境地區輸送糧草。為鼓勵商人更多地入中,朝廷採取了優惠政策。對入中糧草虛估其價值,比之各處地方買賣價格更高。”

  “虛估?”王詡皺著眉頭問道。

  “比如粟價應該是七百五十文一石,運送到汴京,那麼朝廷給商人們的交引能夠兌換的茶鹽就值一千文錢,有時甚至是給予的交引價值二千文。若是戰事緊張,只值當兩千文的糧草,運送到汴京其價格必然會翻上一翻。”

  聽馬華說完,王詡緊鎖的眉頭皺得更厲害。

  “還有一點。入中糧草的並非都是大商人。很多是離得汴京很近的地主和農民他們被稱為‘土人’,他們把糧草運送到京城。拿到了茶引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再去南方換取茶葉,所以他們就將到手的交引賣給我們。也就是賣給我們在汴京城裡設立的交引鋪。他們能得到寫甜頭,但是大頭還是我們拿了。比如一百貫的茶引,賣到交引鋪他們最多能拿到三千文錢。”

  損失的還是朝廷,難怪王安石要在汴京施行市易法(由朝廷充當商人參與商業買賣),這些錢都進了豪商巨賈們的腰包,朝廷為了應對西北二夷,財政年年入不敷出,最終還在歷史上落了個積貧積弱的名聲。

  馬華喝了口茶,潤了潤,又補充道,“每遇戰時,邊境所需的糧草就會猛增,尤其是熙寧開邊以來到如今,朝廷為了解邊境的物資問題便開始濫發交引。交引可以濫發但是茶葉和鹽巴的產量卻有限,交引的發行量嚴重超過了官茶和官鹽的兌現能力。”

  王詡聽著不禁出口問道,“這樣一來必然導致交引跌價,商人們還會願意運輸糧草到京城?”王詡根據他所學的知識判斷,這交引濫發,就像印紙幣一樣,必然導致通貨膨脹,一旦通貨膨脹,商人們就會將手裡的現金變成不動產或是黃金,而不會繼續持有大量的現金。

  馬華搖頭,頗不以為然,“公子此言差矣,交引越是跌價,商人們能賺取的利益越是多。交引價格下跌,豪商巨賈們就大肆囤積交引,雖然說交引在市面上的價格是跌了,但是它能換到的實際上的茶葉和鹽巴的量是不會減少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