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王詡的設想,但讓他頭痛的是,自己若沒有新的學術見解,沒有遺世獨立的學術學派創新,這一手的效果就會大大減退。但是,上天算是幫了他一個大忙,北宋新舊兩黨攻伐,王安石新學受創,程朱理學的創立者程顥、程頤尚在,朱熹尚未出世,統治思想界數百年的程朱理學正處於襁褓階段,還沒有集大成,所以,留給他的時間還有一些。

  “邵牧兄所言屬實?”陳卯激動地拉住王詡道。

  “當然。”其實王詡心裡有著另一個盤算。

  “誒,邵牧你就不要糊弄他了,咱們兩好好地喝上兩杯。”陳寅嬉笑著說道。

  王詡一看陳卯狠狠地瞪著陳寅,就趕緊接過話茬道:“謙之所言差異,我說的可是當真的。”見陳寅不以為意,陳卯面色大悅,王詡又問道:“謙之,何日有船要去崖州?”

  “大概後日吧,怎麼邵牧急著要走,好不容易來了明州,都不多陪陪哥哥。”

  陳卯附和道:“是啊,是啊,邵牧兄還是多留些時日吧。”

  “來日方長,見過岳父大人之後,我還會回來和歸安一起去石鼓書院。”王詡笑著說道。

  陳卯一聽,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了,反倒是陳寅像是受了冷落,不依不撓道:“你我相交多年,今日怎地站在了他那邊,後日你休得走。”

  王詡哈哈哈大笑道:“謙之兄若惱豈不是負了如此良辰美景,邵牧作詞一首,權當賠罪,謙之你看如何?”

  “罰酒三杯,再來作詞。”

  “好。”王詡連飲了三杯酒,才搖頭晃腦地吟出了范大成的《滿江紅》:竹里行廚,來問訊、諸侯賓老。春滿座、彈絲未遍,揮毫先了。雲避仁風收雨腳,日隨和氣熏林表。向尊前、來訪白髯翁,衰何早。志手裡,功名兆。光萬丈,文章耀。洗冰壺胸次,月秋霜曉。應念一堂塵網暗,放將百和香雲繞。算賞心、清話古來多,如今少。

  悠揚的詞曲和著清風,緩緩吹來,似乎喚醒了酒勁,同時醉了三個人。

  第四十五章 出海

  兩天的時間裡,陳寅兄弟兩帶著王詡轉遍了明州城,結識了諸多明州城的達官貴人,文人雅士。而讓王詡驚訝的是,自己的名聲的快速傳播,似乎得益於青樓歌妓所唱的《邵牧詞》更多一些,而《孟子集注》卻是相對傳播得慢些。

  藍天映日,淡雲千里,碧波萬丈,海鳥飛騰。

  站在明州的出海碼頭上,王詡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北宋的造船業的發達,長約二十四米,寬約九米擁有十二根桅杆的龐然大物讓他咋舌不已。

  看著王詡驚訝的神色,陳寅不無得意道:“這艘船可是整個東南最大的,也是這一綱里領航的船。”

  王詡向著這艘船後望去,果然見其後還有大約九艘船正在裝貨。

  “謙之,這一綱出海每年有會有幾次?”王詡好奇地問道。

  “大概會有兩三次,情況不定。”陳寅含糊地答道。

  聽得陳寅的話,王詡也大概猜到了陳寅一般不涉家業,遂也沒有追問。

  “大少爺,貨都裝上船了,什麼時候起錨?”一個身形寬闊,四肢健碩,面色油亮五官分明的男子走到陳寅跟前問道。

  陳寅並未答話,而是朝他介紹道:“這位是杭州的王公子,是本少爺多年的故交,要跟著船去崖州,昨日我已給你說過。單滕海路上你要小心照顧,莫出亂子。”

  單滕海朝著陳寅拱手應諾道:“小的謹記,請大少爺放心。”

  “你一定要保證王公子的安全。”陳卯也忍不住叮囑道。

  單滕海心中納悶,這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二少爺怎麼也關心俗事來,不禁對眼前這個王公子格外留心起來,面上卻依舊不動聲色地回答道:“也請二少爺放心,小的知道了。”

  “哦,對了,這一綱在泉州停了之後,再去南邊嗎?”

  “是的,大少爺。在泉州城停留一天,卸一些貨給蕃商,然後再去南邊,之後大約要三個多月的時間才返回。”

  “三個多月?”王詡蹙著眉頭問道。

  單滕海回答道:“是的。但王公子不必擔心,在泉州卸了貨的一艘船會載公子去崖州,然後再載著公子回來,之後會又再泉州城停留一天裝貨,再回杭州城。不會跟著去南邊的蕃國。”

  陳寅對於自己下人的表現很是滿意,不由得贊道:“看了爹說得沒錯,有你在我也放心了。”

  提及陳老爺,單滕海似乎格外地高興些,露出潔白的牙齒笑答道:“老爺謬讚了,單滕海會盡職盡責。”

  “直接回杭州城麼?為什麼不回明州?”陳卯急急地問道。

  “這是老爺的吩咐,說在泉州裝的貨都是黃家要的,耽擱不得,所以需得儘快地送到杭州城。”單滕海如實答道。

  聽到單騰海的話,王詡不禁琢磨,黃家從泉州買的什麼東西?

  “歸安放心,處理完杭州的事,我定會來明州找歸安的。”王詡寬慰陳卯道。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邵牧兄一路順風。”陳卯拱手道。

  王詡朝著陳家兄弟拱手辭別,帶著冉兒和丁強上了陳家的貨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