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第十章 世紀末尋找(10)
儘管如此,81歲的中田光男的到來,還是在北京各界引起了反響。中田本人在離開中國前表示:回國後他還要為此而不斷努力,儘量說服日本有關部門和遠藤的家族打開墓穴,一旦時機成熟,他將再來中國,與賈蘭坡和胡承志等專家會面,直到揭開遠騰兒子的墓穴之謎為止。
魂歸龍骨山
1999年12月,受中國“保護周口店委員會”的邀請,中田光男前往中國並出現在於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國際古人類學學術研討會暨紀念北京猿人第一顆頭蓋骨發現七十周年會議”的開幕式上。上次中田先生來華時,曾受到了中國科學界和新聞媒體的關注,同時還引起了企業家的重視,但遺憾的是,他與賈蘭坡和胡承志未能會面。中田此次來華,在邀請方的精心安排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1999年10月14日上午,92歲的賈蘭坡在兒子兼秘書賈賈彧彰的攙扶下,首先來到了新浪網站聊天室,隨後,81歲的中田光男和86歲的胡承志先生也很快趕到了現場。三位老人——當年的“冤家對頭”、今日的“中日好友”見面後,相互握手,彼此問好。而後,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圍繞中田所提出的“北京人”線索問題,面對眾多在線網友,開始交談。最後,就中田所見的頭骨到底是真“北京人”還是假“北京人”的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甚至爭論。中田光男堅持認為,他當年在遠藤手中看到的應該是“北京人”,並據此推測,挪野中將當年到協和醫學院拿到“北京人”後,就帶到長春,委託當時偽滿洲自然博物館保管,後來就到了遠藤手中。而賈蘭坡和胡承志則對中田的線索基本給予了否定,認為對方提供的《北京原人》這本書上的圖片可能是個模型,絕不是真正的“北京人”,中國發現的“北京人”只有頭骨的一部分,沒有面骨,也沒有那麼整齊的牙齒……
不過,賈蘭坡最後表示,雖然中田所提供的線索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我們還是要感謝他,畢竟每一條線索都是一個希望。當年與“北京人”一同丟失的尚有一大批古人類化石,而每一件丟失的化石,作為研究不同年代古人類文明發展的佐證,都是無價之寶。因此,無論遠藤手中掌握的是扎賚諾爾人頭骨還是“北京人”頭蓋骨,都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是值得整個人類為此尋找下去的。
賈蘭坡、胡承志和中田光男三位老翁的網上會面,給本來就熱熱鬧鬧的國際學術會議又增添了一段有趣的插曲。針對真假“北京人”和“北京人”到底下落何處的問題,無論是局內人還是局外人,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使尋找“北京人”之風在深秋的北京越刮越熱。
2001年4月2日,《北京晚報》在頭版以顯要位置登出《國寶賈蘭坡病危搶救》的文章,文中稱:“‘我今生今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些遺失的北京猿人頭骨,這幾乎成了我的一塊心病。’帶著這永遠的牽掛的賈蘭坡院士,今天躺在北京醫學院的病房裡,這位93歲的老人,因突發腦溢血,現在已處於昏迷狀態,要靠氣管和呼吸機維持正常呼吸。”
1929年,作為原籍河北玉田縣的賈蘭坡畢業於北京匯文中學,兩年後就職於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並被委派到周口店協助裴文中從事遺址的發掘管理工作。1935年接替裴文中主持周口店的發掘工作,並1936年11月連續發現了三個“北京人”頭蓋骨,舉世為之震動。此後的幾十年歲月,賈蘭坡一直從事周口店發掘與研究,並主持指導了中國大陸範圍內的丁村、匼河、西侯渡、藍田、峙峪、許家窯、薩拉烏蘇、水洞溝與泥河灣等一系列重要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由一個中學畢業生和不懂化石和石器為何物的練習生,終成一代傑出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和第四紀地質家、深受國內外學術界推崇和愛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創造了一個在歷史的滾滾洪流與夾縫中刻苦進取,及時把握機遇並靠個人不懈努力實現自我價值重大轉變的人生傳奇和近似科學界的神話。
第十章 世紀末尋找(11)
2001年7月8日,賈蘭坡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於上午11時44分與世長辭,享年93歲。
根據老人生前遺願,遺體火化後骨灰葬在周口店龍骨山——那塊政府早已為他準備好的墓地,在祖先的居處與當年的師友楊鍾健、裴文中相臨為伴。
哀樂、淚水、換聯、鮮花……像當年的裴文中一樣,賈蘭坡的靈魂在送葬隊伍的陣陣哀鳴與淚水飛濺中,帶著事業的巨大欣慰與尋找“北京人”未果的遺憾,悲欣交集地向龍骨山——人類祖先的聖地,飄然而去。此情此景,不免令人憶起埃及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納吉布·馬哈福茲在《自傳的回聲》中那深情婉約的絕響:“我傷感地閉上眼睛,卻看見為我出殯的隊伍正在行進。我走在隊前,手執一隻斟滿生命醇釀的大杯!”
斯人已去,巨星殞矣。神秘失蹤的“北京人”是否還能回到人類的懷抱,以慰逝者的在天之靈?
尾 聲 歸來兮,“北京人”(1)
儘管如此,81歲的中田光男的到來,還是在北京各界引起了反響。中田本人在離開中國前表示:回國後他還要為此而不斷努力,儘量說服日本有關部門和遠藤的家族打開墓穴,一旦時機成熟,他將再來中國,與賈蘭坡和胡承志等專家會面,直到揭開遠騰兒子的墓穴之謎為止。
魂歸龍骨山
1999年12月,受中國“保護周口店委員會”的邀請,中田光男前往中國並出現在於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國際古人類學學術研討會暨紀念北京猿人第一顆頭蓋骨發現七十周年會議”的開幕式上。上次中田先生來華時,曾受到了中國科學界和新聞媒體的關注,同時還引起了企業家的重視,但遺憾的是,他與賈蘭坡和胡承志未能會面。中田此次來華,在邀請方的精心安排下,他的這一願望終於得以實現。
1999年10月14日上午,92歲的賈蘭坡在兒子兼秘書賈賈彧彰的攙扶下,首先來到了新浪網站聊天室,隨後,81歲的中田光男和86歲的胡承志先生也很快趕到了現場。三位老人——當年的“冤家對頭”、今日的“中日好友”見面後,相互握手,彼此問好。而後,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圍繞中田所提出的“北京人”線索問題,面對眾多在線網友,開始交談。最後,就中田所見的頭骨到底是真“北京人”還是假“北京人”的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甚至爭論。中田光男堅持認為,他當年在遠藤手中看到的應該是“北京人”,並據此推測,挪野中將當年到協和醫學院拿到“北京人”後,就帶到長春,委託當時偽滿洲自然博物館保管,後來就到了遠藤手中。而賈蘭坡和胡承志則對中田的線索基本給予了否定,認為對方提供的《北京原人》這本書上的圖片可能是個模型,絕不是真正的“北京人”,中國發現的“北京人”只有頭骨的一部分,沒有面骨,也沒有那麼整齊的牙齒……
不過,賈蘭坡最後表示,雖然中田所提供的線索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我們還是要感謝他,畢竟每一條線索都是一個希望。當年與“北京人”一同丟失的尚有一大批古人類化石,而每一件丟失的化石,作為研究不同年代古人類文明發展的佐證,都是無價之寶。因此,無論遠藤手中掌握的是扎賚諾爾人頭骨還是“北京人”頭蓋骨,都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是值得整個人類為此尋找下去的。
賈蘭坡、胡承志和中田光男三位老翁的網上會面,給本來就熱熱鬧鬧的國際學術會議又增添了一段有趣的插曲。針對真假“北京人”和“北京人”到底下落何處的問題,無論是局內人還是局外人,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使尋找“北京人”之風在深秋的北京越刮越熱。
2001年4月2日,《北京晚報》在頭版以顯要位置登出《國寶賈蘭坡病危搶救》的文章,文中稱:“‘我今生今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那些遺失的北京猿人頭骨,這幾乎成了我的一塊心病。’帶著這永遠的牽掛的賈蘭坡院士,今天躺在北京醫學院的病房裡,這位93歲的老人,因突發腦溢血,現在已處於昏迷狀態,要靠氣管和呼吸機維持正常呼吸。”
1929年,作為原籍河北玉田縣的賈蘭坡畢業於北京匯文中學,兩年後就職於中國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並被委派到周口店協助裴文中從事遺址的發掘管理工作。1935年接替裴文中主持周口店的發掘工作,並1936年11月連續發現了三個“北京人”頭蓋骨,舉世為之震動。此後的幾十年歲月,賈蘭坡一直從事周口店發掘與研究,並主持指導了中國大陸範圍內的丁村、匼河、西侯渡、藍田、峙峪、許家窯、薩拉烏蘇、水洞溝與泥河灣等一系列重要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由一個中學畢業生和不懂化石和石器為何物的練習生,終成一代傑出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學家、古人類學家和第四紀地質家、深受國內外學術界推崇和愛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創造了一個在歷史的滾滾洪流與夾縫中刻苦進取,及時把握機遇並靠個人不懈努力實現自我價值重大轉變的人生傳奇和近似科學界的神話。
第十章 世紀末尋找(11)
2001年7月8日,賈蘭坡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於上午11時44分與世長辭,享年93歲。
根據老人生前遺願,遺體火化後骨灰葬在周口店龍骨山——那塊政府早已為他準備好的墓地,在祖先的居處與當年的師友楊鍾健、裴文中相臨為伴。
哀樂、淚水、換聯、鮮花……像當年的裴文中一樣,賈蘭坡的靈魂在送葬隊伍的陣陣哀鳴與淚水飛濺中,帶著事業的巨大欣慰與尋找“北京人”未果的遺憾,悲欣交集地向龍骨山——人類祖先的聖地,飄然而去。此情此景,不免令人憶起埃及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納吉布·馬哈福茲在《自傳的回聲》中那深情婉約的絕響:“我傷感地閉上眼睛,卻看見為我出殯的隊伍正在行進。我走在隊前,手執一隻斟滿生命醇釀的大杯!”
斯人已去,巨星殞矣。神秘失蹤的“北京人”是否還能回到人類的懷抱,以慰逝者的在天之靈?
尾 聲 歸來兮,“北京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