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整個戰局的角度來看,基輔會戰是否合乎時宜,地點是否適當,能否避免呢?在研究這些問題時,不能僅以希特勒1941年8 月21日簽署的原則性指令為依據。在這些問題上的爭論,早在制定“巴巴羅薩行動”計劃時就已開始了。希特勒與陸軍總司令部之間的危機,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由那些漏洞百出的作戰決心引起的指揮危機,而是整個戰爭指導方面的危機,它使得德國未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來集中兵力兵器,勝利完成“巴巴羅薩行動”。

  還有一個問題是:基輔會戰的勝利為什麼被斷送了?

  史達林和俄國最高統帥部在基輔會戰中遭到失敗後,清楚地認識到,是“堅守命令”導致了“西南方面軍”的覆滅。俄國領導人——與希特勒相反——從中吸取了教訓。在東方戰局的爾後階段,蘇聯軍隊還進行了三次較大規模的堅守,頭兩次還可看作是史達林防禦思想的體現,這兩次指的是蘇軍強大部隊1941年冬末1942年初春在沃爾霍夫合圍圈中和哈爾科夫南部進行的堅守。

  但是在1942年夏天,俄國的戰略就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時已不再“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堅守了”。蘇軍懂得了,在德軍進攻時,向後方縱深地區撤退。對於俄國領導人來說,這也不再是涉及到威望的問題,而是為了消耗德軍的兵力。因此,德軍的攻勢終於在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慘遭夭折。

  莫斯科命令部隊進行的最後一次堅守,是1943年夏在庫爾斯克突出部進行的。蘇軍在這裡進行堅守,是因為它已判明德軍的行動並決定要實施反攻,這一次,蘇軍在確信其已調集了充足兵力、達成了兵力兵器的優勢之後,沒有從庫爾斯克突出部撤退,粉碎了“堡壘行動”——德軍在東方戰局中的最後一次攻勢。

  由於從基輔會戰中吸取了教訓,蘇聯的戰略前進了一步,而德國的、更確切地說是希特勒的戰略則倒退了(從1942年起開始執行“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堅守”的戰略)。這一進一退的變化最終對東方戰局的影響,似乎可以這樣來表述:

  蘇聯領導人從基輔殲滅戰中吸取的教訓拯救了莫斯科,從而也拯救了俄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