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213 警戒師(由德勞姆·德·庫比埃爾中將指揮,部署在烏曼- 別爾季切夫地區);

  第454 警戒師(由維爾克中將指揮,部署在別爾季切夫- 科羅斯堅地區);

  黨衛軍第1 騎兵旅(由黨衛軍上校費格萊指揮,部署在普里皮亞特沼澤地區)。

  9 月20日,陸軍後方地區的分界線為:從尼古拉耶夫沿布格河到文尼察西部,接著徑直向北經過薩爾內,到達維德格羅傑克,爾後橫穿普里皮亞特沼澤地,直到中央集團軍群的地段。

  從9 月底起,分界線以西的蘇聯地區劃給了新建立的帝國烏克蘭管轄區。駐烏克蘭的德軍司令官基青格爾航空兵上將(參謀長是馮·克勞澤參謀上校;軍需處長是西希廷參謀部中校)負責處理管轄區內的所有軍事事務。對於駐管轄區德國國防司令官的職責,在希特勒於1941年6 月25日簽署的一項命令中就已作了規定。其中寫道:

  “國防軍司令官抵禦來自外部的意外威脅,保障本地區的軍事安全。

  協助帝國全權代表完成其政治任務和行政管理任務;統一地向他們提出國防軍的要求,尤其是在利用已占領地區補給作戰部隊方面……”

  9 月底,駐烏克蘭的德軍司令官不得不以下轄的少量警戒部隊來擔負這一遼闊地區的繁重任務。這些部隊從未能對從管轄區分界線到布格河之間的整個地區進行過嚴密的警戒。匈牙利第1 山地旅和斯洛伐克警戒師是當時駐烏克蘭德軍司令官僅有的兩個兵團。

  德國陸軍的作戰部隊無暇顧及這些“後方事務”,因為它們根據希特勒的新指令已開始向莫斯科發起了進攻。僅在幾星期前,希特勒在他的作戰指令中還認為莫斯科無足輕重,而是將列寧格勒、克里木和高加索列為重要作戰目標,而眼下,在基輔會戰結束之後,他為什麼又下達了進攻莫斯科的命令呢?是他屈從於陸軍總司令部的要求了嗎?是不是他發現,由於南方集團軍群所取得的勝利,翼側的威脅已經消除?還是他想在入冬之前抓住正在慢慢消失的最後勝利的機會?這些問題都隨著基輔殲滅戰的結束應運而生。對於是否由於進行基輔會戰而輸掉了東方戰爭這一問題,歷史學家和軍事家迄今未找到答案。事後的所有爭論和分析都改變不了歷史,也無法澄清誰之過失的問題,假若存在過失問題的話。

  為東線陸軍制定的“巴巴羅薩”作戰計劃僅在前幾個星期得到了實施。爾後,陸軍便失去了主突方向。因此,烏曼會戰後,南方集團軍群的打算、企圖和作戰行動是由兩個在戰局開始時尚不存在的因素決定的:其一是出現了新的作戰目標,這些目標均不在重點方向上的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軸線上;其二是敵人在基輔地區集結了重兵集團。

  在繼續向莫斯科總方向發起攻勢時,南方集團軍群本應掩護友鄰的中央集團軍群的翼側。但是在此之前,必須先將蘇聯“西南方面軍”趕出第聶伯河- 傑斯納河突出部。如果在未達此目的的情況下中央集團軍群向莫斯科發起進攻,就可能出現一種在當時和現在都無法知道其結果的勢態。

  中央集團軍群有可能已到達莫斯科的保障地帶,但是南方集團軍群卻可能被阻止在第聶伯河畔。這樣,中央集團軍群可能出現一個暴露的、大縱深、長距離的南翼,它的安全只有大批新銳師才能保障,而德國當時並沒有這麼多新銳師,然而,蘇軍在南翼卻有一個新組建的“布良斯克方面軍”,而且根據鐵木辛哥元帥和葉廖緬科將軍的戰略才幹,他們是決不會放過突擊中央集團群軍翼側的機會的。

  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不同於陸軍總司令部——及時地判斷到了這一情況,因此認為,必須先肅清中央集團軍群南翼和南方集團軍群北翼的敵人,然後再繼續向莫斯科發起攻勢。南方集團軍群的作戰日誌在9 月1 日記下了這樣一句話:

  “要想進攻莫斯科,必須先擊敗布瓊尼!”

  陸軍總司令部的觀點與此相反。它認為,基輔會戰會耗費時間和兵力,從而影響中央集團軍群對莫斯科的進攻。這一觀點也不無道理。陸軍總司令部不相信蘇軍防禦的堅韌性,因此,遲遲不批准進行這次會戰。後來,陸軍總令部認為,蘇“西南方面軍”固守第聶伯河突出部,是為了贏得時間和阻止德軍進攻莫斯科而付出的代價。

  蘇聯領導人有意將“西南方面軍”作為莫斯科的犧牲品的說法,是令人懷疑的。蘇軍阻止德軍進攻其首都,並非僅此一著,別無他法。敵各集團軍只需撤至經過加固的蘇拉河陣地,就會威脅到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內翼,而德軍要想殲滅這些敵軍就會在時間和人力上付出更大代價。

  我們不知道促使史達林下達“堅守命令”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今天,俄國人撰寫的歷史書籍對此或者避而不談,或者強詞奪理,令人難以相信,如果說史達林像希特勒一樣——在考慮問題時,想得更多的是經濟利益,而不是軍事利益,倒是可以接受的。對於史達林來說,主動放棄第聶伯河突出部,就意味著放棄烏克蘭農業區和工業區,因此,他執意要“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堅守”,從而正好中了對手的下懷。

  通往會戰的道路上的一個最重要的里程碑,是馮·龍德施泰特元帥命令第17集團軍從克列緬楚格橋頭堡向北進攻,當陸軍總司令部的希望——蘇軍向東撤退——沒有實現時,會戰就已成為不可避免了。因此,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對於這次會戰的形成和實施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該集團軍群司令部命令它的集團軍在500 多公里的半圓形戰線上,從北、西、南三個方向實施向心突擊,迫使蘇軍不得不反轉身來迎接這一會戰。這樣一來,蘇軍200 多公里寬的綿亘正面便被割裂了。南方集團軍群進入頓涅茨盆地的道路打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