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參加圍殲敵人這些兵力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德軍兩個裝甲集群的各個師外。還有第6 集團軍。9 月19日,第6 集團軍司令部命令第17、34、35和第51軍的第44、45、79、62、111 、134 、168 和第298 步兵師向被包圍的敵數個集團軍發起進攻。
第6 集團軍早在9 月13日就已在勒希什切夫附近渡過第聶伯河,開始向亞戈京方向實施突擊。第79步兵師切斷了基輔-涅任鐵路線,為第6 集團軍的這一突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該師的這一行動,實際上切斷了基輔要塞與東部的聯繫,因此,要塞內的蘇軍已無法再對合圍圈內的作戰行動施加任何影響。
在會戰的最初幾天裡,蘇軍對德第6 集團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例如,德第111步兵師為了奪取瓦爾維恰、第262 步兵師為奪取基謝爾約夫卡,曾進行了極其激烈的戰鬥。後來俄國人讓步了,撤向了亞戈京。但現在蘇軍的抵抗又變得強硬了,以致於德軍不得不靠近戰從他們手裡奪取每一座房子、每一片森林、每一個交叉路口。德第56步兵師在為奪取布洛霍沃、薩維納、謝米波爾基和德梅爾卡而進行的6 天戰鬥中,損失了54名軍官、1141名士兵,其他師的損失也並不比該師輕微。在整個合圍戰期間,第44步兵師上報的損失數字為:41名軍官,1006名士兵。第45步兵師痛惜地說,它在亞戈京附近進行的一系列戰鬥中損失了40名軍官和1200名士兵。
蘇軍的損失慘重得多。僅在德軍第44步兵師的地段內,後來查明蘇軍陣亡的軍官有198 名,而陣亡的士兵則達到了1 萬3 千589 名。歷史將不可能再確切知道紅軍在基輔合圍戰中的損失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至9 月底傷亡的人數了。
當俄國最高統帥部發現“西南方面軍”有被合圍的危險後,竭力想從外部突破德軍的合圍圈。為了割裂羅姆內- 克列緬楚格一線東面的德軍戰線,為其被圍部隊突圍打開一條通道,它從後方調來了所有能動用的作戰部隊。
割裂德軍戰線南部的希望,從一開始就很渺茫。因為這裡正是預備軍第17集團軍強大部隊的堅固的戰線。這些部隊 —— 從南向北為第4 軍(第76、68步兵師)、第52軍(第97輕裝師、第295 步兵師)、第55軍(第101 、100 輕裝師和第57步兵師)和第14摩托化軍(第14裝甲師、第16摩托化步兵師),在擊退蘇軍第一次突擊後,乘勢向東發起進攻。9 月18日,馮·布里森將軍的第52軍占領了鐵木辛哥元帥的指揮所所在地——波爾塔瓦。此舉不僅保障了在基輔合圍圈內作戰的德軍的安全,而且也使蘇軍從外部實施突破的企圖破滅了。
只有位於羅姆內地區的北部戰線,德軍兵力最為薄弱,有可能變成爆發危機的“病源”。蘇軍恰好向這裡投入了坦克、騎兵和步兵部隊,向第2 裝甲集群的陣地發起了攻擊。自8 月底開始,蘇空軍不斷空襲傑斯納河上的德軍橋樑,暫時切斷了在傑斯納河以南作戰的第24和第46摩托化軍的人員和物資補給。
第46摩托化軍的第17裝甲師、“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團與第24摩托化軍建立了聯繫,9 月15日,第17裝甲師渡過謝伊姆河,占領了普季夫爾。但是由於蘇軍得到了加強,占有明顯的優勢,第17裝甲師被迫停止進攻,轉入防禦。蘇軍不斷以重型和超重型坦克發起進攻,將我軍官兵逼到了絕望的境地。
蘇軍進攻的重點是羅姆內地區。9 月18日,古德里安大將正好在羅姆內。正是在這一天,他親眼目睹了蘇第9 騎兵師的優勢兵力同德第10摩托化步兵師的兩個營在寬闊的草原上進行的充滿風險、但最後結局有利於德軍的戰鬥。
在這些天圍繞著羅姆內進行的戰鬥中,我們使用的重武器是馮·阿克斯特黑爾姆高射炮兵上將指揮的第1 高炮軍的火炮。該軍有一個團部署在合圍圈內,另一個團部署在諾夫戈羅德- 謝韋爾斯基與羅姆內之間。由於敵人的進攻沒有減弱,上級又給該軍配屬了“赫爾曼·戈林”高炮團。為了直接指揮,把指揮所設在羅姆內。
88毫米高炮是唯一阻止俄國坦克前進的武器。9 月18日至22日,僅第11高炮團第2 營就在羅姆內東部摧毀蘇軍戰鬥車輛20輛、火炮23門。戰鬥中,由施密特少尉指揮的該團第10連的一個排勇猛出眾,戰功卓著,在一天內該排就以2 門火炮摧毀了11輛敵坦克。當合圍圈內的戰鬥結束時,羅姆內城前留下了33輛被摧毀的蘇軍戰鬥車輛。
合圍戰線的東翼終於守住了!
9 月20日,古德里安大將向所屬各裝甲團下達了退出戰鬥的命令,因為,在此期間陸軍總司令部和中央集團軍群已開始組織下一步針對莫斯科的攻勢……
基輔的陷落
德軍第29軍軍長在1941年9 月13日下達了如下命令:
“第29軍的官兵們:
第6 集團軍司令官號召他的部隊勇猛奮戰,快速行動。北翼諸師為支援我們,英勇作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們不能甘居人後,要向世人表明:昔目的進攻精神和進攻銳氣仍在激勵著我們,烏克蘭的首府、重要目標基輔就在我們前面。‘讓帝國的戰旗飄揚在基輔城堡上’將是我們今後幾天的口號!”
這樣,德軍就作出了最終奪占基輔的決定。迄今,這座城市已經受住了德軍的歷次進攻。按照史達林的意見,蘇軍應繼續將基輔城作為要塞來防守。雖然“西南方面軍”司令部自9 月11日以來一直力促莫斯科下達撤退命令,但是史達林卻堅持自己的意見,命令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堅守!”
第6 集團軍早在9 月13日就已在勒希什切夫附近渡過第聶伯河,開始向亞戈京方向實施突擊。第79步兵師切斷了基輔-涅任鐵路線,為第6 集團軍的這一突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該師的這一行動,實際上切斷了基輔要塞與東部的聯繫,因此,要塞內的蘇軍已無法再對合圍圈內的作戰行動施加任何影響。
在會戰的最初幾天裡,蘇軍對德第6 集團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例如,德第111步兵師為了奪取瓦爾維恰、第262 步兵師為奪取基謝爾約夫卡,曾進行了極其激烈的戰鬥。後來俄國人讓步了,撤向了亞戈京。但現在蘇軍的抵抗又變得強硬了,以致於德軍不得不靠近戰從他們手裡奪取每一座房子、每一片森林、每一個交叉路口。德第56步兵師在為奪取布洛霍沃、薩維納、謝米波爾基和德梅爾卡而進行的6 天戰鬥中,損失了54名軍官、1141名士兵,其他師的損失也並不比該師輕微。在整個合圍戰期間,第44步兵師上報的損失數字為:41名軍官,1006名士兵。第45步兵師痛惜地說,它在亞戈京附近進行的一系列戰鬥中損失了40名軍官和1200名士兵。
蘇軍的損失慘重得多。僅在德軍第44步兵師的地段內,後來查明蘇軍陣亡的軍官有198 名,而陣亡的士兵則達到了1 萬3 千589 名。歷史將不可能再確切知道紅軍在基輔合圍戰中的損失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至9 月底傷亡的人數了。
當俄國最高統帥部發現“西南方面軍”有被合圍的危險後,竭力想從外部突破德軍的合圍圈。為了割裂羅姆內- 克列緬楚格一線東面的德軍戰線,為其被圍部隊突圍打開一條通道,它從後方調來了所有能動用的作戰部隊。
割裂德軍戰線南部的希望,從一開始就很渺茫。因為這裡正是預備軍第17集團軍強大部隊的堅固的戰線。這些部隊 —— 從南向北為第4 軍(第76、68步兵師)、第52軍(第97輕裝師、第295 步兵師)、第55軍(第101 、100 輕裝師和第57步兵師)和第14摩托化軍(第14裝甲師、第16摩托化步兵師),在擊退蘇軍第一次突擊後,乘勢向東發起進攻。9 月18日,馮·布里森將軍的第52軍占領了鐵木辛哥元帥的指揮所所在地——波爾塔瓦。此舉不僅保障了在基輔合圍圈內作戰的德軍的安全,而且也使蘇軍從外部實施突破的企圖破滅了。
只有位於羅姆內地區的北部戰線,德軍兵力最為薄弱,有可能變成爆發危機的“病源”。蘇軍恰好向這裡投入了坦克、騎兵和步兵部隊,向第2 裝甲集群的陣地發起了攻擊。自8 月底開始,蘇空軍不斷空襲傑斯納河上的德軍橋樑,暫時切斷了在傑斯納河以南作戰的第24和第46摩托化軍的人員和物資補給。
第46摩托化軍的第17裝甲師、“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團與第24摩托化軍建立了聯繫,9 月15日,第17裝甲師渡過謝伊姆河,占領了普季夫爾。但是由於蘇軍得到了加強,占有明顯的優勢,第17裝甲師被迫停止進攻,轉入防禦。蘇軍不斷以重型和超重型坦克發起進攻,將我軍官兵逼到了絕望的境地。
蘇軍進攻的重點是羅姆內地區。9 月18日,古德里安大將正好在羅姆內。正是在這一天,他親眼目睹了蘇第9 騎兵師的優勢兵力同德第10摩托化步兵師的兩個營在寬闊的草原上進行的充滿風險、但最後結局有利於德軍的戰鬥。
在這些天圍繞著羅姆內進行的戰鬥中,我們使用的重武器是馮·阿克斯特黑爾姆高射炮兵上將指揮的第1 高炮軍的火炮。該軍有一個團部署在合圍圈內,另一個團部署在諾夫戈羅德- 謝韋爾斯基與羅姆內之間。由於敵人的進攻沒有減弱,上級又給該軍配屬了“赫爾曼·戈林”高炮團。為了直接指揮,把指揮所設在羅姆內。
88毫米高炮是唯一阻止俄國坦克前進的武器。9 月18日至22日,僅第11高炮團第2 營就在羅姆內東部摧毀蘇軍戰鬥車輛20輛、火炮23門。戰鬥中,由施密特少尉指揮的該團第10連的一個排勇猛出眾,戰功卓著,在一天內該排就以2 門火炮摧毀了11輛敵坦克。當合圍圈內的戰鬥結束時,羅姆內城前留下了33輛被摧毀的蘇軍戰鬥車輛。
合圍戰線的東翼終於守住了!
9 月20日,古德里安大將向所屬各裝甲團下達了退出戰鬥的命令,因為,在此期間陸軍總司令部和中央集團軍群已開始組織下一步針對莫斯科的攻勢……
基輔的陷落
德軍第29軍軍長在1941年9 月13日下達了如下命令:
“第29軍的官兵們:
第6 集團軍司令官號召他的部隊勇猛奮戰,快速行動。北翼諸師為支援我們,英勇作戰: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們不能甘居人後,要向世人表明:昔目的進攻精神和進攻銳氣仍在激勵著我們,烏克蘭的首府、重要目標基輔就在我們前面。‘讓帝國的戰旗飄揚在基輔城堡上’將是我們今後幾天的口號!”
這樣,德軍就作出了最終奪占基輔的決定。迄今,這座城市已經受住了德軍的歷次進攻。按照史達林的意見,蘇軍應繼續將基輔城作為要塞來防守。雖然“西南方面軍”司令部自9 月11日以來一直力促莫斯科下達撤退命令,但是史達林卻堅持自己的意見,命令它“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