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第14摩托化軍從9 月13日起也加入戰鬥。第14裝甲師由行進間向霍羅爾和米爾戈羅德方向發起進攻。由於防守這一地段的蘇第81機械化師沒有進行頑強抵抗,進攻取得了出人意外的進展。第14裝甲師編成了兩個戰鬥群,在第一天就贏得了可達成突入敵深遠後方的行動自由。得到大大加強的第52軍仍防守在克列緬楚格北面和東面的堅固陣地中,正準備向波爾塔瓦發起進攻。
9 月13日黃昏時,戰場的態勢已毫無疑義地表明,蘇軍“西南方面軍”生死存亡的時刻已經到來。自德第17集團軍在克列緬楚格建立橋頭堡的那一天起,“西南方面軍”司令部就認識到了所面臨形勢的嚴重性。基爾波諾斯上將早在9 月9 日就已命令第5 和第37集團軍向傑斯納河撤退。
這一天,基爾波諾斯上將向布瓊尼元帥報告說,情況十分危險,方面軍的兩翼均已暴露,他本人已役有預備隊。布瓊尼元帥無法否認這些理由,於是,在與軍事委員赫魯雪夫商談後,於9 月11日向莫斯科呈送一份報告:
“西南方面軍軍事委員會認為,鑑於當前態勢,方面軍有必要請求准予向後方陣地實施總退卻……我們認為,現在已能清楚地看出,敵人的企圖是從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和克列緬楚格方向包圍西南方面軍。為能挫敗敵人的這一企圖,必須集結強大的軍隊集團但西南方面軍對此無能為力。如果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目前不能集中如此強大的軍隊集團,那麼,西南方面軍便有充分理由實施退卻。軍事委員會採取的包括從第26集團軍抽調兩個師在內的各項措施,僅僅是權宜之計。西南方面軍撒退行動的延宕會造成部隊和大量技術兵器的損失……”
基爾波諾斯上將在徵得布瓊尼元帥同意後,於9 月11日親自動身去莫斯科。然而,他的建議和請求遭到了拒絕。史達林對方面軍已發布的撤退命令非常惱火,斷然禁止任何進一步的撤退。他明確命令,基輔無論如何要守住,“西南方面軍”必須準備對古德里安裝甲集群實施反突擊。
基爾波諾斯上將毫無所獲地返回他設在普里盧基的指揮所,與此同時,史達林的一名傳令官飛向別爾戈羅德的布瓊尼元帥指揮所,向布瓊尼元帥遞交了免去他職務的函件。史達林解除了布瓊尼南俄總司令的職務,將他派往西伯利亞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官。9 月13日,“中央方面軍”司令官鐵木辛哥元帥來到了別爾戈羅德,接管了烏克蘭境內紅軍的指揮權。
但是鐵木辛哥元帥也無法扭轉局勢。他派“西南方面軍”參謀長圖皮科夫少將再赴莫斯科。這次史達林根本沒有露面,而是讓他的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元帥接見了圖皮科夫將軍。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堅持讓“西南方面軍”守住基輔及其周圍地區。
這樣一來,蘇聯4 個集團軍的命運就決定了……
封閉合圍圈
第聶伯河突出部的蘇軍的結局,不僅是由於史達林下達“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堅守”的強硬命令造成的,而且也是由於德軍翼側取得的進展所致。早在莫斯科的蘇最高統帥部發現德軍開始包圍基輔,第聶伯河東部的蘇軍指揮機構就對勢態作了準確的估計。基爾波諾斯上將及其司令官們受自己責任感所驅使,曾下達了局部撤退的命令。
9 月12日天氣好轉,德空中偵察機偵察到了敵強大兵力由普里盧基地域向盧布內- 洛赫維察- 羅姆內一線撤退的可靠徵候。當日17時,馮·龍德施泰特元帥命令部隊在整個正面上不顧一切地實施追擊,與此同時,空軍重點對合圍圈北部的科諾托普- 里爾斯克和南部的盧布內- 波爾塔瓦鐵路段實施了猛烈的轟炸。
9 月12日,第2 裝甲集群司令官古德里安大將命令第3 裝甲師越過洛赫維察,進逼皮爾亞京。為了使敵人來不及鞏固其防線,儘管車輛短缺、氣候惡劣,古德里安大將仍命其全部裝甲部隊發起進攻。第3 裝甲師這時只有20%的坦克尚能使用,但由於繳獲了一個容量為400 立方米的油庫,目前仍能起到尖兵作用。
當天黃昏,莫德爾中將在羅姆內組建了一個先遣支隊,該支隊由弗蘭克少校指揮,由第521 反坦克營第3 連、第3 步兵團第2 連、第1 偵察營第1 連、第75炮兵團第6 連、第6 裝甲團第2 營的兩輛P-II型坦克、兩門輕型高射炮和一個工兵排組成。天黑前,先遣支隊從該城向南進攻,先粉碎了一些擔任警戒任務的小股敵人,接著連續推進了45公里。到21時15分,弗蘭克少校指揮的各個分隊占領了姆利尼附近蘇拉河上的橋樑。對面就是洛赫維察。
蘇軍被德軍在洛赫維察附近的突然出現驚得喪魂落魄,但很快便恢復常態,將現有的部隊調往蘇拉河。德軍這支小型先遣支隊有被吃掉的危險。夜間,弗蘭克少校向師部提出了立刻給予支援的請求。次日上午,莫德爾中將便從師屬各部隊中抽人組建 了另外一個由馮·萊溫斯基中校指揮的戰鬥群。該戰鬥群於9 月13日中午出發,途中,接到了全速前進的命令,因為我軍偵察機報告,敵坦克正向我先遣支隊的陣地實施衝擊。德軍俯衝轟炸機出動,對蘇軍戰鬥車輛實施了俯衝轟炸。當萊溫斯基的戰鬥群進入姆利尼時,敵人戰鬥車輛已被摧毀。
萊溫斯基和弗蘭克這兩位指揮官決定,不等師部隊到達即以現有各連直搗洛赫維察。坦克、人員輸送車、摩托車沿河堤疾駛前進,先後攻占了姆利尼以南蘇拉河上的3 座橋樑。兩個戰鬥群立刻建立橋頭堡,並停止了前進。此時,蘇軍開始活躍起來,其炮兵便從相距僅1.5 公里遠的洛赫維察對德軍的先頭坦克進行了炮擊。
9 月13日黃昏時,戰場的態勢已毫無疑義地表明,蘇軍“西南方面軍”生死存亡的時刻已經到來。自德第17集團軍在克列緬楚格建立橋頭堡的那一天起,“西南方面軍”司令部就認識到了所面臨形勢的嚴重性。基爾波諾斯上將早在9 月9 日就已命令第5 和第37集團軍向傑斯納河撤退。
這一天,基爾波諾斯上將向布瓊尼元帥報告說,情況十分危險,方面軍的兩翼均已暴露,他本人已役有預備隊。布瓊尼元帥無法否認這些理由,於是,在與軍事委員赫魯雪夫商談後,於9 月11日向莫斯科呈送一份報告:
“西南方面軍軍事委員會認為,鑑於當前態勢,方面軍有必要請求准予向後方陣地實施總退卻……我們認為,現在已能清楚地看出,敵人的企圖是從諾夫哥羅德-謝韋爾斯基和克列緬楚格方向包圍西南方面軍。為能挫敗敵人的這一企圖,必須集結強大的軍隊集團但西南方面軍對此無能為力。如果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目前不能集中如此強大的軍隊集團,那麼,西南方面軍便有充分理由實施退卻。軍事委員會採取的包括從第26集團軍抽調兩個師在內的各項措施,僅僅是權宜之計。西南方面軍撒退行動的延宕會造成部隊和大量技術兵器的損失……”
基爾波諾斯上將在徵得布瓊尼元帥同意後,於9 月11日親自動身去莫斯科。然而,他的建議和請求遭到了拒絕。史達林對方面軍已發布的撤退命令非常惱火,斷然禁止任何進一步的撤退。他明確命令,基輔無論如何要守住,“西南方面軍”必須準備對古德里安裝甲集群實施反突擊。
基爾波諾斯上將毫無所獲地返回他設在普里盧基的指揮所,與此同時,史達林的一名傳令官飛向別爾戈羅德的布瓊尼元帥指揮所,向布瓊尼元帥遞交了免去他職務的函件。史達林解除了布瓊尼南俄總司令的職務,將他派往西伯利亞擔任預備隊方面軍司令官。9 月13日,“中央方面軍”司令官鐵木辛哥元帥來到了別爾戈羅德,接管了烏克蘭境內紅軍的指揮權。
但是鐵木辛哥元帥也無法扭轉局勢。他派“西南方面軍”參謀長圖皮科夫少將再赴莫斯科。這次史達林根本沒有露面,而是讓他的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元帥接見了圖皮科夫將軍。沙波什尼科夫元帥堅持讓“西南方面軍”守住基輔及其周圍地區。
這樣一來,蘇聯4 個集團軍的命運就決定了……
封閉合圍圈
第聶伯河突出部的蘇軍的結局,不僅是由於史達林下達“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堅守”的強硬命令造成的,而且也是由於德軍翼側取得的進展所致。早在莫斯科的蘇最高統帥部發現德軍開始包圍基輔,第聶伯河東部的蘇軍指揮機構就對勢態作了準確的估計。基爾波諾斯上將及其司令官們受自己責任感所驅使,曾下達了局部撤退的命令。
9 月12日天氣好轉,德空中偵察機偵察到了敵強大兵力由普里盧基地域向盧布內- 洛赫維察- 羅姆內一線撤退的可靠徵候。當日17時,馮·龍德施泰特元帥命令部隊在整個正面上不顧一切地實施追擊,與此同時,空軍重點對合圍圈北部的科諾托普- 里爾斯克和南部的盧布內- 波爾塔瓦鐵路段實施了猛烈的轟炸。
9 月12日,第2 裝甲集群司令官古德里安大將命令第3 裝甲師越過洛赫維察,進逼皮爾亞京。為了使敵人來不及鞏固其防線,儘管車輛短缺、氣候惡劣,古德里安大將仍命其全部裝甲部隊發起進攻。第3 裝甲師這時只有20%的坦克尚能使用,但由於繳獲了一個容量為400 立方米的油庫,目前仍能起到尖兵作用。
當天黃昏,莫德爾中將在羅姆內組建了一個先遣支隊,該支隊由弗蘭克少校指揮,由第521 反坦克營第3 連、第3 步兵團第2 連、第1 偵察營第1 連、第75炮兵團第6 連、第6 裝甲團第2 營的兩輛P-II型坦克、兩門輕型高射炮和一個工兵排組成。天黑前,先遣支隊從該城向南進攻,先粉碎了一些擔任警戒任務的小股敵人,接著連續推進了45公里。到21時15分,弗蘭克少校指揮的各個分隊占領了姆利尼附近蘇拉河上的橋樑。對面就是洛赫維察。
蘇軍被德軍在洛赫維察附近的突然出現驚得喪魂落魄,但很快便恢復常態,將現有的部隊調往蘇拉河。德軍這支小型先遣支隊有被吃掉的危險。夜間,弗蘭克少校向師部提出了立刻給予支援的請求。次日上午,莫德爾中將便從師屬各部隊中抽人組建 了另外一個由馮·萊溫斯基中校指揮的戰鬥群。該戰鬥群於9 月13日中午出發,途中,接到了全速前進的命令,因為我軍偵察機報告,敵坦克正向我先遣支隊的陣地實施衝擊。德軍俯衝轟炸機出動,對蘇軍戰鬥車輛實施了俯衝轟炸。當萊溫斯基的戰鬥群進入姆利尼時,敵人戰鬥車輛已被摧毀。
萊溫斯基和弗蘭克這兩位指揮官決定,不等師部隊到達即以現有各連直搗洛赫維察。坦克、人員輸送車、摩托車沿河堤疾駛前進,先後攻占了姆利尼以南蘇拉河上的3 座橋樑。兩個戰鬥群立刻建立橋頭堡,並停止了前進。此時,蘇軍開始活躍起來,其炮兵便從相距僅1.5 公里遠的洛赫維察對德軍的先頭坦克進行了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