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亓詩教的家,住在城內的一個小山坡上。這兒周圍沒有多少人家,但是轉過一小片林子,便是鬧市。可以說,正是鬧中取靜的一處好居處。院子並不大,修建的也比較簡陋,一道竹籬圍著一套單進的四合院。

  幾人來到門外,俞仁上前敲門,一個二十上下的年輕僕人開了門。俞仁正要遞上自己在士紳大夫間常用的名貼,一旁的蔣小婉已經從懷裡掏出了一塊小玉牌遞了過去。

  “勞麻小哥幫我把這個東西遞給你們家老爺。

  看門的家僕答應著接過玉牌。他見這玉牌製作精緻,上面還刻著一個大大的“信”字,知道這東西必然有些來頭,於是不敢怠慢,趕緊拿著玉牌便進去傳話了。

  不一會兒,便見一個四十餘歲的中年人一面整理衣服,一面往外走。

  俞仁看到他才知道,原來這個亓老並不老,頂多只能算是老亓,大家喊他亓老,看來只是為表示對他的尊重。

  亓詩教來到門口,向四人拱了拱手,“不知幾位光臨寒舍,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俞仁看了蔣小婉一眼,沒有說話。此時他更加的確定,這個蔣小婉必是一個大有來頭的人,卻不知她為什麼會隱居在那濟南城外的小鎮上。

  蔣小婉看了俞仁一眼,見他沒有說話,便道,“亓大人不必客氣。我們今天來找大人,是想請大人給我們幫一個忙!”

  蔣小婉倒很直接,開門見山的便道出了來意。

  亓詩教一面將眾人向屋裡讓,一面道,“夫人有話,只管吩咐。只是莫叫草民大人了。草民如今無官無職,只是一介平民罷了!”

  蔣小婉露出一絲淺笑,“亓大人自歉了。我們都知道大人的才幹,也很清楚您的功績。相信皇上很快便會重新起用您的。”

  亓詩教不再說話,因為他內心確實也還期待著皇上有一天能夠重新想起他,重新起用他。但是士大夫的傲氣又讓他不願為了復出而在官場四面求人。何況他也知道,如今的大明官場,正是東林黨得勢掌權之時。他作為齊黨的魁首,東林黨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讓他復出的。

  可是眼前的這個人,他雖然還不能確定她的身份,但是他卻知道,此人的身份非同一般,也許正是自己復出的一次機會。

  幾人一面走,蔣小婉一面與亓詩教客套著。俞仁跟在兩人身後,一直沒有說話。

  進了屋,蔣小婉這才向亓詩教介紹道,“這位是從南方來的俞相公。他今次到山東,一來是為賑災,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從山東招些人到他那兒幫忙。”

  亓詩教上下打量了一遍俞仁,“這位便是最近在城外開許氏粥棚的那位,人稱及時雨的俞相公吧?”

  俞仁趕緊拱手,“不敢當。在下正是俞仁。”他沒想到這個亓詩教對自己也還有所耳聞。

  “我聽說俞相公正整船整船的將這些災民運走。我正想問,不知小相公要把這些人運到何處去?”

  “東番!”俞仁也不隱瞞。

  “東番遠在數千里之外,那兒又是一片蠻荒之地。恕老夫愚鈍,不知小相公此舉的用意為何?且不說這一路海運的危險,便是到了東番島,那樣的蠻荒之地,又怎麼能養的活這許多人?”亓詩教其實也早聽說了此事,他這是故意問的。最後的這話,已隱約含著負問的意思了。

  俞仁從容的站起來,“亓大人說的固然不錯。東番確實是蠻荒之地,人煙稀少。可也正是因為此,才能容的下如此多的災民。江南數省倒是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可試問大人。如果我們真的把這些災民遷到那兒,會有什麼結果?

  他們到了那兒,哪還有多餘的田地給他們種?難道讓他們在那兒永遠靠別人的施捨過日子嗎?”

  亓詩教也站了起來。“為什麼一定要將他們遷往他處。就讓他們留在此地,難道不好嗎?這兒可是他們的家!”

  俞仁冷笑一聲。“留在這裡?”

  “亓大人可曾想過,山東十年倒有四五年青黃不接,即便如此,官員們還要對他們多方盤剝。這些百姓在此地,過的如何艱難,大人可曾知道?而眼下,眼看山東發生如此嚴重的災情,朝廷可有給百姓拔多少救濟糧?”

  第二百九十七章 公心天下

  “我們正在多方聯繫。戶部已經答應,很快便可以給把糧運過來了。”亓詩教道。

  俞仁冷笑一聲。“很快?如果沒有我們民間的賑濟,只怕等朝廷的糧發下來,泰州已經沒有幾個活人了!

  再說,就算朝廷的糧發下來,又有多少可以真正能發到百姓的手裡呢?這種事情發生的不止一兩次了吧!我聽說,今年朝廷前面已經給濟南府先後發了兩次賑濟糧了。就光給泰州的也不下一萬擔,可是又有幾個災民真正看到了這些糧食?

  那些糧食都被官員們悄悄轉運到南方,倒賣了!

  聽說咱們大明的官場有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無論朝廷向下撥發什麼,每級都要截留一半。這一萬擔的糧食在戶部先截一半,變成五千擔,再從戶部發到山東又截一半,變成了兩千五百擔。然後再從山東發到濟南府,就只有一千兩百五十擔了。再從濟南發到泰州,就只有六百多擔了。咱們泰州如果再截一半,也就只有三百多擔了。如果再安排個鄉紳主持此事,他再截一半,能發給百姓的就只有一百多擔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