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些災民看到俞仁開出的條件不僅每天管吃飽,還可以另外掙五十文錢,很快便來了一大批。

  這些災民多數也都是拖家帶口一起來的。不過,他們卻不用別人為他們準備什麼,自己便在工地旁的荒地上搭起了臨時的草棚,一家人便住在那兒。雖然看上去條件很艱苦,但每天可以掙到一家人的口糧,這些災民已經感覺很幸福了,幹活也格外賣力。

  很快,一條十里長的河渠便開通了。那些災民眼見工程完工,以為又要回家過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完工那天,大家的情緒都格外的低落。在災民們排著隊來領工錢時,俞仁突然宣布了一個消息:

  所有參加工程的人,只要願意留下來,每人可以分五畝的荒地。而且仍然管他們的口糧,直到來年的夏糧收穫。只是,這些口糧是借給他們的,以後等家裡收的糧多了,是要慢慢還的,但是不記利息。

  以後在這兒種地,每年只要向他們交三成的租子便可以了。這三成的租子包括了交給國家的一成稅賦。

  那些來挖河的五六百戶山東災民聽了這個消息,一個個激動的一夜沒睡著。結果,他們一個都沒有走,全都留了下來。

  在災民們忙著挖河渠的這些日子裡,俞仁也沒有閒著,他忙著與梁如繼他們另外組織人建學堂。他們在一座小山邊建了一所可以容納兩百名孩子的學堂。俞仁還給這個學堂建了一個操場和一些簡單的體育設施。閒暇之餘,他又給學堂編了課程表。

  他建的這所學校,並不以教孩子們儒家經典為主。文科只以識字為主,而重點是在雜學上。醫藥、算術、各項雜技,包括木工、打鐵、冶煉、紡織等等,此外還教兵法。此外,俞仁還專門設立了科學實驗課。課本由他自己親自編寫。他希望可以教會這些孩子他所知道的一些科學常識。

  當然,這些都還只是俞仁的設想。因為要教這麼多的科目,便要請各方面的專業人士來教學。眼下,最缺的就是人了。

  而在所有的任務中,俞仁覺得科學實驗課的教本編寫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但由於在這方面,他無法找到幫手,因此進度一直很慢。好在這些暫時也都還用不著,就算是編個三五年,也不影響什麼。

  倒是學堂搭建的很快。幾間青磚瓦房搭起來以後,俞仁決定先讓孩子們到這兒來試學。於是他派人下去通知,無論是聚和門的孩子,還是那些後來的災民的孩子,只要大人們願意,便都可以送過來。送入學堂的孩子年齡限制在六到十五歲。

  凡送進學堂的孩子,不收任何費用,一日三餐由學堂負責。

  那些災民們聽說還有這樣的好事,自然個個願意,紛紛把孩子送了過來。至於先生,便暫時由俞仁與梁如繼充當了。這些孩子幾乎都不識字,俞仁雖然對他們寄予了厚望,卻不得不從頭一點點的從最基本的識字開始教他們。

  【今天是聖誕節了,在這裡祝所有的朋友、童鞋們聖誕快樂,心想事成。】

  第二百四十八章 蒸汽動力

  在學堂的旁邊,俞仁又讓人建了一幾間房子,還圍了一個大院子。這個院子是專門為顏佩韋準備的。對於他的蒸汽機項目,俞仁一直以來都給予了很大的希望。

  於是,就在小院落成後,俞仁馬上便派人到松江,將顏佩韋一家接了過來。

  對於這個新家,顏佩韋還是很滿意的。

  “怎麼樣,還不錯吧?”俞仁陪著顏佩韋在院子裡轉了一圈,問道。

  “很好,有了這個地方,我今後做事也方便的多了。要不然,在城裡,我總有所顧及,怕有時把聲音弄的太大,引來麻煩。”顏佩韋說著,帶俞仁來到他帶來的一個車子前。

  “我給小相公看一樣東西。”

  俞仁隨著顏佩韋來到馬車前,這個馬車看上去似乎與普通的馬車有些不同。前面馭座上好像堆著一堆什麼東西,還用一塊灰布給蓋了起來。

  顏佩韋走到馬車面前,輕輕揭開布塊,“小相公請看。”

  “這是什麼呀?”跟在俞仁身後的趙蕊見馬車的馭座上堆著一堆模樣奇怪的鐵塊,不由的問道。

  俞仁看到這東西,眼睛裡卻發出了亮光。

  “你把它裝到馬車上了?”

  顏佩韋點點頭。

  “能拉的動嗎?”俞仁小心的問。

  “可以,只是速度很慢,只比步行快一點,但它可以拉很重的東西。”

  俞仁大喜,“沒事沒事。你且試給我看看。如果成功,我馬上再給你追拔五千兩資金,咱們再研究生產更好的蒸汽機。”

  顏佩韋知道此次試驗關係重大,倒也不敢大意。就見他先將馬從車上解下來,然後從車上取出些乾柴,又用乾柴點著了煤。

  很快,那台放在馬車上的蒸汽機開始冒出熱氣。跟著,馬車的車輪開始慢慢的動了起來。

  “哇!這車子居然可以不用馬拉,自己就會走,太神奇了。”趙蕊看到馬車向前駛去,不由的出發一聲驚嘆。

  俞仁緊跟在車後,他的心情說不出的激動。這是他來到大明以來,第一次看到有科技代表性的東西。而且這東西還並不是在他這個未來人的指點下完成的。這太有點讓他不敢相信了。

  俞仁邊走,邊查看顏佩韋這輛車子的構造。車子設計的很簡單,這個車子在原有的四輪上又另加了一個前輪作為轉向用,而蒸汽機是連在靠前的那兩個輪子上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