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楊舉站起身來,向眾人連連拱手,道著,“恕罪、恕罪!”

  “趙先生”將幾人送到茶樓門口,突然問起俞仁,“方才俞兄還沒告訴雲兒客棧地址,不知俞兄住哪家客棧?晚上我好安排管家去請。”

  俞仁有些尷尬的看了看身旁的徐胖子。心道,我總不能跟她講,我們是住在山上的石屋子裡的吧!那可就太丟人了。再說,人家也不信啊!

  “啊!我們老大現在客居杭州,暫時住在我家。你們要請他,便到城西西角胡同的徐家去就好。”徐胖子說著,趕緊拉著俞仁要走。卻沒想到,才走幾步,便見盧象升又趕了上來。

  “我見俞兄對此事並不熱心。莫非……”見送行的“趙先生”已經返身進了茶樓,盧象升趕緊追上俞仁。

  俞仁自然明白他話中的含義。他是擔心自己方才答應參代表東林參加比武,是敷衍楊舉他們的。這也不奇怪。必竟俞仁方才的表現一直都淡淡的,不似盧象升那樣的積極,更不像其他兩人那般的信誓旦旦。

  俞仁拍了盧象升的肩膀。“放心吧!我俞仁雖然不是什麼名士,但對於自己答應的事情,還是會遵守的。再說了,我如果不去,那可就不僅僅害了楊大才子,還要把盧兄弟你也一起拖下水了。你我雖然相識未久,卻是一見如故。不為別的,就為盧兄弟的功名得保,到時候,我也會捨命一搏的!”

  第五十四章 親自登門

  說完,俞仁還小聲的附在盧象升的耳邊說了一句,“我所以沒跟那位‘趙先生’說我的住處。是因為,我現在暫時住在山上。”說完,俞仁便帶著徐胖子轉身走了。

  盧象升定定的站在原地,口裡輕輕的念著那兩個字:山上?山上?他始終想不通,俞仁這句話的含義,最後只好作罷,轉身回客棧。

  俞仁離開雲間茶樓後,便與徐胖子又回到了他們山上的熱氣球基地。見大家果然都在按計劃分工,有條不紊的做著各自的事情。俞仁這才放下心來。眼見著熱氣球的皮製氣球已做的差不多了,俞仁感覺不用再多操心。於是他便蹲在地上,用一根竹棍畫著一個簡易的,飛機圖形。

  俞仁不是學理工科的。對於飛機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可是,自從他著手開始搞這個熱氣球,他便同時對飛機產生了野心,這大概就是得隴望蜀的心態吧!

  “這是什麼?”一旁的徐胖子見俞仁又畫出一個他從來沒有見過的奇怪東西,不由的好奇的問。在黃瀚他們這一伙人的眼裡,俞仁的腦子裡總裝著無數奇怪而有趣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八輩子也想不出來的。而更讓他們欽佩的是,俞仁腦子裡這些天方夜談的想法,最終卻都能夠用事實證明,它是有道理的。這讓這幾位大明末期的年輕人,簡直把俞仁當成了神仙。

  而徐胖子的認識卻不同,他認為俞仁更像一本無字天書。他真想時刻不離的跟在俞仁身邊,以便可以隨時記下他那些,在自己看來古怪又驚人的設計和想法。

  俞仁在地上畫了個大致的飛機圖。可是他又感覺不太妥。因為他畫的是一個現代的飛機,想了想,俞仁又把它改成了早期的飛機圖。但即便如此,他還是只能畫個大概,對於機身與機翼的比例以及機尾的尺寸之類的細節問題,他始終還是把握不准。

  徐胖子靜靜的看著俞仁在地上畫著一個又一個飛機的圖形。漸漸的,他開始有些開竊了。終於,徐胖子還是沒能按捺住心中的激動,輕輕問了一句,“老大,這東西,也可以飛到天上去嗎?”

  俞仁看了徐胖子一眼,流露出一個讚許的笑容。“你小子果然有些悟性。說說看,你是怎麼看出,它們可以飛上天的?”

  徐胖子露出一個靦腆的笑容,這才慢慢道,“我,我也是猜的。我看它這樣子,兩邊像兩個張開的翅膀。 可是看這兩個翅膀又明顯不能上下扇動,起初我想不通。可是後來我突然想到有一次看到過一個北方人在杭州城裡耍鷹時,那鷹在天上飛的時候,有時候便是這樣張著雙翅,並不扇動的。”

  俞仁點頭。看來,這徐胖子還真是個天生的科技人才。有這樣的一個人協助自己,如果給自己充分的資金,他還真有信心,可以造出一架貨真價實的飛機來。

  這樣的想著,俞仁又在地上畫了一個現代斗機的模樣。突然,他想到什麼,不由的啞然失笑。

  自己這不是在白日做夢嘛!要造飛機,這個時代里,連蒸汽機都還沒有產生。就算是他造好了飛機,又拿什麼做動力呢?想到這一點死穴,俞仁伸手又將地上自己畫的五六幅飛機的圖形給抹掉了。

  “看來,要做點東西,可真不容易啊!”俞仁說著,嘆了口氣站起來。他第一次感受到這個時代落後的科技對自己的束縛。

  這時候,徐胖子的跟班上山來匯報,說是有人到家裡請俞相公和少爺去赴宴。

  俞仁知道必是楊舉派的人。他本來不太想去。可是徐胖子卻極力勸說他,讓他去多與楊舉拉近關係。說這楊舉在東林黨門下士子間向來很有威望。如果跟他搞好了關係,將來士途便有了大靠山。

  俞仁聽了這話,不由的露出一個苦笑。他知道,就憑他一個看邊報都吃力的人,想要考科舉,就跟他現在想造一架第五代隱形戰機一樣的不現實。不過,他還是同意了去赴宴。因為他想起自己身邊的這位兄弟徐胖子,他可是還受著父命,打算借這個機會多多結識一些名士,也好為他們徐家將來在官場多建立些人脈呢!這一趟,也許對他俞仁可有可無,但是對他的兄弟徐世昌卻意義重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