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東京,日軍本部承認:“車橋戰役,標誌著新四軍反攻的開始,日軍從此向下坡滑行。”
關於粟裕的爭論 八,車橋戰役後被俘日軍中尉山本…
日寇曾揚言:車橋防禦固若金湯,新四軍若打下車橋,日軍則自動退出華中。
說明:車橋鎮座落在澗河(又名菊花溝)兩岸,本是頑固派韓德勤盤踞多年的老巢,還曾一度成為江蘇省府所在地。一九四三年二月敵寇掃蕩淮寶,韓德勤逃往運河以西,車橋即被日偽所占。隨後日偽修築了更為堅固的工事,形成了完善的防禦體系。
山本中尉被俘後:這大概是你們新四軍抗日以來在江蘇省和日軍作戰最大的一次勝利吧,俘虜我們那麼許多人是沒有過的吧?你們在墳地上埋設地雷的預謀,加上墳地周圍設置的戰壕,適時地掀開偽裝,突然的出現,這是你們戰術勝利的絕紗計策吧?你們的粟裕埃拉伊!埃拉伊!”(日語“了不起”)
說明:山本原名山本敬一郎,被俘後化名山本一山,他盤算將來新四軍釋放他時,他到南京或上海開個澡塘或飯館過日子。不過後來他加入反戰同盟,還參加了粟裕指揮的對日最後一戰——高郵之戰。
關於粟裕的爭論 九、粟裕能在日偽統治核心區堅持…
粟裕能在日偽統治核心區堅持和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重用知識分子。
上將軍銜的鐘期光當時一直在粟裕手下工作,從新四軍抗日先遣隊到江南指揮部、蘇北指揮部、一師、蘇中軍區、蘇浙軍區,一直在政治部當主任,兩個人在抗戰中情同手足,生死與共。
他回憶說:
粟裕同志重才識才,十分器重知識分子。他自己早年就讀於常德湖南第二師範學校,有較高的學識。他深知軍事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文化知識對於提高部隊戰鬥力是攸關重要的。他充分利用以寧滬杭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文化科學比較發達的有利條件,招賢納能。對知識分子採取了正確的方針:熱情歡迎,以禮相待,委以重任,保護關懷,來去自由,從而,吸引了大批知識分子投奔我軍。一師營職以下幹部(尤其是營連級),百分之六十多是二十至二十五歲的知識青年幹部;師團職幹部中,有不少是留學蘇聯、日本等國或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聖約翰大學深造過的。如先後在一師和華東野戰軍擔任過宣傳部長、組織部長、敵工部長等職的周林、楊愷、陳其五、謝雲暉、張崇文、丘東平、吳憲、韓念龍等同志,都是大學生,為新四軍和華東部隊的建設與發展貢獻了聰明才智。還有一批從上海、南京等地來的著名知識分子,陳毅同志和粟裕同志熱情接待後派專人護送至延安。由於充分發揮了知識分子的作用,新四軍和華東部隊是非常活躍的部隊,大大增強了軍隊素質,提高了工作質量,也培養鍛鍊了大批知識分子出身的優秀幹部,不少同志至今仍分別戰鬥在黨政軍各級重要崗位上。
關於粟裕的爭論 十、張銍秀:粟裕指揮和用兵原則…
“以智取勝、以謀制敵”
少將軍銜的張銍秀歷任26軍軍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抗日戰爭時期任他和粟裕一起先遣江南,後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二團中隊長,偵察參謀,營長,團參謀長,新一團副參謀長,團長。
他回憶說:
“以智取勝、以謀制敵”,也是粟裕同志指揮和用兵原則。如果從認識粟裕同志算起,我在他指揮下打過的仗有百餘次,無論大仗小仗,還是進攻防禦,野戰攻堅;儘管戰鬥形式複雜多樣,作戰地區各不相同,作戰對象五花八門,然而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粟裕同志非常注重用智用謀。所以,他指揮和用兵放得開,收得攏,打得狠。有許多時候,戰場形勢艱險惡劣,他遇險不驚,化險為夷;戰情瞬息萬變,他堅韌沉著,保持主動;戰機轉換莫測,他果斷機敏,指揮自如。我們作為下級指揮員,接受任務時,粟裕同志總是精心部署,細緻安排,有原則,有要領,又留有發揮部屬積極性的廣闊餘地,聽了他的要求,不僅思想開朗,而且從不為難。一九三九年夏天,我們二團所進行的陳抗橋伏擊戰,圍困西夏墅據點,還有賀甲戰鬥,九里反“掃蕩”,這些戰鬥就是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採取了圍城打援、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先圍後殲、重點突破、迂迴包圍的各種靈活的戰術,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這些戰鬥是在非常緊迫的情況下展開的,粟裕同志指示我們找敵弱點打,不打則已,打則打狠。按照這個指導思想,我們精心組織部隊,如遇多路敵人,我們則擇其一路,打得狠,全殲一部。尤里反“掃蕩”是一次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的情勢下的勝仗。為什麼能夠勝利完成任務呢?粟裕同志反覆囑咐我們不魯蠻硬拚,不輕舉妄動,同敵人鬥智斗謀,結果打了勝仗。重智謀而取勝,這個重要的指揮和用兵原則,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在長期的軍事生活中,成為我的座右銘。
關於粟裕的爭論 十一、周蔚昌回憶:蘇中抗日根據…
周蔚昌,前江蘇軍區參謀長,抗戰時在粟裕的一師師部當參謀。
他回憶說:
一九四一年四月上旬,粟裕同志作了從運動戰向游擊戰作戰略性轉變的重要報告。他從戰略高度出發,深刻地指出,敵軍只能占領一些點和線,廣大鄉村仍然在我們手中,廣大抗日群眾在我們一邊;敵占城鎮,我占鄉村,鬥爭的方式將由大兵團的運動戰轉變為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積小勝為大勝,下定決心,要長期堅持鬥爭;在思想上、軍事上、工作上、作風上提出了一系列適應新的鬥爭情況的新任務。他形象地說,要把游擊戰打得熱火朝天,象老百姓春節放鞭炮一樣遍地開花、處處響槍,這樣,敵人雖然占領了點和線,無異於自己設下圈套,往自己脖子上套。他語重心長地教育我們,堅持蘇中抗日根據地在政治上、戰略上具有深遠意義。他說,我們面對著敵人統治中心南京和上海,中間隔一道長江,同敵人唱“對台戲”,可精彩啦!我們這裡打一個勝仗,消息是封鎖不住的,很快傳到南京、上海,政治意義太大了。大家要把眼光看得遠一點,蘇中抗日根據地地處長江下游,將來戰略反攻時,敵人從長江逃跑,我們象打漁人一樣,在長江口張上一個大漁網,統統把它收羅起來。
關於粟裕的爭論 八,車橋戰役後被俘日軍中尉山本…
日寇曾揚言:車橋防禦固若金湯,新四軍若打下車橋,日軍則自動退出華中。
說明:車橋鎮座落在澗河(又名菊花溝)兩岸,本是頑固派韓德勤盤踞多年的老巢,還曾一度成為江蘇省府所在地。一九四三年二月敵寇掃蕩淮寶,韓德勤逃往運河以西,車橋即被日偽所占。隨後日偽修築了更為堅固的工事,形成了完善的防禦體系。
山本中尉被俘後:這大概是你們新四軍抗日以來在江蘇省和日軍作戰最大的一次勝利吧,俘虜我們那麼許多人是沒有過的吧?你們在墳地上埋設地雷的預謀,加上墳地周圍設置的戰壕,適時地掀開偽裝,突然的出現,這是你們戰術勝利的絕紗計策吧?你們的粟裕埃拉伊!埃拉伊!”(日語“了不起”)
說明:山本原名山本敬一郎,被俘後化名山本一山,他盤算將來新四軍釋放他時,他到南京或上海開個澡塘或飯館過日子。不過後來他加入反戰同盟,還參加了粟裕指揮的對日最後一戰——高郵之戰。
關於粟裕的爭論 九、粟裕能在日偽統治核心區堅持…
粟裕能在日偽統治核心區堅持和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重用知識分子。
上將軍銜的鐘期光當時一直在粟裕手下工作,從新四軍抗日先遣隊到江南指揮部、蘇北指揮部、一師、蘇中軍區、蘇浙軍區,一直在政治部當主任,兩個人在抗戰中情同手足,生死與共。
他回憶說:
粟裕同志重才識才,十分器重知識分子。他自己早年就讀於常德湖南第二師範學校,有較高的學識。他深知軍事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文化知識對於提高部隊戰鬥力是攸關重要的。他充分利用以寧滬杭為中心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文化科學比較發達的有利條件,招賢納能。對知識分子採取了正確的方針:熱情歡迎,以禮相待,委以重任,保護關懷,來去自由,從而,吸引了大批知識分子投奔我軍。一師營職以下幹部(尤其是營連級),百分之六十多是二十至二十五歲的知識青年幹部;師團職幹部中,有不少是留學蘇聯、日本等國或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聖約翰大學深造過的。如先後在一師和華東野戰軍擔任過宣傳部長、組織部長、敵工部長等職的周林、楊愷、陳其五、謝雲暉、張崇文、丘東平、吳憲、韓念龍等同志,都是大學生,為新四軍和華東部隊的建設與發展貢獻了聰明才智。還有一批從上海、南京等地來的著名知識分子,陳毅同志和粟裕同志熱情接待後派專人護送至延安。由於充分發揮了知識分子的作用,新四軍和華東部隊是非常活躍的部隊,大大增強了軍隊素質,提高了工作質量,也培養鍛鍊了大批知識分子出身的優秀幹部,不少同志至今仍分別戰鬥在黨政軍各級重要崗位上。
關於粟裕的爭論 十、張銍秀:粟裕指揮和用兵原則…
“以智取勝、以謀制敵”
少將軍銜的張銍秀歷任26軍軍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抗日戰爭時期任他和粟裕一起先遣江南,後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二團中隊長,偵察參謀,營長,團參謀長,新一團副參謀長,團長。
他回憶說:
“以智取勝、以謀制敵”,也是粟裕同志指揮和用兵原則。如果從認識粟裕同志算起,我在他指揮下打過的仗有百餘次,無論大仗小仗,還是進攻防禦,野戰攻堅;儘管戰鬥形式複雜多樣,作戰地區各不相同,作戰對象五花八門,然而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粟裕同志非常注重用智用謀。所以,他指揮和用兵放得開,收得攏,打得狠。有許多時候,戰場形勢艱險惡劣,他遇險不驚,化險為夷;戰情瞬息萬變,他堅韌沉著,保持主動;戰機轉換莫測,他果斷機敏,指揮自如。我們作為下級指揮員,接受任務時,粟裕同志總是精心部署,細緻安排,有原則,有要領,又留有發揮部屬積極性的廣闊餘地,聽了他的要求,不僅思想開朗,而且從不為難。一九三九年夏天,我們二團所進行的陳抗橋伏擊戰,圍困西夏墅據點,還有賀甲戰鬥,九里反“掃蕩”,這些戰鬥就是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採取了圍城打援、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先圍後殲、重點突破、迂迴包圍的各種靈活的戰術,一次又一次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這些戰鬥是在非常緊迫的情況下展開的,粟裕同志指示我們找敵弱點打,不打則已,打則打狠。按照這個指導思想,我們精心組織部隊,如遇多路敵人,我們則擇其一路,打得狠,全殲一部。尤里反“掃蕩”是一次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的情勢下的勝仗。為什麼能夠勝利完成任務呢?粟裕同志反覆囑咐我們不魯蠻硬拚,不輕舉妄動,同敵人鬥智斗謀,結果打了勝仗。重智謀而取勝,這個重要的指揮和用兵原則,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在長期的軍事生活中,成為我的座右銘。
關於粟裕的爭論 十一、周蔚昌回憶:蘇中抗日根據…
周蔚昌,前江蘇軍區參謀長,抗戰時在粟裕的一師師部當參謀。
他回憶說:
一九四一年四月上旬,粟裕同志作了從運動戰向游擊戰作戰略性轉變的重要報告。他從戰略高度出發,深刻地指出,敵軍只能占領一些點和線,廣大鄉村仍然在我們手中,廣大抗日群眾在我們一邊;敵占城鎮,我占鄉村,鬥爭的方式將由大兵團的運動戰轉變為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積小勝為大勝,下定決心,要長期堅持鬥爭;在思想上、軍事上、工作上、作風上提出了一系列適應新的鬥爭情況的新任務。他形象地說,要把游擊戰打得熱火朝天,象老百姓春節放鞭炮一樣遍地開花、處處響槍,這樣,敵人雖然占領了點和線,無異於自己設下圈套,往自己脖子上套。他語重心長地教育我們,堅持蘇中抗日根據地在政治上、戰略上具有深遠意義。他說,我們面對著敵人統治中心南京和上海,中間隔一道長江,同敵人唱“對台戲”,可精彩啦!我們這裡打一個勝仗,消息是封鎖不住的,很快傳到南京、上海,政治意義太大了。大家要把眼光看得遠一點,蘇中抗日根據地地處長江下游,將來戰略反攻時,敵人從長江逃跑,我們象打漁人一樣,在長江口張上一個大漁網,統統把它收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