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粟裕說:“按既定作戰部署按時向敵發起進攻。”
當晚明月當空,十九點正,吉洛司令員一聲令下,七縱五十五團率先向邵伯發起攻擊,沿著既定的進軍路線迅速突入邵伯鎮,將日偽軍分割包圍在河西導淮據點和萬壽宮。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2
導淮據點在河西船閘附近。這裡四面環水,以前駐紮過日本海軍,建有堅固的防禦工事。沿東河岸築了二米多高、半圓形的土圍子,另築有許多土堡;南首有五十多米長的土壩與鎮內鐵牛灣相連,壩口築有鋼筋水泥碉堡,碉堡外布有鐵絲網。據點內新接防的偽軍約六百多人,由一個姓米的團長率領,還有從萬壽宮過來增援的一個班日軍。日偽軍自知實力不足,防守有困難,但仍然作困獸之鬥。
二十日上午,七縱對敵展開政治攻勢。他們先將駐鎮內的偽軍軍官的家屬集中到一起訓話,然後放入導淮據點勸降。在政治攻勢的同時,攻城部隊將導淮據點對河鐵牛灣一帶居民、商店房屋的牆壁打通,運進火炮裝備,並將炮口對準敵碉堡。
中午,吉洛在喊話勸降未見成效的情況下下達了總攻命令。頓時,大炮轟鳴、槍聲大作,子彈在空中吱吱作響,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
戰鬥中,壩口碉堡火力點成為進攻的主要障礙。用迫擊炮射擊未能奏效,接著用五六輛“土坦克”(即將大桌子裹上潮濕的棉被,頂在前面抵擋敵人的子彈)掩護後面的戰士向前衝鋒,經過多次衝鋒,仍不能攻破敵碉堡。這時四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他們身束手榴彈匍匐過壩,進行強攻。四位勇士冒著彈雨挨近了碉堡,將手榴彈投進射擊孔,炸毀碉堡。碉堡被炸毀後,司號員吹起了嘹亮的衝鋒號,戰士們越過陣地突進導淮據點。偽軍無法阻擋,開始潰退。午後兩點左右,七縱攻堅部隊攻克導淮據點,生俘偽軍五百多人。
導淮據點打下後,只剩下日軍把守的萬壽宮了。此時,攻打萬壽宮的五十五團團長周建平報告指揮部:他們已將守敵團團圍住,敵人已插翅難逃。
正在指揮部關注著戰場形勢的粟裕聞訊,迅速把大衣一夾,帶著參謀人員、警衛員進入邵伯鎮,一口氣跑到五十五團臨時指揮所。
五十五團臨時指揮所設在邵伯愛群醫院樓上,日軍據點就在眼前。
周建平團長向粟裕報告說:“全團官兵經過十二個小時激戰,摧毀了敵人三道鐵絲網及鋼骨水泥碉堡多處,俘偽軍五百餘人,占領了大王廟地區,使固守萬壽宮的百多名日軍完全陷於孤立。”
粟裕點頭贊道:“好!很好!”
還沒來得及多談,從左邊中學校園內射來一陣冷槍,子彈從警衛員丁震、茅志峰、陸泗義之間穿過,打在粟裕身後的牆上“砰砰”作響。粟裕當即命令周團長速派一個排去搜索打冷槍的殘敵。命令下去後,不一會兒,下面報告敵人已被消滅。
從臨時指揮所看下去,萬壽宮盡收眼底。
萬壽宮過去是江西會館,後改為輪船站,地勢險要,據點內駐日寇一百多人。萬壽宮前為一廣場,出口處南北兩端築了崗樓,下有壕溝通到正面地堡。五十五團戰士正在主要道口用門板、棉被為掩體,作圍攻準備;敵工部的則在展開政治攻勢,一名敵工部的成員正在用日語對萬壽宮的日軍喊話勸降。
喊話的叫李炳。李炳(又叫李平)是蘇中軍區“日本人民反戰同盟”支部部長濱中政志的化名。濱中政志是在一九三八年被粟裕的二支隊俘獲的。當時二支隊一部伏擊從鎮江開出的日軍車隊,打得日軍死的死、傷的傷,濱中也嚴重炸傷,完全失去知覺,被日軍部隊和長官拋棄在戰場上。如果不是二支隊的戰士把他從搶救下來,他不可能活著。濱中出生在日本一個靠海上捕魚為生的漁夫家庭,以打魚為生,良知未泯。他當時一點不理解新四軍,不了解中國人民,腦子裡只有日軍長官講過、教過的一套,什麼要有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被新四軍俘虜必遭殺死等受欺騙的東西。但通過教育,濱中懂得日軍侵略中國是非正義的戰爭,中國的勞動者、無產者和日本的無產者一樣都是被壓迫、被剝削者;新四軍是反對日本侵略為民族為勞動人民求解放的軍隊。覺悟的濱中政志成為反戰同盟中堅定的一員。他經典的一出是在一九四二年中秋節那天和十八旅五十二團一個戰鬥分隊化裝成一隊日軍奇襲宜陵鎮的日軍。當時濱中主動請戰,並走在最前頭,充分利用他熟悉日軍軍規、禮節和可用日語對話的條件,一舉擊斃日軍小隊長等數人,繳獲機槍一挺,步槍二十餘支,而戰鬥分隊無一傷亡,安然返回。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3
李炳是用日語喊話,大意是:日本已經戰敗投降,日軍士兵不要做無所謂的犧牲,你們的父母、兄弟都盼望你們早日平安回家……不要聽信長官的欺騙,新四軍對放下武器的日軍弟兄是不殺、不打、不罵的仁義之師,並承諾保證遣返他們回國。
但這批日軍很頑固,藉口等待上級命令,拒不繳械。
“敵人不投降,就叫他滅亡!”粟裕看著萬壽宮,皺著眉頭下令,“——消滅他們!”
“是!”周建平團長早就按捺不住了。
進攻是在二十二日早晨發起的。先是猛烈炮火轟擊,炮彈出膛發出的尖銳的聲音和爆炸所發出的鈍響震耳欲聾。廣場兩端崗樓被摧毀,日寇二十餘人被殲,餘部從壕溝退縮到地堡。由於地堡的機槍口緊貼地面,進攻部隊的機槍射不進,小炮彈也轟不掉。
當晚明月當空,十九點正,吉洛司令員一聲令下,七縱五十五團率先向邵伯發起攻擊,沿著既定的進軍路線迅速突入邵伯鎮,將日偽軍分割包圍在河西導淮據點和萬壽宮。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2
導淮據點在河西船閘附近。這裡四面環水,以前駐紮過日本海軍,建有堅固的防禦工事。沿東河岸築了二米多高、半圓形的土圍子,另築有許多土堡;南首有五十多米長的土壩與鎮內鐵牛灣相連,壩口築有鋼筋水泥碉堡,碉堡外布有鐵絲網。據點內新接防的偽軍約六百多人,由一個姓米的團長率領,還有從萬壽宮過來增援的一個班日軍。日偽軍自知實力不足,防守有困難,但仍然作困獸之鬥。
二十日上午,七縱對敵展開政治攻勢。他們先將駐鎮內的偽軍軍官的家屬集中到一起訓話,然後放入導淮據點勸降。在政治攻勢的同時,攻城部隊將導淮據點對河鐵牛灣一帶居民、商店房屋的牆壁打通,運進火炮裝備,並將炮口對準敵碉堡。
中午,吉洛在喊話勸降未見成效的情況下下達了總攻命令。頓時,大炮轟鳴、槍聲大作,子彈在空中吱吱作響,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
戰鬥中,壩口碉堡火力點成為進攻的主要障礙。用迫擊炮射擊未能奏效,接著用五六輛“土坦克”(即將大桌子裹上潮濕的棉被,頂在前面抵擋敵人的子彈)掩護後面的戰士向前衝鋒,經過多次衝鋒,仍不能攻破敵碉堡。這時四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他們身束手榴彈匍匐過壩,進行強攻。四位勇士冒著彈雨挨近了碉堡,將手榴彈投進射擊孔,炸毀碉堡。碉堡被炸毀後,司號員吹起了嘹亮的衝鋒號,戰士們越過陣地突進導淮據點。偽軍無法阻擋,開始潰退。午後兩點左右,七縱攻堅部隊攻克導淮據點,生俘偽軍五百多人。
導淮據點打下後,只剩下日軍把守的萬壽宮了。此時,攻打萬壽宮的五十五團團長周建平報告指揮部:他們已將守敵團團圍住,敵人已插翅難逃。
正在指揮部關注著戰場形勢的粟裕聞訊,迅速把大衣一夾,帶著參謀人員、警衛員進入邵伯鎮,一口氣跑到五十五團臨時指揮所。
五十五團臨時指揮所設在邵伯愛群醫院樓上,日軍據點就在眼前。
周建平團長向粟裕報告說:“全團官兵經過十二個小時激戰,摧毀了敵人三道鐵絲網及鋼骨水泥碉堡多處,俘偽軍五百餘人,占領了大王廟地區,使固守萬壽宮的百多名日軍完全陷於孤立。”
粟裕點頭贊道:“好!很好!”
還沒來得及多談,從左邊中學校園內射來一陣冷槍,子彈從警衛員丁震、茅志峰、陸泗義之間穿過,打在粟裕身後的牆上“砰砰”作響。粟裕當即命令周團長速派一個排去搜索打冷槍的殘敵。命令下去後,不一會兒,下面報告敵人已被消滅。
從臨時指揮所看下去,萬壽宮盡收眼底。
萬壽宮過去是江西會館,後改為輪船站,地勢險要,據點內駐日寇一百多人。萬壽宮前為一廣場,出口處南北兩端築了崗樓,下有壕溝通到正面地堡。五十五團戰士正在主要道口用門板、棉被為掩體,作圍攻準備;敵工部的則在展開政治攻勢,一名敵工部的成員正在用日語對萬壽宮的日軍喊話勸降。
喊話的叫李炳。李炳(又叫李平)是蘇中軍區“日本人民反戰同盟”支部部長濱中政志的化名。濱中政志是在一九三八年被粟裕的二支隊俘獲的。當時二支隊一部伏擊從鎮江開出的日軍車隊,打得日軍死的死、傷的傷,濱中也嚴重炸傷,完全失去知覺,被日軍部隊和長官拋棄在戰場上。如果不是二支隊的戰士把他從搶救下來,他不可能活著。濱中出生在日本一個靠海上捕魚為生的漁夫家庭,以打魚為生,良知未泯。他當時一點不理解新四軍,不了解中國人民,腦子裡只有日軍長官講過、教過的一套,什麼要有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被新四軍俘虜必遭殺死等受欺騙的東西。但通過教育,濱中懂得日軍侵略中國是非正義的戰爭,中國的勞動者、無產者和日本的無產者一樣都是被壓迫、被剝削者;新四軍是反對日本侵略為民族為勞動人民求解放的軍隊。覺悟的濱中政志成為反戰同盟中堅定的一員。他經典的一出是在一九四二年中秋節那天和十八旅五十二團一個戰鬥分隊化裝成一隊日軍奇襲宜陵鎮的日軍。當時濱中主動請戰,並走在最前頭,充分利用他熟悉日軍軍規、禮節和可用日語對話的條件,一舉擊斃日軍小隊長等數人,繳獲機槍一挺,步槍二十餘支,而戰鬥分隊無一傷亡,安然返回。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3
李炳是用日語喊話,大意是:日本已經戰敗投降,日軍士兵不要做無所謂的犧牲,你們的父母、兄弟都盼望你們早日平安回家……不要聽信長官的欺騙,新四軍對放下武器的日軍弟兄是不殺、不打、不罵的仁義之師,並承諾保證遣返他們回國。
但這批日軍很頑固,藉口等待上級命令,拒不繳械。
“敵人不投降,就叫他滅亡!”粟裕看著萬壽宮,皺著眉頭下令,“——消滅他們!”
“是!”周建平團長早就按捺不住了。
進攻是在二十二日早晨發起的。先是猛烈炮火轟擊,炮彈出膛發出的尖銳的聲音和爆炸所發出的鈍響震耳欲聾。廣場兩端崗樓被摧毀,日寇二十餘人被殲,餘部從壕溝退縮到地堡。由於地堡的機槍口緊貼地面,進攻部隊的機槍射不進,小炮彈也轟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