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這是一個好的信號,意味著大反攻的日子不遠了。此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進入大規模戰略反攻,歐洲戰場上希特勒處於東西夾擊的困境之中,亞洲戰場上日寇也是面臨窮途末路。美軍已準備在中國登陸,並向延安要求八路軍、新四軍配合作戰,華中局已經接到毛澤東電報,開始布置吳淞、寧波、杭州、南京間,特別是吳淞至寧波沿海及滬杭甬鐵路沿線地區的工作。
到了十月,華中局饒漱石等領導根據中央的指示決定派第一師主力過江南下,向蘇浙地區挺進,指揮人選則根據中央的意見派葉飛、朱克靖擔任。粟裕聞訊給致電華中局和軍部,請求由他率領蘇中第一批主力部隊執行南進任務。
粟裕南進有其優勢。他在蘇浙地區先後有抗日先遣隊、浙南三年游擊戰爭、新四軍先遣支隊和江南指揮部幾個階段的經歷,對那裡的地理、社情較為熟悉。粟裕過長江到蘇中後仍一直關注著那裡形勢的發展,保持有與浙東的海上通道。一九四二年日軍發動浙贛線戰役占領金華、蘭溪、進賢、東鄉等大片地區後,粟裕曾向華中局和軍部建議增派部隊向浙江發展。後來華中局派譚啟龍、何克希等到浙東領導浙東工作時,粟裕給以積極的多方面的支援並從部隊中抽出幾個曾經在浙江打過游擊的得力幹部如張文碧、劉亨雲隨何克希前往。現在活躍在江南的王必成、陳鐵君、張文碧、劉亨雲都是他以前的舊將。
粟裕的請求引起華中局和軍部的重視,他們回電錶示同意,並將情況及粟裕的建議電報發給延安毛澤東、劉少奇並報陳毅。
那些日子裡,施亞夫有空時依舊常來。粟裕忙,施亞夫就默默地離開;粟裕不忙,兩人總要聊聊天。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1
粟裕過長江後在黃橋與陳丕顯、管文蔚會師,接著率領北撤部隊從黃橋轉移到東台地區集結待命,自己帶領少數參謀和警衛人員坐汽艇前往華中局首府——淮安。
粟裕到淮安後,新四軍所部重新整編。時陳毅從延安回來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野戰軍司令,蘇浙軍區第四縱隊和浙東縱隊北上編入山東野戰軍。原蘇浙軍區王必成的一縱、陶勇的三縱與蘇中部隊、淮北部隊編為華中野戰軍,其序列分別為六、八、七、九縱隊,各縱下轄四至五個團,粟裕任野戰軍司令。
一九四五年底,高郵、邵伯及揚(州)泰(州)線和運河線部分城鎮仍為日偽軍所控制。日本宣布投降後,蔣介石命令這些日偽軍“維持治安”、“收復失地”,等候已到達揚州國民黨第二十五軍“接收”邵伯、高郵,並迫令日寇重占為我解放的海門等城鎮。同時,他們不斷派遣飛機空投武器彈藥,以接濟和鼓勵被我軍民包圍的高郵等地日偽。這些日偽軍對新四軍送去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拒絕繳械投降,高郵的日軍還說:“要繳槍繳給蔣委員長,他是代表中國的正式政府,你們新四軍沒有資格受降。”到後來高郵城內日偽更加猖狂,不斷地外出騷擾,還揚言:“奉命收復失地,北攻寶應。”
華中野戰軍整編就緒後,為除後患,粟裕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日向軍部請戰:集中華中野戰軍主力第六、七、八縱隊,組織進行高(郵)邵(伯)戰役聚殲該地拒降之敵。軍部接到電報後回電同意第七、第八兩個縱隊先打高郵、邵伯,王必成的第六縱隊另有任務。
粟裕接到電報後,召集七縱的吉洛、張藩、盧勝、杜屏,八縱陶勇、阮英平、彭德清及華中地方部隊領導召開作戰會議。他說:“軍部己同意我們攻打高郵、邵伯的作戰方案,通知各參戰部隊,立即向預定地區推進,務必於十二月十九日白天完成一切戰鬥準備!”
七縱、八縱受領任務後,由淮陰、淮安地區迅速南下,進至高郵、邵伯地域集結,準備向日寇發起最後一戰。
粟裕和華中軍區司令張鼎丞、參謀長劉先勝離開淮安前往高郵城東南的十里尖村莊下達作戰令,並做作戰動員。隨後張鼎丞親臨八縱指揮,粟裕則帶參謀和警衛員到達邵伯前線。
七縱領導吉洛、張藩、盧勝、杜屏的指揮所設在離邵伯鎮只有幾里路的一個小村莊裡。粟裕到後,用望遠鏡看了看邵伯鎮。
邵伯鎮古代叫“步丘”,以前湖水經常淹沒農田,後來指揮了著名淝水之戰的謝安在這裡率領百姓築起了一條大堤,消除了當地頻繁發生的水災。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在這裡建立了一座謝太傅祠,並把他比成周朝的召伯,稱這道堤為“邵伯埭”,因而“步丘”就逐漸為邵伯所代替。
邵伯居運河要衝,扼江淮咽喉,京杭運河溝通南北,地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記載太平軍曾經三次攻占揚州,但始終沒有徹底占領邵伯,就是因為地形險要的原因。日寇松井師團天谷部隊一部於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占邵伯鎮,大肆燒殺淫掠。特別是一九三八年六月,日寇在邵伯兩渡鄉“掃蕩”,動用了飛機大炮,將運河村十一個村莊一百四十三戶、南渡村八個村莊一百五十六戶、許莊村五個村莊五十六戶付之一炬。
“現在駐邵伯之敵有日寇左田中隊一百六十多人,偽軍趙軍山一個團五百多人、張天時一個團四百多人,偽警察兩百多人。”七縱司令吉洛給粟裕介紹邵伯鎮內的情況,等粟裕放下望遠鏡,吉洛指著地圖介紹,“在邵伯鎮外偽軍設有崗哨五處:水路道口有南擺渡,陸路道口有奶奶廟橋、北板廠、六閘子和南圈門,鎮內駐有部分偽軍及警察、商團。其兵力大部分龜縮在萬壽宮和河西導淮據點。今天下午,張天時及趙軍山一部分軍隊已聞風潛逃,但其餘日偽軍仍十分頑固,企圖負隅頑抗。”
到了十月,華中局饒漱石等領導根據中央的指示決定派第一師主力過江南下,向蘇浙地區挺進,指揮人選則根據中央的意見派葉飛、朱克靖擔任。粟裕聞訊給致電華中局和軍部,請求由他率領蘇中第一批主力部隊執行南進任務。
粟裕南進有其優勢。他在蘇浙地區先後有抗日先遣隊、浙南三年游擊戰爭、新四軍先遣支隊和江南指揮部幾個階段的經歷,對那裡的地理、社情較為熟悉。粟裕過長江到蘇中後仍一直關注著那裡形勢的發展,保持有與浙東的海上通道。一九四二年日軍發動浙贛線戰役占領金華、蘭溪、進賢、東鄉等大片地區後,粟裕曾向華中局和軍部建議增派部隊向浙江發展。後來華中局派譚啟龍、何克希等到浙東領導浙東工作時,粟裕給以積極的多方面的支援並從部隊中抽出幾個曾經在浙江打過游擊的得力幹部如張文碧、劉亨雲隨何克希前往。現在活躍在江南的王必成、陳鐵君、張文碧、劉亨雲都是他以前的舊將。
粟裕的請求引起華中局和軍部的重視,他們回電錶示同意,並將情況及粟裕的建議電報發給延安毛澤東、劉少奇並報陳毅。
那些日子裡,施亞夫有空時依舊常來。粟裕忙,施亞夫就默默地離開;粟裕不忙,兩人總要聊聊天。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六章1
粟裕過長江後在黃橋與陳丕顯、管文蔚會師,接著率領北撤部隊從黃橋轉移到東台地區集結待命,自己帶領少數參謀和警衛人員坐汽艇前往華中局首府——淮安。
粟裕到淮安後,新四軍所部重新整編。時陳毅從延安回來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野戰軍司令,蘇浙軍區第四縱隊和浙東縱隊北上編入山東野戰軍。原蘇浙軍區王必成的一縱、陶勇的三縱與蘇中部隊、淮北部隊編為華中野戰軍,其序列分別為六、八、七、九縱隊,各縱下轄四至五個團,粟裕任野戰軍司令。
一九四五年底,高郵、邵伯及揚(州)泰(州)線和運河線部分城鎮仍為日偽軍所控制。日本宣布投降後,蔣介石命令這些日偽軍“維持治安”、“收復失地”,等候已到達揚州國民黨第二十五軍“接收”邵伯、高郵,並迫令日寇重占為我解放的海門等城鎮。同時,他們不斷派遣飛機空投武器彈藥,以接濟和鼓勵被我軍民包圍的高郵等地日偽。這些日偽軍對新四軍送去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拒絕繳械投降,高郵的日軍還說:“要繳槍繳給蔣委員長,他是代表中國的正式政府,你們新四軍沒有資格受降。”到後來高郵城內日偽更加猖狂,不斷地外出騷擾,還揚言:“奉命收復失地,北攻寶應。”
華中野戰軍整編就緒後,為除後患,粟裕於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日向軍部請戰:集中華中野戰軍主力第六、七、八縱隊,組織進行高(郵)邵(伯)戰役聚殲該地拒降之敵。軍部接到電報後回電同意第七、第八兩個縱隊先打高郵、邵伯,王必成的第六縱隊另有任務。
粟裕接到電報後,召集七縱的吉洛、張藩、盧勝、杜屏,八縱陶勇、阮英平、彭德清及華中地方部隊領導召開作戰會議。他說:“軍部己同意我們攻打高郵、邵伯的作戰方案,通知各參戰部隊,立即向預定地區推進,務必於十二月十九日白天完成一切戰鬥準備!”
七縱、八縱受領任務後,由淮陰、淮安地區迅速南下,進至高郵、邵伯地域集結,準備向日寇發起最後一戰。
粟裕和華中軍區司令張鼎丞、參謀長劉先勝離開淮安前往高郵城東南的十里尖村莊下達作戰令,並做作戰動員。隨後張鼎丞親臨八縱指揮,粟裕則帶參謀和警衛員到達邵伯前線。
七縱領導吉洛、張藩、盧勝、杜屏的指揮所設在離邵伯鎮只有幾里路的一個小村莊裡。粟裕到後,用望遠鏡看了看邵伯鎮。
邵伯鎮古代叫“步丘”,以前湖水經常淹沒農田,後來指揮了著名淝水之戰的謝安在這裡率領百姓築起了一條大堤,消除了當地頻繁發生的水災。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在這裡建立了一座謝太傅祠,並把他比成周朝的召伯,稱這道堤為“邵伯埭”,因而“步丘”就逐漸為邵伯所代替。
邵伯居運河要衝,扼江淮咽喉,京杭運河溝通南北,地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記載太平軍曾經三次攻占揚州,但始終沒有徹底占領邵伯,就是因為地形險要的原因。日寇松井師團天谷部隊一部於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占邵伯鎮,大肆燒殺淫掠。特別是一九三八年六月,日寇在邵伯兩渡鄉“掃蕩”,動用了飛機大炮,將運河村十一個村莊一百四十三戶、南渡村八個村莊一百五十六戶、許莊村五個村莊五十六戶付之一炬。
“現在駐邵伯之敵有日寇左田中隊一百六十多人,偽軍趙軍山一個團五百多人、張天時一個團四百多人,偽警察兩百多人。”七縱司令吉洛給粟裕介紹邵伯鎮內的情況,等粟裕放下望遠鏡,吉洛指著地圖介紹,“在邵伯鎮外偽軍設有崗哨五處:水路道口有南擺渡,陸路道口有奶奶廟橋、北板廠、六閘子和南圈門,鎮內駐有部分偽軍及警察、商團。其兵力大部分龜縮在萬壽宮和河西導淮據點。今天下午,張天時及趙軍山一部分軍隊已聞風潛逃,但其餘日偽軍仍十分頑固,企圖負隅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