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彭德清決心咬住它,吃掉它。他立即派出三路偵察員傳達命令,調右梯隊一營由南向東北打,調後衛二營上前正面迎敵,命令前衛三營擋住敵北逃去路並回頭打,合殲敵人於耙齒凌。
彭德清領著身旁僅有的警衛員和偵察員,加上來接應他們的女區委書記季玲幾個人,登上一座獨立家屋房頂監視敵人。
一會兒,張雲龍副團長率團部的人馬趕到。彭德清一看二營還沒來,派人通知團部後面的教導隊跑步上來搶占沿河乾溝正面堵住敵人,團直機關人員則就地展開,占據有利地形。彭德清下令將機槍連的六挺重機槍全部架到前沿,向著鬼子和偽軍“噠,噠,噠”猛烈掃射。
彭德清爬在屋頂上用望遠鏡觀察著敵人的動向。他看到敵人被機槍一掃,立即縮進一片亂墳包內,派出一小隊日本兵向彭德清所在的獨立家屋殺了過來: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距離越來越近。彭德清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個軍官揮著戰刀,指著乾溝,不停地嚎叫著。
那乾溝橫貫東西不見盡頭,溝面很寬,溝底很深,兩旁築有高高的溝堤,堤上生長著稀稀落落的蘆草。乾溝是地方武裝為掩護群眾轉移、便於對敵作戰而挖出來的一條野戰防線,也是一條很安全的交通壕。敵人一旦完全占領它,整個部隊便要暴露在開闊地上,那就很被動了。
看看背後,二營部隊還沒有趕上來,望望前面,日本兵已衝到乾溝南面。情況緊張得使人透不過氣來。彭德清正在焦急萬分的時候,遠方傳來教導隊隊長秦鏡的喊聲:“團長,團長,敵人在哪?”
秦鏡,身高體大,戰鬥勇猛,長著一臉絡腮鬍,生就一副大嗓門。秦鏡問清方向以後,拔出駁殼槍,大喝一聲:“跟我來!”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2
教導隊是七團的骨幹訓練班,隊員全是具有戰鬥經驗的正、副班長。這一百多個隊員跟在秦鏡像浪濤一樣涌了上去,敵人用火力阻攔他們,“甜瓜”手榴彈像冰雹一樣從空而降。
太近了,手榴彈掉到衝鋒的隊員面前來不及爆炸,冒著青煙亂轉。戰士揀起冒著青煙的手榴彈扔了回去。手榴彈在鬼子頭頂上爆炸了。硝煙瀰漫,彈片橫飛,溝堤被煙塵吞沒了。
鬼子被嚇傻了,槍,停了;炮,停了;接著榴彈聲很快也消失了。
這時教導隊挺著雪亮的刺刀,像脫弦之箭向鬼子撲過去。鬼子害怕了,退卻了。那個軍官揮著戰刀,頭也不回地逃到南面去了。
此時躲在墳包里的鬼子沒有增兵乾溝,反而派出兩個小隊,向東北、西南衝過去。
副團長張雲龍爬上屋頂,不解地說:“哎!怪啦!為什麼鬼子不到這邊來呢?”
“還要問嗎?已經嘗到教導隊的苦頭了!”彭德清笑著回答。
“二營趕上,增強教導隊正面突擊力量,南面一營,東北面是三營,這三支部隊也不好惹呀!”
敵人開始以為他們遇上的是地方部隊,所以由西南向東北攻擊前進。然而一交手,立即發現情況不妙,知道遇上了新四軍主力部隊,慌亂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企圖殺開一條血路衝出去。他們派出部隊試攻西、南兩方,這倒給了七團一個分割、圍殲的機會。
彭德清和張雲龍商量了一下,立即命令二營由西南向東北追殲,全線出擊,分割敵人;三營掉轉“龍頭”,吃掉向東北前進的一個小隊;一營捲起“龍尾”,把向西南方面前進的一個小隊裹住;教導隊這條硬棒的“龍身”,頂在乾溝邊上。“蒼龍”把一條“毒蛇”圍住了。
眼看拔劍斬蛇條件已經成熟,彭德清下命令道:“號長,調六連跑步上來。”
戰鬥在激烈進行著,彭德清正在全神貫注地用望遠鏡觀察敵情,對面房子裡突然冒出一個鬼子舉槍瞄準彭德清,警衛員看見了,大叫一聲“團長”,同時舉手用力拖了彭德清一把。彭德清回頭一看,只聽“卜拉”一聲,子彈從彭德清的耳邊擦過去,將警衛員的手掌打穿了。其餘的人一齊開槍還擊,把這個鬼子打死了。
這當兒,二營營長林少克和六連連長彭家興趕上前來。彭連長左手握著手榴彈,右手拎著駁殼槍,跑到彭德清面前大聲說:“團長,交代任務吧!”
“縱深地帶的那個亂墳包。”彭德清指著方向告訴他,“是這股敵人的指揮所,你們連插進去,搗垮它!那個地方不僅有四十多個日軍,還有百多個偽軍”。
彭家興的六連全上了刺刀,向著敵人的指揮所撲去。那邊的敵人向著六連氣勢洶洶地迎上來了。他們光著腦殼,露著胸膛,端著刺刀嗷嗷亂叫。一場激烈的白刃格鬥開始了。
太陽像個火球一樣燻烤著乾旱的土地。敵我雙方殺過來,殺過去,曠野上,刀光閃動,塵土飛揚,那氣勢就像古戰場上的兩軍交鋒。經過幾個來回的搏鬥,敵人氣焰囂張,殺著、叫著,一步一步地向這邊趕。但一會兒六連喊聲大作,將出擊的日偽軍重新趕進了亂墳包。
彭德清鬆了一口氣,向張雲龍、林少克誇獎六連戰鬥作風勇猛。三人正談論間,一營派人來報:著名的戰鬥英雄“飛將軍”陳福田英勇犧牲。
陳福田就是那個在車橋戰役中把手榴彈直接扔進敵碉堡射擊孔的英雄。這次遭遇戰中,陳福田持槍率先沖入敵群,一個人面對三個日軍。這三個日軍,一個上陣,兩個助威,一對一和他拼刺刀,一個被他刺穿了胸膛,第二個被挑著腦袋撩倒了,就在他刺死第二個的時候,第三個日軍推上子彈朝他打了一槍,陳福田身負重傷以後,還趕上前去還了他一刀……
彭德清領著身旁僅有的警衛員和偵察員,加上來接應他們的女區委書記季玲幾個人,登上一座獨立家屋房頂監視敵人。
一會兒,張雲龍副團長率團部的人馬趕到。彭德清一看二營還沒來,派人通知團部後面的教導隊跑步上來搶占沿河乾溝正面堵住敵人,團直機關人員則就地展開,占據有利地形。彭德清下令將機槍連的六挺重機槍全部架到前沿,向著鬼子和偽軍“噠,噠,噠”猛烈掃射。
彭德清爬在屋頂上用望遠鏡觀察著敵人的動向。他看到敵人被機槍一掃,立即縮進一片亂墳包內,派出一小隊日本兵向彭德清所在的獨立家屋殺了過來: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距離越來越近。彭德清清清楚楚地看到一個軍官揮著戰刀,指著乾溝,不停地嚎叫著。
那乾溝橫貫東西不見盡頭,溝面很寬,溝底很深,兩旁築有高高的溝堤,堤上生長著稀稀落落的蘆草。乾溝是地方武裝為掩護群眾轉移、便於對敵作戰而挖出來的一條野戰防線,也是一條很安全的交通壕。敵人一旦完全占領它,整個部隊便要暴露在開闊地上,那就很被動了。
看看背後,二營部隊還沒有趕上來,望望前面,日本兵已衝到乾溝南面。情況緊張得使人透不過氣來。彭德清正在焦急萬分的時候,遠方傳來教導隊隊長秦鏡的喊聲:“團長,團長,敵人在哪?”
秦鏡,身高體大,戰鬥勇猛,長著一臉絡腮鬍,生就一副大嗓門。秦鏡問清方向以後,拔出駁殼槍,大喝一聲:“跟我來!”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2
教導隊是七團的骨幹訓練班,隊員全是具有戰鬥經驗的正、副班長。這一百多個隊員跟在秦鏡像浪濤一樣涌了上去,敵人用火力阻攔他們,“甜瓜”手榴彈像冰雹一樣從空而降。
太近了,手榴彈掉到衝鋒的隊員面前來不及爆炸,冒著青煙亂轉。戰士揀起冒著青煙的手榴彈扔了回去。手榴彈在鬼子頭頂上爆炸了。硝煙瀰漫,彈片橫飛,溝堤被煙塵吞沒了。
鬼子被嚇傻了,槍,停了;炮,停了;接著榴彈聲很快也消失了。
這時教導隊挺著雪亮的刺刀,像脫弦之箭向鬼子撲過去。鬼子害怕了,退卻了。那個軍官揮著戰刀,頭也不回地逃到南面去了。
此時躲在墳包里的鬼子沒有增兵乾溝,反而派出兩個小隊,向東北、西南衝過去。
副團長張雲龍爬上屋頂,不解地說:“哎!怪啦!為什麼鬼子不到這邊來呢?”
“還要問嗎?已經嘗到教導隊的苦頭了!”彭德清笑著回答。
“二營趕上,增強教導隊正面突擊力量,南面一營,東北面是三營,這三支部隊也不好惹呀!”
敵人開始以為他們遇上的是地方部隊,所以由西南向東北攻擊前進。然而一交手,立即發現情況不妙,知道遇上了新四軍主力部隊,慌亂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企圖殺開一條血路衝出去。他們派出部隊試攻西、南兩方,這倒給了七團一個分割、圍殲的機會。
彭德清和張雲龍商量了一下,立即命令二營由西南向東北追殲,全線出擊,分割敵人;三營掉轉“龍頭”,吃掉向東北前進的一個小隊;一營捲起“龍尾”,把向西南方面前進的一個小隊裹住;教導隊這條硬棒的“龍身”,頂在乾溝邊上。“蒼龍”把一條“毒蛇”圍住了。
眼看拔劍斬蛇條件已經成熟,彭德清下命令道:“號長,調六連跑步上來。”
戰鬥在激烈進行著,彭德清正在全神貫注地用望遠鏡觀察敵情,對面房子裡突然冒出一個鬼子舉槍瞄準彭德清,警衛員看見了,大叫一聲“團長”,同時舉手用力拖了彭德清一把。彭德清回頭一看,只聽“卜拉”一聲,子彈從彭德清的耳邊擦過去,將警衛員的手掌打穿了。其餘的人一齊開槍還擊,把這個鬼子打死了。
這當兒,二營營長林少克和六連連長彭家興趕上前來。彭連長左手握著手榴彈,右手拎著駁殼槍,跑到彭德清面前大聲說:“團長,交代任務吧!”
“縱深地帶的那個亂墳包。”彭德清指著方向告訴他,“是這股敵人的指揮所,你們連插進去,搗垮它!那個地方不僅有四十多個日軍,還有百多個偽軍”。
彭家興的六連全上了刺刀,向著敵人的指揮所撲去。那邊的敵人向著六連氣勢洶洶地迎上來了。他們光著腦殼,露著胸膛,端著刺刀嗷嗷亂叫。一場激烈的白刃格鬥開始了。
太陽像個火球一樣燻烤著乾旱的土地。敵我雙方殺過來,殺過去,曠野上,刀光閃動,塵土飛揚,那氣勢就像古戰場上的兩軍交鋒。經過幾個來回的搏鬥,敵人氣焰囂張,殺著、叫著,一步一步地向這邊趕。但一會兒六連喊聲大作,將出擊的日偽軍重新趕進了亂墳包。
彭德清鬆了一口氣,向張雲龍、林少克誇獎六連戰鬥作風勇猛。三人正談論間,一營派人來報:著名的戰鬥英雄“飛將軍”陳福田英勇犧牲。
陳福田就是那個在車橋戰役中把手榴彈直接扔進敵碉堡射擊孔的英雄。這次遭遇戰中,陳福田持槍率先沖入敵群,一個人面對三個日軍。這三個日軍,一個上陣,兩個助威,一對一和他拼刺刀,一個被他刺穿了胸膛,第二個被挑著腦袋撩倒了,就在他刺死第二個的時候,第三個日軍推上子彈朝他打了一槍,陳福田身負重傷以後,還趕上前去還了他一刀……